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5939-1995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的内容,这个标准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的检测项目包括:

  • 设备的发射性能检测,如输出功率、频谱纯度等。
  • 设备的接收性能检测,如灵敏度、选择性和抗扰度等。
  • 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测,如温度漂移、长时间工作稳定性等。
  • 设备的环境适应性检测,如耐温、耐湿、耐震动等。
  • 电磁兼容性检测,以确保设备在不同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

检测方法:

  • 使用标准测试仪器对设备进行性能指标的定量测量。
  • 在实验室模拟有害环境条件下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
  • 通过标准的电磁兼容性测试设备进行电磁兼容性检测。
  • 利用专门软件工具对设备通信协议和信号处理流程进行功能性测试。

涉及的产品:

  •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的移动通信设备,如寻呼机、接收机等。
  • 相关的通信基站设备和其配套的控制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只是对标准可能涉及内容的推测,具体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详情需查阅标准的具体文本。此标准可能已被更新或者替代,查阅最新版本和适用范围才能确保准确性和实效性。

GB/T 15939-1995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

标准号:GB/T 15939-1995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5-01-02

实施日期:1996-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5939-1995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的简介

本标准给出了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有关术语的定义。规定了无中心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系统设备功能试验,环境试验方法,可靠性试验方法,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质量评定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关单位研制、生产、进口、使用和管理该无中心系统的各种设备。GB/T15939-1995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GB/T15939-1995

GB/T 15939-1995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设备通用规范的部分内容

ICS33.06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5939—1995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

系统设备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land mobile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using multi-channelaccess techniques without a central controller1995-12-21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

系统设备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land mobilecommunication system equipment using multi-channelaccess techniques without a central controller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15939—1995

本标准给出了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简称无中心系统)有关术语的定义。规定了无中心系统的一般技术要求,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系统设备功能试验,环境试验方法,可靠性试验方法,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质量评定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关单位研制、生产、进口、使用和管理该无中心系统的各种设备。2引用标准

GB3378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

GB3380

GB6280

25~1000MHz陆地移动通信网的容量系列及频道配置25~1000MHz陆地移动通信网通过用户线接入公用通信网的接口参数GB6282

GB9410

移动通信天线通用技术规范

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GB12192

GB12193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GB/T13722移动通信电源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GB/T14013移动通信设备运输包装GB15160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移动通信系统体制GB/T15844.1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GB/T15844.2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844.3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5844.4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质量评定规则GB15842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3术语

3.1 M/D/1,M/M/79

按GB15160—94中3.3。

3.2控制信令传输速率transmissionrateofcontrolsignalling传输控制信令的数字信号码元的速度。3.3传号频率和空号频率markfrequencyandspacefrequency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21批准1996-08-01实施

GB/T15939—1995

指MSK调制信号的传号频率和空号频率。3.4控制信令频偏deviationofcontrolsignalling控制单元未装微机,在发射机的调制灵敏度、调制特性、调制限制符合要求时,置调制器为发M。信号(无穷0-比特序列)或M1信号(无穷1-比特序列),接在发射机输出端的频偏仪测得的频偏值。3.5监测分辨率supervisoryresolution监控台监测电台两次呼叫间的最小时间间隔。3.6转发启动灵敏度repeatingstartsensitivity启动状态下的转发台,一方(A台或B台)收到具有标准输入信号频率,标准调制(宽带方式为3kHz频偏,交错方式为2.1kHz频偏)的输入信号,其电平恰能启动另一方(B台或A台)转发的最小输入信号电平。

