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GB/T 5437-1985 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以下是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的产品:

检测项目:

  • 传输质量
  • 信号兼容性
  • 误码率
  • 传输速率
  • 抗干扰能力
  • 误差校正能力

检测方法:

  • 分别使用专用测试设备和软件模拟实际使用环境进行传输质量测试
  • 通过连接实际通话线路,检查设备的信号兼容性
  • 使用误码测试工具检测误码率,以评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通过设置不同的传输速率,测试设备的最优工作速率
  • 在实验室中施加不同形式的干扰,检测设备的抗干扰性能
  • 通过模拟各种传输错误情况,检测设备的误差校正能力

涉及产品:

标准主要涉及三类传真机设备,这包括适用于普通办公室和商业环境的传真机设备以及相应的通信设备。

以上是依据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信息总结出的检测项目、方法以及涉及产品的概述。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步骤需参照该标准的详细要求。

GB/T 5437-1985 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

标准号:GB/T 5437-1985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85-09-29

实施日期:1986-06-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5437-1985 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的简介

为了保证话路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或租用电路中的传输质量,本标准规定了传真传输电路全程的各项传输损伤因素的总容限,是三类机传真通信系统设计、使用和制订维护规程的依据。GB/T5437-1985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GB/T5437-1985

GB/T 5437-1985 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437—1985

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

Documentfacsimile(group 3)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

1985-09-29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6-06-01实施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话路传真(三类机)传输要求

Document facsimile (group 3)transmission requirement

UDC621.395.72

:621.391.6

GB/T5437=1985

为了保证话路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或租用电路中的传输质量,本标准规定了传真传输电路全程的各项传输损伤因素的总容限,是三类机传真通信系统设计、使用和制订维护规程的依据。1.1传真传输电路

从传真发送机输出点起,到传真接收机输入点止,为传真传输电路的全程(见图1)。传真传输电路包括发端市话电路或专线、长途电路、收端市话电路或专线三个基本部分。注:①市话电路为经过市话交换的用户线路和长市中继线路。②长途电路为长途交换电路或租用电路。方;使ck

A一传真发送机输出点:B-

传文楼

、四线转换点(零相对电平点);二、四线转换点,D一传真接收机输入点1.2接口参数

按GB3384—1982《模拟载波通信系统网路接口参数》的相关规定,在B点传真信号最大功率电平为一13dBm0。阻抗为600Q(平衡)。1.3传真通信质量

a。发送原稿采用GB2683—1981《传真测试样张》,接收副本文字质量按主观评定法中的五级质量评分和文字可读度进行评定。b。主观评定用传真机应符合GB3382一1982《话路传真三类机在电话网中的互通技术条件》;端机自环的副本质量,为主观评定平均评分4.5分以上(含4.5分),文字可读度达100%。全程传输损伤因素在容限范围内时,传输速率为4800比特/秒或9600比特/秒的报文传输建c.

立率*在80%以上,副本文字质量的平均评分:当采用一维(MH)编码方式时,为3.5分以上(含3.5*报文传输建立率=指定速率训练成功的次数指定速率训练的总次数

国家标准局1985-09-29发布

1986-06-01实施

GB/T5437—1985

分),文字可读度达99%以上,当采用二维(MR)编码方式时,为3分以上(含3分),文字可读度达99%。

注:1.3节b、c两点的平均评分均指扫描密度用7.7线/毫米对副本文字质量主观评定所得平均评分。当扫描密度用3.85线/毫米时,b点的平均评分为3分,文字可读度达99.5%;当采用一维(MH)编码方式时,c点的平均评分为2.2分,文字可读度达99%。24800比特/秒传输速率的传真通信全程传输损伤因素容限2.1全程衰减

