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玻璃热稳定性检测主要包含以下关键指标:

线性热膨胀系数测定(20-300℃)

耐热冲击温度极限测试

残余应力分布分析

软化点温度测定

退火温度区间验证

急冷急热循环耐久性测试

检测范围

玻璃类型厚度范围(mm)适用标准
平板建筑玻璃3-19GB/T 15763.2
钢化安全玻璃4-25ISO 12543-4
硼硅酸盐玻璃1.5-6.0ASTM E438
光学透镜玻璃2-50ISO 9802
实验室器皿玻璃0.8-5.0DIN 12330

检测方法

热震试验法(水淬法)

依据ISO 718标准建立温度梯度场:将试样置于马弗炉中加热至设定温度(T1),保温30分钟后迅速转移至25±1℃恒温水槽,记录试样破裂时的温差ΔT。

梯度炉法

按ASTM C149规范操作:使用纵向梯度炉建立25-300℃/m的温度梯度场,试样在炉内保持60分钟以上后取出观察表面裂纹形态。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采用ISO 11357-1标准程序:以10℃/min速率升温至600℃,通过DSC曲线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软化点(Ts)。

激光干涉应力分析

基于DIN 52325标准:使用632.8nm氦氖激光源照射试样表面,通过干涉条纹间距计算残余应力分布。

检测仪器

仪器类型技术参数测量精度
高温膨胀仪-50~1000℃, ±0.1μm分辨率±0.5×10⁻⁷/℃
多工位热震试验机室温~600℃, 10工位切换±1℃控温精度
激光应力分析仪632.8nm波长, CCD分辨率2048×2048±5nm光程差解析度
-170~700℃, μW级灵敏度

典型测试流程示例: 1. 试样制备:按EN 1288-3标准切割100×100mm试样 2. 预处理:退火处理消除加工应力 3. 初始状态记录:测量初始厚度及表面状态 4. 程序升温:以5℃/min速率升至目标温度 5. 保温阶段:维持设定温度±2℃波动30分钟 6. 骤冷处理:转移至恒温水浴(25±0.5℃) 7. 结果判定:显微镜观察裂纹扩展情况(100×放大) 8. 数据记录:记录临界破裂温差及破坏模式 9. 重复验证:同批次样品重复测试≥5次 10.报告生成:计算Weibull统计参数并输出结论

*注:特殊形状试样需根据ISO/CD 16940标准进行边缘应力修正。

国际标准引用: 1) ISO 11475:2017 建筑玻璃-抗热冲击性能测试 2) ASTM C336-71 玻璃退火点测定规范 3) JIS R3102 玻璃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方法 4) GB/T 3810.9-2016 陶瓷砖抗热震性试验方法(参照适用) 5) EN 14179-1 建筑用热浸镀膜玻璃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要点

试样预处理环境:23±2℃/50±5%RH恒温恒湿条件保持48小时以上

温度校准周期:高温炉每月进行NIST可溯源性校准

图示说明: 图1 典型的热膨胀曲线示意图(α=ΔL/(L0·ΔT)) 图2 梯度炉温度分布曲线(轴向梯度300℃/m) 图3 激光干涉条纹应力分析原理图 图4 DSC曲线特征点识别示意图(Tg, Tc, Tm)

术语定义:

TSP(Thermal Shock Parameter)

补充说明: 11) 硼硅酸盐玻璃需额外进行相变温度测试 12) 夹层玻璃应分别测试各层材料的热稳定性 13) 镀膜玻璃需评估膜层与基体的热匹配性

*本文内容符合ISO/IEC 17025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

数据处理公式: 残余应力σ=K·(Δn/d) 其中K=3×10⁶ Pa·mm/nm(光学常数)

>>>>报告签发权限:三级授权签字人<<<<

检测服务流程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

相关推荐

北检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检 官方微视频
北检 官方抖音号
北检 官方快手号
北检 官方小红书
北京前沿 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