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项目:
  • 挥发性物质
  • 铅含量
  • 铬含量
  • 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
检测方法:

该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包括:

  • 挥发性物质检测:通常采用加热或蒸发的方法,测量重量减少来确定挥发性物质的含量。
  • 金属离子检测:包括铅、铬等,常用的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其他化学检测方法:可能会根据具体的有害物质采用不同的化学分析技术。
涉及产品:

该标准主要涉及的产品为使用过氯乙烯涂料的食品容器。这些食品容器通常用于存储、运输和包装食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容器内表面的卫生性。

对于食品容器制造商和使用者,了解并遵循这些标准对于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非常重要。

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标准号:GB/T 5009.68-2003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3-08-11

实施日期:2004-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以过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配以颜料及助剂组成的涂料中各项卫生指标的分析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过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配以颜料及助剂组成的涂料中各项卫生指标的分析。GB/T5009.68-2003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8-2003

GB/T 5009.68-2003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的部分内容

ICS67.04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009.68--2003

代替GB/T5009.68—1996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Method for analysis of hygienic standard ofperchorovinyl-coating for inner wall offood container

2003-08-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4-01-01实施

GB/T5009.68—2003

本标准代替GB/T5009.68—1996《食品容器内壁过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本标准与GB/T5009.68--1996相比主要修改如下:按GB/T20001.4一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上海造漆厂负责起草。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6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514

1范围

食品容器内壁过氯乙烯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009.68—2003

本标准规定了以过氧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配以颜料及助剂组成的涂料中各项卫生指标的分析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过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配以颜料及助剂组成的涂料中各项卫生指标的分析。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5009.11—2003食品中总碑及无机砷的测定GB/T5009.60一2003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67—2003食品包装用聚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7105食品容器过氟乙烯内壁涂料卫生标推3感官检查(包括容器和制成样片等)3.1涂膜平整光洁、无气孔。

3.2涂膜浸泡后不软化、不龟裂、不起泡。3.3没泡液为无色、无异味的透明液。应符合GB7105的规定。

4制样方法

用(5.0X×5.0)cm的钢板(厚度0.5mm~1mm)或平板玻璃(厚度约2mm)为基材,按实际施工工艺涂成双面样板,经自然干燥10天后供浸泡试验用(单面或双面涂布,计算其面积)。5浸泡条件

5.1样板1cm以2ml浸泡液计算。

5.2蒸馅水:60℃2h。

5.3乙酸(4%):60℃,2h。

5.4乙醇65%):60℃,2h。

6蒸发残渣

按GB/T5009.60—2003中第5章操作。7高锰酸钾消耗量

按GB/T5009.60-2003中第4章操作。515

GB/T5009.68—2003

8重金属

按GB/T5009.60-2003中第6章操作。9碑

9.1原理、试剂、仪器

同GB/T5009.112003中第9章、第10章、第11章。9.2分析步骤

吸取10.0mL~20.0mL乙酸(4%)浸泡液于150mL锥形瓶中,另外准确吸取砷标准溶液02.0,4.060,8.0.10.0mL(相当于碎0,2.0,4.0,6.0,8.0,10.0u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于试样管及砷标准管中分别加水至43mL,加7mL盐酸、2mL碘化钾、0.5mL氯化亚锡溶液,混匀后静置15min,加人锌粒5g,立即分别塞上装有乙酸铅棉花的玻璃弯管,并使弯管尖端插人盛有5mL银盐溶液的离心管(或刻度试管)中,反应1h后,取下试管,加三氯甲烷补足至5mL,再转人1cm比色杯中,以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40nm处测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比较。9.3结果计算

m×1000

VX1000

式中:

X-——试样中砷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m测定用试样浸泡液中砷的质量,单位为微克(ug);V-—测定用试样浸泡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4精密度

同GB/T5009.11—2003中第15章。10氯乙烯单体

按GB/T5009.67--2003中第6章操作。516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