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硬度梯度测试、有效硬化层深度测定、总硬化层厚度测量、过渡区宽度分析、碳化物分布评价、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心部硬度验证、渗层均匀性检验、氮化层致密度评估、白亮层厚度检测、扩散层深度分析、淬硬层连续性检查、回火层深度测定、硼化层厚度测量、激光淬火层形貌观察、等离子渗层结合强度测试、化学气相沉积涂层厚度验证、物理气相沉积涂层界面分析、热喷涂涂层孔隙率检测、电镀层结合力评估、氧化膜厚度测定、脱碳层深度检验、晶界氧化程度分析、微观组织分级评定、裂纹扩展深度测量、腐蚀产物层厚度测试、磨损层厚度评估、疲劳损伤层深度分析、氢脆敏感层检测。
齿轮齿面硬化层、轴承滚道渗碳层、模具型腔氮化层、刀具刃口淬硬层、曲轴轴颈感应淬火层、凸轮轴凸轮激光强化层、活塞环等离子渗氮层、连杆螺栓螺纹滚压强化层、涡轮叶片气相沉积涂层、齿轮轴离子注入改性层、液压柱塞镀铬层、轧辊堆焊复合层、钻头PVD涂层界面、弹簧钢丝渗硼处理层、气门座圈热喷涂耐磨层、导轨表面高频淬火区段、齿轮箱壳体化学镀镍磷合金层、轴承保持架阳极氧化膜层。
金相分析法:通过试样制备-镶嵌-研磨-腐蚀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截面组织变化确定硬化边界。
显微硬度梯度法:采用维氏或努氏压头沿截面方向进行系统压痕测试,绘制硬度-深度曲线确定有效硬化深度。
超声波测厚法:利用高频声波在不同密度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实现非破坏性分层测量。
X射线衍射法:通过衍射峰位移分析材料表层残余应力分布特征。
磁感应测厚法:基于电磁感应原理测量铁磁性基体表面非磁性涂镀层的厚度。
涡流检测法:利用交变磁场在导电材料中产生的涡流效应进行表层导电特性分析。
光谱分析法:采用辉光放电光谱仪进行元素浓度梯度测定。
ASTME3-11金相试样制备标准指南
ISO2639:2002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与验证
GB/T9450-2005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DIN50190-3热处理零件硬化层深度测定第3部分:氮化件
JISG0557:2013钢铁材料的渗碳硬化层深度测定方法
SAEJ423渗碳钢有效硬化深度测定方法
ISO4970:2019钢-表面硬化层显微硬度的测定
ASTMB487-20用横截面显微镜观察法测量金属及氧化物涂层厚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ENISO6507-1:2018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及金相组织检验
金相显微镜:配备图像分析系统的倒置式显微镜,可实现500-1000倍组织观测与数字化测量。
显微硬度计:配备自动载物台的维氏/努氏硬度测试系统,载荷范围10gf-50kgf。
X射线应力分析仪:采用Cr靶或Co靶X射线管进行表层残余应力梯度测试。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具有三维形貌重建功能的高分辨率表面轮廓分析设备。
辉光放电光谱仪:可实现元素浓度随深度变化的连续剖面分析。
超声波测厚仪:配备高频聚焦探头的脉冲回波式无损检测装置。
扫描电子显微镜:配合能谱仪进行微区成分分析与界面形貌表征。
涡流测厚仪:适用于非导电涂镀层的快速无损厚度测量系统。
三维轮廓仪:采用白光干涉原理进行亚微米级表面形貌测量。
热膨胀仪:通过相变点测定辅助确定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有效性。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