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SJ 20623-1997 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通用规范》是关于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的相关标准。该标准中提到的检测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性能检测
    • 频率稳定性
    • 输出功率
    • 调制特性
    • 接收灵敏度
    • 信号噪声比
  2. 环境适应性检测
    • 温度适应性试验
    • 湿度适应性试验
    • 振动和冲击试验
    • 盐雾试验
  3. 机械性能检测
    • 设备耐用性测试
    • 结构稳定性测试

对于检测方法,标准中通常推荐使用以下方法:

  • 频谱分析仪用于频率和输出功率的测量。
  • 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探测器用于调制特性的检测。
  • 使用环境实验室进行温度和湿度适应性试验。
  • 振动台和冲击试验机用于振动和冲击的测试。
  • 盐雾试验箱用于测试产品的耐腐蚀性。

涉及的产品主要有用于军用通信的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这些设备通常用于军事领域的通信传输,包括地面站之间或地面与空中平台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SJ 20623-1997 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通用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通用规范

标准号:SJ 20623-1997

标准类别:电子行业标准(SJ)

发布日期:1997-06-17

实施日期:1997-10-01

标准状态:现行

SJ 20623-1997 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通用规范的简介

SJ20623-1997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通用规范SJ20623-1997

SJ 20623-1997 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通用规范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820

SJ20623—97

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

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tion for military 5GHz digitalmicrowave relay equipment

1997-06-17发布

199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范围

引用文件

3要求

质量保证

5交货准备

TKAONTKAca-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itfon for military 5GHz digitalmlcrowave reiay equipment

1范围

1.1主题范围

SJ20623—97

本规范规定了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的分类、要求、质量保证规定、交货准备等。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频率5650~5930MHz,传输容量为2.048,8.448,34.368Mbit/s的军用5GHz数字微波接力机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1.3分类

1.3.1按传输容量分类

分类见表1。

传输容量

Mbit/a

1.3.2按功能分类

理,终端机和再生中继机;

b。射频差转机。

2引用文件

GB 191-90

GB 7611--89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30 路数字微波接力机

120路数字微波接力机

480路数字微波接力机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GB/T12640--90数字微波接力通信设备测量方法GB/T13428-92增量调制终端设备测量方法GJB 151. 4-86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地面装置(固定的和移动的包括履带式和轮式车辆)内的设备和分系统的要求(A,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7-06.17批准1997-10-01实施

GJB152-86

GIB 179—86

GJB229—87

GJB367.1-87

GJB367.2—87

GJB 367. 387

GJB 367.5—87

GJB663—89

GJB 697---89

GIB 698—89

GJB 1142.2—91

GJB1145—91

3要求

3.1合格鉴定

SJ 20623-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

军用微波接力设备的接口

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设计制造要求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环境试验方法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方法军用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军用通信设备系统安全要求

野战综合通信系统通用要求

2.048Mbit/s系列比特率的数字接口野战综合通信系统基本参数系统一般特性军用通信设备定型试验和鉴定试验规定按本规范提交的设备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2元器件、零件和材料

设备的元器件、零件和材料的选用应符合GJB367.1中第3章的要求。3.3设计

设备的设计应根据国防干线或支线通信的特点和要求,并应符合GJB367.1中第1章的有关规定。

3.4.结构

设备的结构应符合GJB367.1中1.15条的要求。推荐终端机和再生中继机采用国际标准组合窄条架,射频差转机采用面板宽度为482.6mm的机架。

3.5标准件

设备选用的零件、部件与组件应最大限度的选用标准件,应优先选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的零件、部件和组件。3.6外观质量

净:文字、符号应清晰;

b,涂敷层与基底结合率固、厚度均匀、外观漆膜应均句致密:结构件、控制件应完整、无机械损伤、机箱和内部各插件的机械加工应符合产品规范要求。

3.7尺寸和重量

由产品规范规定。

3.8颜色

设备的外表保护色由产品规范规定。各种指示信号的识别额色应符合GJB367.1中1.20条的要求。

3.9产品的标志和代号

产品的标志和代号应符合GB367.1中1.21条的规定。—2—

HTTKAONTKAca-

3.10安全性

3.10.1标志

SI 20623—97

所有端予装置、操作装置、电源插座及接地端子,均应有明确、清晰、牢固的标志,并应符合GJB 663中第7章的要求。

3.10.2绝缘电阻

在可触及导电体与机壳之间,施如500V直流电压,稳定1min,绝缘电阻在湿热试验后应不小于2M0。

3.10.3泄漏电流

在加电情况下,电源插座与机壳或可触及导体之间,泄漏交流电流有效值应小于0,7mA或直流不超过2mA。

3.10.4防留击措施

设备应有防击的措施,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3.11 维修性

3.11.1设备的维性

应符合 GJB 367.1 中 1.6条和 GJB 697中 6.8条的要求。具体要求由产品规范规定。3.11.2平均维修时间(MTTR)