3.7转发启动抗扰性repeatingstartimmunity启动状态下的转发台,一方收到比标准输入信号频率相差一个信道间隔(宽带方式为25kHz,交错方式为12.5kHz)不加调制的载波信号,其电平恰能启动向另一方转发的最小输入信号电平。3.8转发调制灵敏度repeatingmodulationsensitivity启动状态下的转发台,一方收到具有标准输入信号频率,标准输入信号电平及1kHz调制的射频信号,能使另一方产生发射频偏为3kHz时射频信号源的调制频偏数。3.9转发音频失真repeatingaudiodistortion启动状态下的转发台,一方收到标准输入信号另一方发射产生的音频失真。3.10标准编码试验信号standardcodedtestsignals(ScTS)为了测量,SCTS应在设备的技术规范中加以规定,这种信号通常由与解码器类型相应的编码器产生,编码试验信号的参数(例如:频率,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隔等)应有足够的精度足以保证测量结果不受编码试验信号的明显影响。

3.11标准呼通概率standardcallingprobability一个80%成功呼通的概率。

3.12SCTS的标准调制SCTSstandardmodulation以SCTS产生最大允许频偏的60%的电平进行调制。3.13参考灵敏度(选呼)reference sensitivity(selectivecalling)在标称频率下,以SCTS调制,产生标准呼通概率的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4一般技术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对430MHz、903MHz、915MHz的宽带方式,交错方式的要求相同。4.1系统组成

按GB15160—94第4章。

4.2系统功能

4.2.1控制方式

各种用户电台开机后,在控制信道上守候,凡要发出呼叫的各种用户电台均通过检测通话信道上载波,分别自动选取空闲信道,独立设定无线通信链路,在控制信道上发出含有被呼地址码(即被呼台号)、信道号等内容的控制信令,转到该通话信道收。在控制信道上守候的电台,一且检测到被呼地址码和本机台号相同时响应,置在指定通话信道上发回铃信号,本机报讯响振铃。主呼电台收到回铃信号的被呼台号相同的响应,报讯响回铃音,从而实现分散控制方式建立通信。4.2.2网内某一电台可在其无线覆盖区内任意选址另一(或另一组)电台直接通信,呼通时被呼电台报讯响振铃音,主呼电台则响回铃音,未呼通时主呼电台示忙音。4.2.3宽带方式的各种电台具有单呼和网呼功能,交错方式的各种电台可具有单呼、组呼、群呼及网呼2

功能。

4.2.4具有通话时间限制功能

GB/T15939—1995

通常通话时间自动限制10min。当通话信道利用率宽带方式高于75%时或交错方式高于80%时自动转为通话时间限制3min。凡限时到前30s响报讯音。限时到响通话结束音,并发出拆线信号。转发台凡限时到前30s发出通话时间到报讯信号,限时到发出拆线信号。4.2.5拆线(切断呼叫)

处在通话状态下的电台,由于通话结束或某种原因如发现有干扰等,一方按复位键发出拆线信号,双方自动挂机,实现切断呼叫即拆线。4.2.6电话号码显示与记忆

按GB15160—94中5.1序号25,并由产品标准规定。4.2.7重呼与重接

按GB15160—94中5.1序号14,并由产品标准规定。4.2.8同号插话

按GB15160—94中5.1序号15,并由产品标准规定4.2.9进入有线网

经有线/无线转接器或有线/无线汇接台,进入有线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人工转接、半自动转接和自动转接,按通信方式分为同频方式和异频方式,通常经过用户线进入公众电话网络(PSTN)或用户交换机(PABX)。具体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4.2.9.1有线/无线转接通信方式4.2.9.1.1同频方式

有线与无线之间的转接通信采用同频单工的方式4.2.9.1.2异频方式

有线与无线之间的转接通信采用异频双工方式。带内异频方式

经有线/无线汇接台转接通信,其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均在带内(指无中心系统2MHz带宽之内)。b.带外异频方式

经有线/无线汇接台转接通信,其接收频率与发射频率不在同一带内。4.2.9.2有线/无线转接工作方式a.人工转接

人工控制实现从有线转无线或从无线转有线的转接通信。b.半自动转接

从无线转有线自动实现转接通信。从有线转无线人工控制实现转接通信。c.全自动转接

一般都由微机控制,能识别网内用户台号并为其服务,能自动接通有线用户与无线用户间或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间的相互通信。带有通话限时功能。4.2.10转发

转发分为人工转发、自适应转发和受命转发。转发台不转发时可作固定台用。是否具有转发功能由产品标准规定。

a.人工转发

通过人工控制转发台实现无线用户与无线用户间的转发通信。b.

