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11365-1989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的产品如下:

检测项目:

  • 齿面接触精度
  • 齿向误差
  • 齿形误差
  • 齿距误差
  • 累积齿距误差
  • 轴向位置偏差
  • 轴向跳动误差

检测方法:

  • 使用专用的齿轮测量仪器进行精密测量
  • 齿面接触检查主要通过对齿轮的啮合进行着色接触测试
  • 使用光学或电子测量方法评估齿形和齿向误差
  • 齿距和累积齿距误差使用高精度分度头和齿距仪进行测量
  • 轴向位置与轴向跳动误差通过轴向与径向跳动仪器进行检测

涉及产品:

  • 一般工业用锥齿轮
  • 汽车传动系统使用的准双曲面齿轮
  • 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精度齿轮传动装置
  • 铁路机车车辆的传动部件
  • 重型机械及设备中的齿轮传动系统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旨在确保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符合精度要求,以保证其在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GB/T 11365-1989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标准号:GB/T 11365-198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9-05-06

实施日期:1990-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1365-1989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及其齿轮副的误差、定义、代号、精度等级、齿坏要求、检验与公差、侧隙和图样标注。本标准适用于中点法向模数mn〉1mm的直齿、斜齿、曲线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以下简称齿轮)。当齿轮规格超出本标准表中所列范围(中点法向模数大于55mm,中点分度圆直径大于4000mm)时,可按附录A(补充件)规定处理。GB/T11365-1989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GB/T11365-1989

GB/T 11365-1989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

Accuracy of bevel and hypoid gear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 113B5—89

本标准规定了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及其齿轮副的误差,定义、代号、精度等级、齿坏要求、检验与公差、侧隙和图样标注。

本标准适用于中点祛向模数m>1mm的直齿、斜齿、曲线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以下简称齿轮)。

当齿轮规格超出本标准表中所列范国(中点法向模数大于55mm,中点分度圆直径大于4000mm)时,可按附录A(补充件)规定处理。2 引用标准

GB1800公差与配合总论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3定义和代号

齿轮、齿轮副误差及侧隙的定义和代号(见表1)表1

切向综合误差

切向综合公差

-齿切向综合误差

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05-06批准称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按规定的安装位置单面啮合时,被测齿轮转内,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齿宽中点分度圆弧长计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測量齿轮按规定的安装位置单面啮合时,被测齿轮一齿距角内,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的最大幅度值。以齿宽中点分度圆弧长计

1990-01-01实施

轴交角综合误差

轴交角综合公差

一齿轴交角综合误差

-齿轴交角综合公差

周期误差

周期误差的公差

齿距累积误

齿距累积公差

GB 11865—89

续表1

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在分锥点重合的条件下双面哒合时,被测齿轮一转内,齿轮副轴交角的最大变动录。以齿宽中点处线值计被测齿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在分锥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双面啮合时,被测齿轮~齿距角内,齿轮副轴交角的最大变动昼。以齿宽中点处线值计被测出轮与理想精确的测量齿轮按规定的安装位置单面呕合时,被测齿轮一转内,二次(他括二次)以上各次诸被的总幅度值