应符合军用微波通信设备三级维修中的现场维修级时间要求。3.11.3维修可达性

要求组装密度适度,所有元器件、零件、部件和整件及按插件等在检查、测试、调节、拆卸和安装时,应方便,不防碍其它零件的连接,尽量少使用专用工具。3.12互换性

将设备中有互换性要求的元器件、零部件、整件依次在设备中进行互换,然后与另一同型号设备互换,其结构应配合完好、电性能符合要求。3.13性能特性

3.13.1终端机和再生机中继机

3.13.1.1工作频段与波道配置(见4.7.12.1条)a,工作额段:5650~5930MHz

b,波道配置见表2。

项日名称

传输容量

Mbit/s

工作被道数

(双向)

相邻波道间隔

120路

480路

项目名称

同一波道收、发

中心额率间隔

射颜被道表达式

SI20623-97

续表2

f.=fa-138.5+3.5n

f.=fo+5.5+3.5n

式中:fo= 5790MHz

w=1,236

3.13.1.2传输容量(见4.7.12.2条)a,30路:2.048Mbit/s

b.120路:8.448Mbit/s;

c.480路:34.368Mbit/so

3.13.1.3调制方式(见4.7.12.3条)120路

J, = fo - 135 +7n

f'-fa+9+7n

式中:f,=5790MHz

n= 1,2.--17

一般为限带QPSK,也可选用其它高效的调制方式3.13.1.4备份方式(现4.7.12.4条)般为1+1热备份,也可以N+1热备份(N=2,3.)。异频热备份时,应用无损伤切换。3.13.1.5发射机输出功率(见4.7.12.5条)a. 23dBm±0.5dBm;

h.27dBm±0.5dBmj

c. 30dBm±0.5dBm.

3.13.1.6发射机输出电压驻波比(VSWR)(见4.7.12.6条)VSWR≤1.2(500).

3.13.1.7发射频谱谐波抑制瘦(见4.7.12.7条)发射癫谱谐波抑制度应大于或等于55dB。3.13.1.8发射载波杂散抑制度(见4.7.12.7条)发射载波杂波抑制斑应大于或等于60dB。3.13.1.9发射机和接收机频率稳准度(见4.7.12.8条)应优于±30×10-6。

3.13.1.10接收机噪声系数(N)(见4.7.12.9条)Np2.5dB

3.13.1.11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AGC)范围(见4.7.12.10条)应大于50dR

3.13.1.12中题频率偏差(见4.7.12.11条)中频频率偏差应小于或等于+400kHz。3.13.1.13接收机门限电平(见4.7.12.12条)误码率P,≤10-时,PCM三次群系统:≤-80dBm,

PCM二次群系统:≤-86dBm;

480路

f, = fo - 135 + 14n

f,= fo+9+14n

式中:fo=5790MHz

TYKAOIKAca-

SJ 20623—97

PCM基群系统:≤-92dBm。

b,误码率 Pe≤10-6时,

PCM三次群案统:≤-77dbm;

PCM二次群系统: ≤-83dBm;

PCM基群系统:≤89dBmo

3.13.1.14 PCM三次群接口(见 4,7.12.13条)日。传输比特率:34.368Mbit/sb.容差:

c.码型:

d。阻抗:

± 20 × 10 -6;

7S0不乎衡式;

电特性应符合GB7611中第5章的要求。e

3.13.1. 15PCM 二次群接口(见4.7.12.13条)传输比特率:8.448Mbit/s:

b.容差:

c码型:

d..阻抗:

± 30 × 10 -6;

75Q不乎衡式:

e。电特性应符合GB7611中4.2条的要求。3. 13. 1.16 PCM 基群接口(见 4.7.12.13 条)a:传输比特率:2.048Mbit/s

b.容差:

c.码型:

d。阻抗:

