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质安全检测体系包含四大核心模块:物理特性指标、化学污染物指标、生物污染指标及放射性物质监测。物理特性重点检测色度(铂钴色度单位)、浑浊度(NTU)、臭和味(强度等级)及肉眼可见物等直接影响感官的指标。化学污染物涵盖重金属(铅、镉、汞、砷等)、无机非金属(氟化物、硝酸盐)、有机化合物(苯系物、多环芳烃)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等53项必检参数。
微生物污染检测聚焦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及贾第鞭毛虫等病原微生物筛查。放射性核素监测包括总α放射性(0.5Bq/L)、总β放射性(1Bq/L)限值控制。特殊地质区域需增加硒、钼等特征元素专项分析。
天然水源检测覆盖地表水(江河湖泊)、地下水(深井水、岩溶水)、泉水及冰川融水等自然水体类型。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划分Ⅰ-Ⅴ类水质等级时,需重点监控矿化度(≤1000mg/L)、总硬度(≤450mg/L)及铁锰含量(≤0.3/0.1mg/L)。
生活饮用水源须执行最严苛的Ⅲ类水体标准:化学需氧量(CODMn)≤3mg/L;氨氮≤0.5mg/L;粪大肠菌群≤1000个/L。农业灌溉用水侧重电导率(≤700μS/cm)、钠吸附比(SAR≤6)及硼含量(≤1mg/L)控制。特殊工业用水需增加二氧化硅(≤50mg/L)、氯离子(≤250mg/L)等腐蚀性指标测定。
现场快速检测采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完成pH值(玻璃电极法)、溶解氧(膜电极法)及电导率(电导池法)实时监测。实验室标准方法体系包含: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显色)、砷(银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铜锌铅镉;离子色谱法分析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
有机物检测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筛查挥发性有机物;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环芳烃类物质。微生物检验严格遵循膜过滤法培养流程:总大肠菌群使用M-Endo培养基37℃培养24h;粪大肠菌群需44.5℃选择性培养。
基础理化分析配置多参数水质测定仪(量程:pH 0-14;分辨率0.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1100nm)及电子天平(精度0.1mg)。重金属检测必备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石墨炉双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出限达ppt级)。
有机物分析系统包含气相色谱仪(ECD/FID双检测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LC-MS/MS)。微生物实验室配备生物安全柜(CLASS II A2型)、恒温培养箱(精度±0.5℃)及菌落计数器(自动识别模式)。放射性检测使用低本底αβ测量仪(符合GB/T 5750.13标准)。所有设备均通过CNAS校准认证并实施期间核查程序。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