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初始储热密度测定:测量材料在首次热循环中的热能储存容量:密度值范围20-200 kJ/kg,温度精度±0.1°C。

循环稳定性测试:评估材料在多次热循环后的性能衰减:衰减率测量精度±2%,循环次数100-10000次。

热容量测量:确定材料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比热容范围0.5-4.0 kJ/kg·K,测试温度25-150°C。

相变温度测定:识别材料发生相变的临界点:熔点或凝固点精度±0.5°C,热滞回宽度分析。

热导率测试:评估材料导热性能对储热效率的影响:导热系数范围0.1-5.0 W/m·K,稳态法测量。

循环寿命预测:基于加速测试推算材料使用寿命:失效循环数置信区间95%,老化因子计算。

密度变化监测:跟踪材料体积收缩或膨胀对储热的影响:体积变化率精度±0.5%,高频采样间隔。

热循环效率评估:计算能量存储与释放的效率比值:效率系数范围0.7-0.95,输入输出能量差分。

微观结构分析:观察热循环后材料内部变化:孔隙率测量精度±1%,晶体结构扫描分辨率5μm。

化学稳定性检测:检查材料成分在热应力下的退化:成分变化测量±0.1%,光谱峰值分析。

检测范围

相变材料(PCM):热能储存介质,用于调节系统温度波动。

太阳能热储存系统:收集和存储太阳能,支持可再生能源应用。

建筑保温材料:提升建筑物能效,减少热量损失。

电子设备冷却单元:管理电子元件热量,防止过热故障。

工业余热回收装置:利用废热资源,优化能源再利用。

移动热储存设备:便携式热能存储解决方案,便于运输。

热电池组件:热电能转换单元,支持储能系统集成。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调节电池和电机温度,增强续航性能。

家用热水储存罐:保温容器,储存生活用水热能。

航天热控材料:用于航天器温度调控,确保极端环境稳定性。

检测标准

ASTM E1461标准测试方法:热物理性质测定,包括热扩散系数。

ISO 11357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熔融和结晶行为。

GB/T 10297非金属固体材料导热系数测试方法:稳态热流评估。

GB/T 19466热分析标准:相变材料性能参数规范。

ISO 22007导热性能测定:瞬态热线法应用。

GB 12345储热材料循环耐久性测试:加速老化协议。

ASTM D5334热循环稳定性试验:材料力学变化评估。

ISO 8301隔热材料热阻测定:稳态防护热板法。

GB/T 17367储热系统性能测试:能量效率计算指南。

ASTM C177稳态热流法:低导热材料测试规范。

检测仪器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量样品热流变化:功能包括储热密度和相变温度精确测定。

热导率测试系统:评估材料导热性能:功能涉及导热系数测量以优化储热设计。

环境试验箱:模拟温度循环条件:功能实现可控热循环测试,参数范围-40°C至200°C。

热量计:精确记录热量输入输出:功能计算储热效率和能量损失比率。

显微镜分析系统:观察微观结构演变:功能分析热循环后的孔隙率或晶体退化。

热流传感器:监测热传递过程:功能测量实时热流密度,精度±1%。

温度控制单元:调节测试环境温度:功能确保稳定热循环条件,梯度控制±0.2°C。

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实时测试数据:功能整合传感器输出,采样率100Hz。

光谱分析仪:检测成分变化:功能识别化学退化,波长范围400-4000nm。

力学测试机:评估材料强度变化:功能在热循环后测量抗压或抗拉性能。

检测服务流程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

相关推荐

北检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检 官方微视频
北检 官方抖音号
北检 官方快手号
北检 官方小红书
北京前沿 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