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GB 4893.7-1985 家具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测定法》主要用于评估家具表面漆膜在冷热温差条件下的耐受性。以下是标准中提到的一些相关内容:
检测项目:漆膜在冷热温差下的耐受能力。
漆膜表面的光泽变化情况。
漆膜的附着性变化。
漆膜表面的龟裂、剥落或其他物理损伤迹象。
取样:从家具表面获取样品,确保样品代表整个产品的涂层质量。
测试设备:使用符合标准的冷热温差循环测试设备。
测试程序:样品需要经历一定次数的冷热循环,每个循环的温度和时间需要符合规定的标准。
结果评估:在循环结束后,对漆膜的光泽、附着性以及物理损伤进行观测和记录。
室内使用的木质家具,如桌椅、柜子等。
涂有装饰性或保护性漆膜的家庭生活用品。
其他需要经过表面处理的家具制品。
本标准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家具生产商、质量检测机构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用于评估产品质量和耐用性。
标准名:家具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测定法
标准号:GB 4893.7-1985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5-02-01
实施日期:1985-04-01
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木家具及其他家具木制件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的性能。GB4893.7-1985家具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测定法GB4893.7-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家具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测定法Furniture-Assessment of surface resistanceto alternation of heat and cold本标准适用于测定木家具及其他家具木制件表面漆膜耐冷热温差的性能。材料和仪器设备
1.1恒温恒湿箱温度高于60℃,相对湿度98%~99%。1.2低温冰箱温度低于-40℃。
1.3天平分度值为0.1g。
1.4 电炉。
1.5四倍放大镜。
1.6扁鬃刷。
1.7石蜡。
1.8松香。
2试样
规格为250mm×200mm。
UDC 684.4 : 667
GB4893.7—85
2.2试样数为四块,三块作试验,另一块作比较。2.3试样表面应平整、漆膜无划痕、鼓泡等缺陷,试样应在涂饰前进行锯割,避免影响漆膜的牢度。2.4试样涂饰完工后至少存放10d,并达到完全干燥后,方可试验。送样时应附送试报告,内容包括涂料名称、简要涂饰工艺、制作时间等。2.5
3试验条件
3.1试验室温度20±2℃,相对湿度60%~70%,试样在试验室最少稳定24h。3.2试验温湿度和周期根据产品标准或供需双方协议。建议温湿度为40±2℃,相对湿度98%~99%和-20±2℃,采用以3为倍数的周期数,如3、6、9、12、15、18周等。
4试验步骤
4.1用比例为1:1的石蜡-松香混合液将试件周边和背面封闭。4.2试验时各个周期由二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将试样放人规定温湿度的恒温恒湿箱1h,第二阶段将试样从恒温恒湿箱移放到规定温度的低温冰箱1h,并要求试样由一个箱转到另一箱的时间不超过2 min。
4.3每经三个周期将试样放于温度为20±2℃,相对湿度60%~70%条件下静置18h,然后进行检查。
国家标准局1985-02-01发布
1985-04-10实施
5试验结果评定及试验报告
GB 4893.7-85
检查时排除离试样边缘20mm的范围,然后用四倍放大镜观察中间部分的漆膜表面,若有裂纹、5.1
鼓泡、明显失光和变色等缺陷时,此块样板即评为不合格(不考虑缺陷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必须有三名检测人员分别对每一块试样进行评定,取多数相同值作为评定结果。5.2
三块试样应分别评定,以两块一致的评定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5.3
5.4“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试验日期,
试样的涂料名称和简要的涂饰工艺,试样涂饰完工后的存放时间,
试验时间和试验结果等。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提出,由上海市家具研究所技术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家具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长康。
本标准是参考苏联标准『OCT19720—74《色漆涂层耐冷热温差测定法》制订的。588
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