自适应转发

转发台内的微机能识别网内用户台号,凡网内用户发出的呼叫或网内用户被呼叫都予以响应,并且可自适应通信距离,近时直通,远时经转发台转发或接力。3

c.受命转发

GB/T15939—1995

转发台内的微机能识别网内用户的转发指令而进入转发状态。4.2.11报警

电台具有自检功能,凡检测到故障时自动发出报警,直到故障排除为止。是否具有报警功能由产品标准规定。

PLL失锁音:凡自检发现频合失锁时;a.

异常发射音:当检测到出现异常发射状态时;ROM不正常音:检测发现ROM盒未插入或不正常时;c

低电压音:检测到电源电压偏低时。4.2.12报讯

按键操作有效时,能发出确认操作音,功能工作有效时,能发出确认工作音;通话限时快到前能发出报讯音。是否具有报讯功能由产品标准规定。4.2.13缩位拨号

常用的被呼地址码可预先存储多个。需要时可缩位拨号调出来使用。是否具有缩位拨号功能由产品标准规定。

4.2.14非话业务

通话为主,也能传输数据、传真、静止图像。是否具有非话业务由产品标准规定。4.2.15电波监控系统可对其无线覆盖区内所有用户电台的通话状态(呼叫时间、被呼地址码、信道号、指令码、主呼台的呼号编码、识别码等)进行监测,需要时也能监听和控制。由产品标准规定。4.3频率配置

4.3.1频率范围

按GB15160—94中5.1序号3。

4.3.2频率容差

430MHz:交错方式为3×10-6,(手持台为5×10-)a.

宽带方式为5×10-6,(手持台为7×10-6)900MHz:交错方式为2×10-,(手持台为3×10-6)b.

宽带方式为3×10-6,(手持台为5×10-6)。4.3.3控制信道

4.3.3.1频率:按GB1516094中5.1序号4。4.3.3.2信道间隔:按GB1516094中5.1序号4。4.3.3.3信道数:按GB1516094中5.1序号4。4.3.4通话信道

4.3.4.1频率范围:按GB15160—94中5.1序号4。4.3.4.2通话信道间隔:按GB1516094中5.1序号4。4.3.4.3通话信道数:按GB1516094中5.1序号4。4.3.4.4通话信道选择方法:按GB1516094中5.1序号4。4.3.5控制信令

控制信令码型:按GB1516094中8.1。a.

调制方式:按GB1516094中8.1。b.

控制信令传输速率:按GB1516094中8.1。c

控制信令的纠错编码:哈格巴格码(Hagelbarger)。d.

纠错能力:保护间距19bit,可纠连续突发差错6bit。4.3.6报警音

GB/T15939—1995

PLL失锁音:450土25Hz,响0.04s停1s#异常发射音:450士25Hz,响0.04s停2s;b.

ROM盒不正常音:450士25Hz,响0.04s停3s低电压音:450±25Hz,响0.04s停0.5s。4.3.7报讯音

振铃音:450士25Hz,响1s停4s,共6声,回铃音:450士25Hz,响1s停4s,共6声;忙音:450士25Hz,响0.35s停0.35s,共6声;按键操作确认音及功能工作确认音:450士25Hz,0.04s,共1声;d.

通话时间到报讯音:前30s450士25Hz,响0.04s间隔0.2s,响0.04s停0.5s,共6声,30s后结束音0.04s共1声。

4.4发射类别

按GB15160-94中5.1序号4。

4.5载波电平检测门限

载波电平检测门限为在1s时间内天线端开路电平维持1μVemf。4.6电台呼号编码

电台呼号编码,采用一位英文字母的省区识别码和紧接的五位数字的用户地址码(台号)组成,由各级无委指配,写入ROM盒,同一省内不应出现两个相同的电台呼号编码。4.7用户电话号码数

交错方式4个以内,写入128bit或256bitROM盒内;a.