+50 ×10 -6

750不平衡式!

e在4个512kbit/s同步复接到2.048Mbit/s的设备中,其接口应符合GJB698中3.1条的要求;在采用32个64kbit/s复接到2.048.Mbit/s的设备中,其接口应符合GB7611第3章的要求。

3.13.1.17射频和中频接口(见4.7.12.14条)应符合 GJB 229中2.3条和第 3章的要求。3.13.1.18勤务监控设备与主信道的接口(见 4.7,12,15 条)3.13.1.18.1公务接口单元与信道终端的接口a.码型:NRZ码;

b。比特率:64kbit/si

C.输出信号与时钟:TTL电平

d, 输入信号与时钟: TTL电平,3.13.1.18.2数字勤务与勤务单路保密机的接口,标称阻抗:1300

b.回波损耗:16B;

c.码型:

d。时钟:

NRZ码;

32kHza

3.13.1.19数字勤务(见 4,7.12,16 条)8.勤务方式:四线双工;

b,编码方式:增量调制(音节压扩的3连码检测);传输比特率:32kbit/s;

SJ 20623—97

d。量化和谐波失真随输入电平的变化,应符合GIB1142.2中5.8.4.7条的要求;增益随输入电平的变化,应符合GJB1142.2中5.8.4.5条的要求;e.

f,频率衰减失真应符合GTB1142.2中5.8.4.4条的要求;g,空闲信道噪声:其电乎应不超过)-65dBm0。3.13.1.20勤务功能(见4.7.12.17条)a:勤务应具有选呼、通呼、紧急让线请求功能。但通呼功能只有特定的站(站址01)才能实施;

b.选呼站址不少于50个。

3.13.1.21监控功能(见4.7.12.17条)监控系统中心控制站能对微波接力通讯网实现全网监控;a.

主控站可对左右两个方向共16个远端被控站进行监控:b,

定时寻访:

定站寻访:

定项控制:

定站控制:

误码、故障统计与储存;

汉字输入、汉字显示,打印

告警;

c.被控站功能:

采集本站工作状态参数,32项/站,经过扩展可达到64项/站;根据主控站命令,输出的开关控制量,16个/站;d具体监控项目由产品规范规定。3.13.2差转机

3.13.2.1工作频率与波道配置(见4.7.13.1条)同 3.13.1.1 条。

3.13.2.2备份方式(见4.7.13.2条)一般为1+1热备份,也可以N+1热备份(N=2,3…)。3.13.2.3输出功率(P)(见4.7.13.3条)P223dBm.

3.13.2.4机端驻波比(VSWR)(见4.7.13.4条)VSWR.1.3.

3.12.2.5载波杂散频谱抑制度(见4.7.13.5条)发射载波杂散颊谱抑制度应大于或等于50dB。3.13.2.6差转机频率源稳准度(见4.7.13.6条)应优于±30×10-6。

3.13.2.7接收机噪声系数(N)(见4.7.13.7条)Np≤2.5dB.

3.13.2.8自动增益控制(AGC)范围和系统增益(见4.7.13.8条)自动增益控制范围应大于或等于20dB。系统增益应大于或等于70dB。6—

HKAONTKAca-

SJ20623—97

3.13.2.9带内幅度不平坦度(见4.7.13.9条)传输容为2048khit/s时:

在 f,±2MHz内幅度不平坦度应小于 1dB;传输容量为8448kbit/s时:

在f土4MHz内幅度不平坦度应小于1dBc,传输容量为34368kbit/s时;在g±9MHz内幅度不平坦度应小于1dB。3.13.2.10本站监视和告警项目(见4.7.13.10条)a.发射功率;

b.接收电平;

输人电源:

d.本机工作电源。

3.14电源适应性和功耗要求(见4.7.14条)a.直流输入电压:-24V±10%或-48V士10%;b:功耗:终端机和再生中继机应不大于140W;射频差转机应不大于100W。3.15环境要求

环境要求除以下各条外,其它要求由产品规范按GJB367.2中的有关规定选用。3. 15. 1低温

工作温度;终端机和再生中继机-10℃a.

差转机

b。贮存温度:-55

3.15.2高温

a、工作温度:50℃;

b.存温度:65t.