在中点分度阅1”上,征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

K个齿距累积误差

K个齿距累积公差

齿圈跳动,

齿圈跳动公差

齿距偏美

实齿距

公称齿资

齿距极限偏茎

上偏差

下偏差

齿形对误差

齿形相对误差的公差

齿厚偏差

齿厚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编差

GB 11365—89

续表1

企中点分度圆上,K个齿距的实

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K为2到小于Z/2的整数

齿轮一转范内,测头在齿槛内与齿面中部双面接触时,沿分锥祛间相对齿轮轴线的敢大变动量

在中点分度圆上,实际齿距与公称些距之差

齿轮绕二艺轴线旋转时,各轮齿实际齿面相对于基准实际齿面传递运动的转角之差。以齿宽中点处线值计齿宽中点祛向弦齿厚的实际值与公称值之差

齿轮副切狗综合误羌

齿轮副切向综合公差

齿轮副齿切向综合误差

齿轮副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齿轮副轴交角综合误差

齿轮副轴交角综合公差

齿轮副一齿轴交角综合误差

齿轮副一齿轴交角综合公差

齿轮副周期误差

齿轮副后期误荒的公差

齿轮副齿频周期误差

齿轮副齿赖周期误差的公差

GB 1186689

续表1

齿轮副按规定的安装位置单面合时,在转动的整周期\内,一个齿轮相对另一个齿轮的实际转角与理论转角之差的总幅度值。以齿宽中点分度圆弧长计

齿轮副按规定的安装位置单面啮合时,在一齿距角内,一个齿轮相对另一个齿轮的实际转角与论转角之差的最大值。在整周期”内取值,以齿宽中点分度圆弧长计

齿轮副在分锥项点重合条件下双面啮合吋,在转动的整周期内,轴交角的最大变动盈。以齿宽中点处线值计

齿轮副在分锥顶点重合条件下双面啮合时,在一齿距角内,轴交角的最大变动量。在整周期“内取值,以齿宽中点处线值计

齿轮副按规定的安装位置单面啮合时,在大轮一转范围内,二次(包括二衣)以上各次谐波的总幅度值齿轮副按规定的安装位置单面啮合时,以齿数为频率的谐被的总幅度值序号

接触斑点

齿轮剖侧隙

[圆周

AA庭转

GBF1865—89

续表1

安装好的齿轮副(或被测齿轮与副量齿轮)在轻微力的制动下运转后,在齿轮工作齿面上得到的接触痕迹。接触斑点包括形状、位置、大小三、方面的要求。

接触衰迹的大小按百分比确定:沿齿长方向

接触痕迹长度

×100%,

与上作长度之比,是

沿齿高方向一

-接触狼迹高度h“与

接触痕迹中部的工作齿高h之比,即h

×100%

齿轮副摇规定的位筒密装后,基一个齿轮固定时,另-个齿轮从工作齿面接触到非工作齿面接触所转过的齿宽中点分度圆弧长

法向侧隙

C旋转

最小周侧隙

最大圆周隙

最小法向爾隙

最大法向侧隙

齿轮副侧隙变动量

齿轮副侧隙变动公差

齿图轴向位移

齿圈轴向优移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GB 11*66 --a身

续表1

it mar

齿轮副按规定的位置安装后,工作齿面接触时,非工作齿面间的最小距离。以齿宽中点处计

i.=jicosβcosa

齿轮副按规定的位置安装后,在转动的整周期”内,法向诞隙的殿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齿轮装配后,齿圈相对于液动检查机上确定的最佳啮合位置的轴向位移量

齿轮副轴间矩偏差

设计轴线

齿轮副轴间距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齿轮副轴交角偏差

齿轮副轴交角极限偏差

上偏差

下偏差

注:1)允许在齿面中部测量。

GB 11365—89

续表1

设计继线

实际轴线

2)齿轮副转动整周期按下式计算,n2=2

齿轮副实际轴距与公称轴间距之齿轮副实际轴交角与公称轴交角之差。以齿宽中点处线值计

其中:n2——大轮转数,7,——小轮齿数,X—大小轮齿数的最大公约数。精度等级

4.1本标准对齿轮及齿轮副规定12个精度等级。第1级的精度最高,第12级的精度最低。4.2将齿轮和齿轮副的公差项日分成三个公差组:Fi.F\s-Fp.Fpk.FI

第I公差组齿轮

齿轮副Fi。、Fise、F

第Ⅱ公差组齿轮、z、fz、fpt、f。齿轮副fiefizefzkefzzc、fam

第Ⅲ公差组

齿轮接触斑点

齿轮副接触斑点f。

4.3根据使用要求,允诈各公差组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但对齿轮副中、小轮的同一公差组,应规定同一精度等级。

4.4允许工作齿面和非T作齿面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Fs、Fz,fiz、Fis、Ft,Fv,除外)。5齿坏要求

GB 11365-89

5.1齿轮在加1检验和安装时的定位基准面应尽量一致。并在齿轮零件图上予以标注。5.2本标准推荐使用附录B(参考件)中的齿坏公差。6齿轮的检验与公差

6.1根据齿轮的工作要求和1生产规模,在以下各公差组中,任选一个检验组评定和验收齿轮的精度等级。检验组可由订货的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第 I 公差组的检验组

4F:(用于4~8级精度)1

△F:(用于7~12级精度的直齿锥齿轮用于9~12级精度的余齿、曲线齿锥齿轮)!F与△Fp(用于4~6级精度)

△F。(用7~8级精度)

4F,(用于7~12级精度,其中7~8级用于中点分度圆直径大下1600mm的齿轮)。第 Ⅱ公差组的检验组

f(用于4~8级精度)

A(用于7~12级精度的直齿锥齿轮,用」9~12级精度的斜齿,曲线齿锥齿轮),A/z(用于4~8级精度、纵向重合度大表2界限值的齿轮)Afpt与Af.(用干4 ~6级精度)△fp(用于7~12级精度)。