宽带方式2个以内,写入64bitROM盒内。b.

4.8无线工作方式

无线工作方式为同频单工按讲式。凡按PTT键呼叫时及松PTT键收话时,发送控制信令253bit。4.9系统服务过程

4.9.1控制信道

M/D/1等待制,即泊松输入/定长服务/1个信道。4.9.2通话信道

交错方式:M/M/157损失制,即泊松输入/指数分布/157个信道;a.

b宽带方式:M/M/79损失制,即泊松输入/指数分布/79个信道。4.10天线

天线阻抗50Q,驻波比小于等于1.5。4.11外调制

4.11.1外调制输入阻抗:6002。4.11.2外调制接口结构形式:推荐采用小型二芯插口CKX2-3.5-3M型。4.11.3话筒插座结构形式:推荐六芯插座X9-6Z型。4.12外接扬声器

推荐外接扬声器接口结构形式:小型二芯插口CKX2-2.5-2M型。推荐外接扬声器阻抗:82。

5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5.1宽带方式电台技术要求

5.1.1发射机技术要求

发射机技术要求如表1所示。

项目名称

430MHz

载波功率1)w

频率容差2),×10-

邻道功率

比值,dB

杂散射频

调制限制,kHz

903MHz

915MHz

430MHz

903MHz

915MHz

430MHz

903MHz

915MHz

≥25W

调制特性(相对于每倍额程

6dB加重特性的偏差)\,

剩余调频,dB

剩余调幅,%

邻道干扰抑制滤波(高调制

特性)5)

调制灵敏度,dBm

音频失真,%

发射机启动时间,ms

发射状态开路和短路保护

发射机总效率

转发调制灵敏度,kHz

转发音频失真,%

转发台

15939-

—1995

宽带方式发射机技术要求

转发A

或B台

监控台

数传台

固定台

遥控台

车载台

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

1,5,25

≤-65dB

≤-35

Heo-601g

注:1)允许用开关改变载波功率,其具体数值由产品标准规定。10

≤100

连发3min后性能不受损害

由产品标准规定

2)在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应不劣于该指标要求。3)不必低于0.75μW。

4)300Hz3000Hz范围内。

5)f=3kHz15kHz。

5.1.2接收机技术要求

接收机技术要求见表2。

便携台

手持台

项目名称

参考灵敏度,μv

抑噪灵敏度,v

静噪灵敏度v

深静噪

调制接收带宽,kHz

本振频率容差,X10-6

邻道选择性,B

杂散响应抗扰性,dB

互调抗扰性,dB

静噪开启时延,ms

静噪闭锁时延,ms

音频响应(相对于每倍频程

6dB去加重特性偏差),dB

音频失真,%

剩余电平,dB

深静噪阻塞门限测试频

偏\,Hz

额定输出功率,W

监测分辨率8,s

转发启动灵敏度v

转发启动抗扰性,dBuV

注:1)12dB SINAD。

转发台

≥120

2)300Hz~3000Hz频带内。

3)或2次/s。

5.1.3宽带方式控制信令技术要求GB/T

9—1995

宽带方式接收机技术要求

转发A

或B台

监控台

数传台

固定台

遥控台

车载台

同表1序号2

≤100

≤-40

由产品标准规定

控制信令技术要求除4.3.5中控制信令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有如下各项技术要求:5.1.3.1控制信令频偏:±2.5kHz~士5kHz。参考灵敏度(选呼):由产品标准规定。5.1.3.2

标准呼通概率:>80%。

便携台

手持台

通过控制信令传输的指令码包括:呼叫、重呼、应答、松键、拆线、进转发标志、进有线标志共七种。

呼号编码

GB/T15939—1995

每部电台都必须有自已的呼号编码,由用户申请经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批准指配,写入在ROM盒内。电台呼号编码时注意同一省内不应出现两个相同编码。宽带方式的电台,若指配一个呼号编码,则用64bit的ROM盒写入44bit的BCD、HEX码和ASCI码表示的电台呼号编码,见GB15160一94中8.5;若指配含台号及网号的呼号编码,则用64bit的ROM盒写入64bit的BCD、HEX和ASCI码表示的电台呼号编码,见GB15160—94中9.2。5.1.3.6信令格式如下:

位同步码

50bit位同步码1010·.10

15bit顿同步码:111011001010000;b.

