检测项目

FCC认证体系包含三大核心测试模块:

传导发射测试(Conducted Emission):测量设备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传导的电磁干扰强度,频率范围覆盖150kHz-30MHz

辐射发射测试(Radiated Emission):评估设备空间辐射的电磁场强度限值符合性,测试频段延伸至9kHz-40GHz

射频暴露评估(RF Exposure):依据OET Bulletin 65标准测定无线设备的比吸收率(SAR)或功率密度

频谱特性验证:包括占用带宽、带外发射、频率稳定性等参数测量

数字设备验证:针对CPU时钟频率≥9kHz的装置进行无意辐射体测试

检测范围

FCC监管范围涵盖所有可能产生射频能量的电子电气设备:

无线通信设备:包括WiFi模块(2.4GHz/5GHz)、蓝牙设备(2400-2483.5MHz)、蜂窝终端(700MHz-3.5GHz)等

工业科学医疗设备(ISM):如微波治疗仪(902-928MHz)、工业加热装置(13.56MHz±6.78kHz)

数字电子装置:含开关电源、LED驱动器、计算机及外设等具备数字电路的系统

射频识别系统(RFID):工作频段覆盖125kHz、13.56MHz、860-960MHz等典型范围

短距离微功率设备:包含ZigBee(2405-2480MHz)、LoRa(902-928MHz)等低功耗无线装置

检测方法

标准化测试流程遵循ANSI C63系列规范:

传导发射测试采用线路阻抗稳定网络法(LISN):依据CISPR 16-1-2搭建测试平台,测量受试设备在人工电源网络上的干扰电压

辐射发射测试执行电波暗室法:在3m/10m半电波暗室中布置接收天线与转台系统,扫描30MHz-1GHz频段场强值

射频功率测量使用替代法:通过已知增益天线与标准信号源比对确定EIRP值

调制特性分析采用矢量信号分析仪(VSA):解调信号星座图以验证调制精度与频谱模板符合性

SAR测试应用人体模型扫描系统:采用机器人定位探针阵列测量比吸收率分布

检测仪器

关键测试设备需满足ISO/IEC 17025校准要求:

EMI接收机(CISPR 16-1-1 Class B):配备准峰值/QP检波器与6dB带宽滤波器组

频谱分析仪(9kHz-44GHz):具备实时频谱分析功能与预认证测试套件

TEM小室(GTEM Cell):用于300MHz以下频段的近场辐射预扫描

功率吸收钳(CISPR 14-1):测量沿电缆传播的干扰功率水平

射频传导测试平台(IEC 61000-4-6):集成CDN与去耦网络实现共模干扰注入

所有测试数据需记录原始波形图、频谱图及环境背景噪声补偿值。实验室应保留至少6年的校准证书与测试原始记录备查。

三维场强扫描系统(3D Field Scanner)<强>:用于MIMO设备的空间辐射模式测绘

<强>相位噪声测试仪<强>:评估本振源相位噪声对邻道泄漏比(ACLR)的影响

<强>混响室(Reverberation Chamber)<强>:执行无线设备的统计电磁场暴露评估

仪器配置需定期执行NIST溯源校准,其中EMI接收机应每年进行脉冲幅度响应(PAR)验证,确保测量不确定度≤2dB。

<强>静电放电发生器(IEC 61000-4-2)<强>:验证设备抗扰度性能

<强>浪涌抗扰度测试仪(IEC 61000-4-5)<强>:模拟电网瞬态冲击

对于多频段工作设备,需在每个支持频段的上下限频率点进行边界条件测试,并验证带外杂散发射不超过-13dBm/MHz限值。

检测服务流程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

相关推荐

北检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检 官方微视频
北检 官方抖音号
北检 官方快手号
北检 官方小红书
北京前沿 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