3.15.3凝热

40℃,相对湿度95%。

3.16电磁兼容性

3.16.1 传导发射

-25℃

CE0310kHz~100MHz电源线和互连线传导发射应满足GJB151.4中第3章的规定。3.16.2传导敏感度

a.CS0215kHz~400MHz电源线的传导敏感度应符合GJB151.4中第7章的规定;b,CS06电源线尖峰信号的传导敏感度应符合GJB151.4中第11章的规定。3.16.3辐射发射

RE0214kHz10GHz电场辐射应符合GTB151.4中第15章的规定。3.16.4辐射敏感度

RS0314kHz~10GHz电场辐射应符合GTB151.4中第19章的规定。3.17可靠性

平均无放障时间(MTRF)的9,推荐值,大于等于100000h4质量保证规定

4.1检验责任

SJ2062397

除合同或订单另有规定外,承制方负责完成本规范规定的所有检验。必要时,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有权对规范规定的任检验项目进行检查。4.1.1合格责任

所有产品必须符合规范第3章和第5章的所有要求。本规范中规定的检验应成为承制单位整个检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合同中包括本规范未规定的检验要求,承制方还应保证提交验收产品符合合同要求,质量一致性抽样不允许提交明知有缺陷的产品,也不能要求订购方接收有缺陷的产品。

4.2检验分类

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为:

a、鉴定检验;

b.质量一致性检验。

4.3检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应在下列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各种试验:a,温度:

15-35t :

b.相对湿度:

20%~80% ;

c.气压:

4.4鉴定检验

试验场所气压。

鉴定检验一般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进行。当设备的主要设计、工艺、元器件及材料有重大改变而影响设备的重要性能,使原来有鉴定结果不再有效时,也应进行鉴定检验。鉴定检验应在订购方或上级监定机构认可的实验案中进行。4.4.1样品数量

鉴定检验的样品,一般不应少于2台或由产品规范规定。注:可靠性、电磁兼容性等试验的样本大小按合规定或由承制方和订购方共同商定。4.4.2检验项目

鉴定检验项目见表3。

检验项目

元器件、零件和材料

外观质量

尺寸和重量

产品的标志和代号

质量一致性检验

章条号

试验方法

章条号

ITKAONKAca-

格验项目

绝缘电阻

無褥电流

防雷击措施

维修性

互换性

工作频段铵道配置

传输容量

调制方式

备份方式

发射机输出功率

发射机输出电压驻波比

发射频诺谱波抑谢度

发射载被杂散抑制度

发射机机接收机

和再生

频率稳准度

接收机噪声系数

接收机AG范围

中频频率偏差

接收机门限恶平

PCM 三次群、二

次群、基群接口

射频和中颖接口

勘务监控设备与主信道的

数字勤务

务功能

临控功能

SJ20623-97

续表3

质量一致性检验

章茶号

3.13.1.10

3.13.1.11

3.13.1.12

3.13.1.13

3.13.1.14

~ 3. 13.1. 16

3.13.1.17

3.13.1.18

3.13.1.19

3.13.1.20

3.13.1.21

试验方法

章茶号

4.7.12.10

4.7,12.11

4.7.12.12

4.7.12.13

: 4.7.12.14

4.7.12.15

4.7.12.16

4.7.12.17

4.7.12.17

加特性

检验项目

工作爆率与波道配置

备份方式

输出功率

机端驻波式

载波杂散频谱抑制度

差转机频率源稳准度

接收机噪声系数

自动增益控制范围和系统

带内幅度不坦斑

本站监示和告警项目

电源适应性和功耗要求

传导发射

传导敏感度

辐射发射

发射敏感度

可靠性

SI20623-97

续表3

质敏致性检验

注:①表符号\○\为要求项目,“一\为不要求项。②具体检验频序由产品规范规定。4.4.3合格判据

章条号

3. 13.2.9

3.13.2.10

试验方法

章条号

4.7. 13.7

4.7.13.10

当所有检验项目均满足第3章和第5章的要求时,则判为鉴定检验合格。如巢任何一个检验项目不符合规定要求,则暂停检验,承制方应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找出缺陷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然后从该项目或相关项日继续进行检验。若继续检验所有检验项目都符合规定要求,则判为鉴定检验合格:若继续检验仍有某个项月不符合规定要求,则判为鉴定检验不合格。

鉴定合格资格的保持

为保持鉴定检验的合格资格,承制方应提供试验资料,一般一年一次。10 —

TTKAONKAa-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