信息码包括:

20bit被呼地址码:用五位BCD码表示;8bit信道号码:用二进制码表示;4bit指令码:用二进制码表示;顿同步码

48bit呼号编码:由BCD.HEX、ASCI码组成:8bit识别码:用HEX码表示,

信息码经哈格巴格码纠错编码后变为188bit的哈格巴格码d.控制信令总长:50+15+188=253bit。5.2交错方式电台技术要求

5.2.1发射机技术要求

发射机技术要求如表3所示。

表3交错方式电台发射机技术要求序号

项目名称

430MHz

载波功率1,w

903MHz

915MHz

430MHz

2频率容差2,×10-

903MHz

915MHz

邻道功率比值,dB

杂散射频分量,uw

调制限制,kHz

调制特性(相对于每倍频程

6dB加重特性偏差)\,dB

剩余调频,dB

剩余调幅,%

邻道干扰抑制滤波(高调制

特性)5)

调制灵敏度,dBm

转发台

转发A

或B台

监控台

数传台

固定台

信息码

遥控台

车载台

按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规定

小区方式200mW;1,5,+10%

≤-35

H oo=801g

便携台

手持台

项目名称

调制音频失真,%

发射机启动时间,ms

发射状态开路和短路保护

发射机总效率,%

转发调制灵敏度,kHz

转发音频失真,%

转发台

9—1995

续表3

转发A

或B台

监控台

数传台

固定台

遥控台

车载台

≤100

连发3min后性能不遭受损害

由产品标准规定

注:1)允许用开关改变载波功率,其具体数值由产品标准规定。2)在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应不劣手该指标要求。3)不必低于0.75μW。

4)300Hz~3000Hz范围内。

5)f=3kHz~15kHz。

接收机技术要求

接收机技术要求如表4所示。

项目名称

参考灵敏度\,u

抑噪灵敏度,v

静噪灵敏度,V

深静噪

调制接收带宽,kHz

本振频率容差,X10-6

邻道选择性,dB

杂散响应抗扰性,dB

互调抗扰性dB

静噪开启时延,ms

静噪闭锁时延,ms

音频响应(相对于每倍频程

6dB去加重特性偏差),dB

音频失真,%

转发台

交错方式电台接收机技术要求

转发A

或B台

监控台

数传台

小区时降低14dB,≤3

固定台

遥控台

同表3序号2

≤120

≤100

车载台

便携台

便携台

手持台

手持台

项目名称

剩余电平,dB

深静噪阻塞门限测试频

偏2,kz

额定输出功率,W

监测分辨率\,s

转发启动灵敏度v

转发启动抗扰性,dBuV

注:1)12dB SINAD。

转发台

≥120

2)300Hz3000Hz频带内。

3)或2次/s。

5.2.3交错方式控制信令技术要求GB/T15939—1995

续表4

转发A

或B台

监控台

数传台

固定台

遥控台

由产品标准规定

车载台

控制信令技术要求除4.3.5中控制信令的一般要求外,还有如下各项技术要求:控制信令频偏:士2.5kHz~士3.5kHza.

参考灵敏度(选呼):由产品标准规定:标准呼通概率:80%;

便携台

手持台

≤-35

通过控制信令传输的指令码包括:大区一般呼叫、应答、重呼、松键,小区一般呼叫、应答、重呼、d.

松键,大区1min呼叫、应答、重呼、松键,小区1min呼叫、应答、重呼、松键,大区拆线、小区拆线、进转发标志、进有线标志共20种指令,呼号编码:交错方式的电台,用户申请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指配的呼号编码包括台号、组号、e.