第Ⅲ公差组的检验组

接触斑点。

第而公差组精度等级

纵向重合度8界限值

6.2对各精度等级、齿轮各项检验项目的公差数值,规定如下,8

6.2.1Fi、F12、f、按附求A中A1规定。6.2.2Fp、Fpk按表3规定,F,按表4规定:k按5规定:±fg按表6规定,f按表?规定。

6.2.3接触斑点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由设计者根据齿轮的用途,载荷和轮齿刚性及齿线形状特点等条件自行规定。对齿面修形的齿轮,在齿面大端、小端和齿顶边缘处,不允许出现接触点。附录B巾表B4列出的按接触斑点大小与精度等级的关系可供参考。7齿轮副的检验与公差

7.1齿轮副精度包括I、Ⅱ、Ⅱ公差组和侧隙四方面要求。当齿轮副安装在实际装置上时,应检验安装误自Aja、Afa、AE。

7.2根据齿轮副的工作要求和生产规模,在以下各公差纽中,任选一个检验组评定和验收齿轮副的精度,检验组可山订货的供需双方确定。第「公充组的检验组

AF(川}4~8级精度)

AF。(用」7~12级精度的直齿锥齿轮副,用于9~12级稍度的斜齿。曲线齿锥齿轮副)4F(用于~12级精度)

第Ⅱ公差组的检验组

Af(用于4~8级精度)

GB11365—89

△。(用于7~12级精度的直凶锥凶轮副,用于9~12级精度的斜齿、曲线齿锥齿轮副)4/zkc(用于4~8级精度、纵向重合度e大于等于表2界限值的齿轮副)/△fzz(用于4~8级精度、纵向重合度es小于表2界限值的齿轮副)。第Ⅲ公差组的检验组

接触斑点。

7.a对各精度等级,齿轮副各项检验项目的公差数借,规定如下:7.3.1Fic、fic按附录A中A2、A2.1规定。7.3.2fc按表5规定,Fizc按表8规定,F接表9规定;fis按表10规定,fzz按表I1规定。7.3.3接触斑点的规定见6.2.3。7.8.4±fAM、±f、±E分别按表16、17、18规定。8齿轮副侧隙

8.1木标准规定齿轮副的最小法向侧隙种类为6种:a、b、c、d、e和h。最小法向侧隙值以a为最大,h为零(如下图所示)。最小法向侧隙种类与精度等级尤关。h

8.2最小法问侧隙种类确定后,按表13和表18查取Es和±E2。8.a最小法向侧隙iam按表12规定。有特殊要求时,7amin可不按表12所列数值确定。此时,用线性插值法由表13和表18计算E和±Es。8.4 最大祛向侧隙nm按max =(【E1 +Es2/+T+T2+E^1+2)cos规定。E为制造误差的补偿部分,由表15查取。8.5本标准规定齿轮副的法向侧隙公差种类为5种:A,B、C、D和H。法向侧隙公差种类与精度等级有关。允许不同种类的法问创隙公差和最小法向侧隙组合。在一般情况下,推荐法向侧隙公差种类与最小法向侧隙种类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8.6齿厚公差T按表14规定。

9图样标注

9.1在齿轮工作图L应标注齿轮的精度等级和最小法向侧隙种类及法问侧隙公差种类的数字(字母)代号。

标注示例

GB 11365—89

齿轮的三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最小法向侧隙种类为b,法向侧隙公差种类为8:7

GB11365

最小法向侧隙和法向侧隙公差种类第I、Ⅱ、Ⅲ公差组的精度等级

齿轮的二个公差组精度同为7级,最小法向侧隙为400μⅢ,法向侧隙公差种类为B:9.1.2

GB 11365

法向侧隙公差种类

最小法问侧隙数值

第I、Ⅱ、Ⅱ公差组的精度等级

9.1.3齿轮的第I公差组精度为8级,第Ⅱ、Ⅲ公差组精度为7级,最小法向侧隙种类为c,法向侧隙公差种类为B:

GB 11365

法向侧隙公差种类

最小法向侧隙种类

第Ⅲ公差组精度等级

第Ⅱ公差组精度等级

第I公差组精度等级

表3齿距累积公差Fp和K个齿距积累公差Fp值L,m

L,mm

注:F,和pk按中点分度圆弧长L查表:查F时,取

查时,取-

中点分隍圆占径,mm

K元mn

GB11865—89

续表3

(没有特殊要求时,K值取Z/6或最接近的整齿数)表

齿圈跳动公差F,侦

中点法向模数

10 ~ 16

精度等级

中点分度网直径,mm

GB 11365—89

续表4

中点法向模数

2 1 ~ 3.5

>10 ~16

>16 ~25

>3.5 ~6.3

>10 ~16

>16 ~ 25

>25 ~ 40

>10 ~ 16

16 -25

>25~40

1 ~ 3. 5

精度等级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