群号、网号可有4个。根据数量多少在1至2个时选用64bit的ROM盒,当3至4个时选用128bit或256bit的ROM盒,详细内容见5.1.3.5f.信令格式:同5.1.3.6。

5.3系统设备的其他技术要求

5.3.1通话业务用户设备的其他技术要求5.3.1.1转发台其他技术要求

转发台由转发A台和转发B台组成。转发台能识别网内用户台号与转发指令,并为网内用户服务。5.3.1.2遥控台

5.3.1.2.1分离型遥控台

显示控制头与收发信机分开,用小于100m的多芯电缆连接,接口技术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5.3.1.2.2远距离遥控台

远距离遥控台配解码器、天线、馈线、电源安装在别处,用户处配相应编码器经长度L小于等于5km的多芯电缆,连接编码器和解码器。5.3.1.3进入有线网

无线用户进入有线网,通过固定台与有线/无线转接器配合,或用有线/无线汇接台(人工、半自动、自动)经用户线进入PSTN、PABX,实现无线用户与有线用户间的互相通信。用户线的接口参数按GB6282规定;a.

用户信号及用户线条件等应符合GB3378的相关规定;10

GB/T15939—1995

c。从有线/无线转接器到固定台的无中心系统通信用信令格式按5.1.3.6;d。能自动识别网内无线用户的台号并为其服务。5.3.2非话业务用户设备的其他技术要求非话业务不能影响话务。

5.3.3监控设备的其他技术要求

5.3.3.1监控台

可与计算机接口;

附属设备:计算机,打印机或微型打印机及录音机由产品标准规定。5.3.3.2呼号编码器

编码容量:64bit、128bit、256bit;b.

编码种类:BCD、HEX、ASCI

电性能要求:按ROM盒产品标准规定;呼号编码格式:按GB15160—94中8.5,9.2规定,d.

ROM盒结构形式和接口:按GB1516094中9.2规定。e.

5.3.4天线

天线的技术要求按GB9410规定。转发台、监控台、数传台、固定台及遥控台的天线高度一般30m左右,增益12dBi左右,少数可超过30m,增益超过12dBi,全向天线、垂直极化,天线接口结构型式为L16(或N)型插座。馈线选用低损耗[小于或等于0.15dB/m(900MHz),不大于0.1dB/m(430MHz))电缆。

5.3.5电源

系统设备用电源的技术要求按GB/T13722与GB/T15844.1—1995中5.1.5~5.1.9的规定。采用交直流变换电源供电时,电源的纹波及杂散分量对发射机的调制失真,剩余调频及接收机的音频失真、剩余电平等指标与采用蓄电池直流供电相比较之差不能超过2dB,电源在大小电流反复变换供电情况下,能长期可靠供电。

5.3.6结构工艺一般要求

系统设备的结构工艺般要求按GB/T15844.1—1995中5.3有关规定。5.3.7附属设备和辅助设备技术要求系统设备的附属设备和辅助设备技术要求由产品标准规定。5.4安全要求

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按GB15842的有关规定执行。5.5环境试验要求

系统设备的环境试验要求按GB/T15844.2中相关的规定及GB/T15844.1—1995中5.5规定。5.6可靠性要求

系统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按GB/T15844.3中相关的规定。6电性能测量方法

6.1测量条件

6.1.1除非另有规定,系统设备电性能测试应按GB12192,GB12193中规定的条件下进行。6.1.2各项电性能测量时,最好采用屏蔽措施,以防周围杂波的干扰影响试验效果和测试精度。6.1.3使用的试验设备和测量仪表的精度应满足被测设备的测量要求,并必须在计量检验周期内。6.1.4所用测量设备业已证明能够给出精度高于测量要求的重复性结果,其自身精度至少应比被测值要求高三倍。此外必须保证测量设备的性能以及各种设备的配置不致于影响测量结果。6.1.5测量仪器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