载频1800Hz的全程衰减不大于32dB。注:频率为800Hz的全程衰减不大于24dB。2.2群时延失真

群时延失真的容限由图2和表1给出。图中频带范围内的容限用相对于1800Hz的群时延值表示。

图2在500~3000Hz频带内相对于1800Hz群时延值的容限表1

频率范围

5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2800

2800~3000

群时延失真

2.3衰减失真

衰减失真的容限由图3和表2给出。频率范围

5001300

1300~1600

1600~2000

2000~2200

2200~2500

2500~3000

GB/T5437—1985

允许相对于800Hz衰减的最大偏离值(dB)

—1~+12.0

图3在500~3000Hz频带内相对于800Hz衰减的容限2.4信号噪声比

信号噪声比S/N(非加权)不小于24dB。2.5受话回声

信号回声比S/E不小于27dB。

2.6谐波失真

二、三次谐波衰减均不小于25dB。2.7相位抖动

相位抖动不大于10°。

2.8频率偏差

频率偏差|Af|不大于5Hz。

2.9单频干扰

信号干扰比不小于30dB。

2.10脉冲噪声

GB/T5437—1985

峰值超过一16dBm0的脉冲噪声的计数在15分钟内不超过18次。2.11相位突变

超过测量门限20°的相位突变在15分钟内发生次数不超过10次。2.12电平突变

超过测量门限3dB的电平突变在15分钟内发生次数不超过8次。2.13瞬断

超过测量门限6dB,持续时间不大于3ms的瞬断在15分钟内发生次数不超过8次。39600比特/秒传输速率的传真通信全程传输损伤因素容限3.1全程衰减

载频1700Hz的全程衰减不大于22dB注:额率为800Hz的全程衰减不大于18dB。3.2群时延失真

群时延失真的容限由图4和表3给出。示。

图中频带范围内的容限用相对于1800Hz的群时延值表He

图4在500~3000Hz频带内相对于1800Hz群时延值的容限3.3

衰减失真

频率范围

500~600

600~800

800~1000

1000~2800

2800~3000

衰减失真的容限由图5和表4给出。ant

GB/T5437—1985

群时延失真

在500~3000Hz频带内相对于800Hz衰减的容限图5

频率范围

500~1200

1200~1700

1700~2000

2000~2400

2400~3000

允许相对于800Hz衰减的最大偏离值(dB)

-1~+5.5

3.4信号噪声比

GB/T5437—1985

信号噪声比S/N(非加权)不小于27dB。3.5受话回声

信号回声比S/E不小于29dB。

3.6谐波失真

二、三次谐波衰减均不小于42dB。3.7相位抖动

相位抖动不大于10°p。

3.8频率偏差

频率偏差|Af|不大于5Hz。

3.9单频干扰

信号干扰比不小于30dB。

3.10脉冲噪声

峰值超过一21dBm0的脉冲噪声的计数在15分钟内不超过18次。3.11相位突变

超过测量门限20°的相位突变在15分钟内发生次数不超过10次。3.12电平突变

超过测量门限3dB的电平突变在15分钟内发生次数不超过8次。3.13瞬断

超过测量门限6dB、持续时间不大于3ms的瞬断在15分钟内发生次数不超过8次。6

GB/T5437—1985

附录A

测试方法

(补充件)

本附录为标准中所规定的传输损伤因素提供统一的测试方法。所用仪表精度,须经国家二级标准的计量仪表或器件进行校准。

A,1传真信号接口电平调整

调整时按图A1所示连接。

调整步骤如下:

在A点用振荡器(阻抗600Q)发送1700Hz或1800Hz信号,发送电平为0dBm。在B点a.

用电平表600α终端测量,直读测量信号的电平绝对值,即为AB段市话电路或专线对1700Hz或1800Hz信号的衰减值bL。

b。调整三类机发送支路的可变衰减器,使发送电平S=(一13+b)dBm,即可保证B点处的传真信号接口电平为一13dBm0。

A.2群时延失真

长逆电话

延共育

GB/T5437—1985

参考频率为1800Hz、测试频率为500、600、800、1.000、1400、1.700、2.200、2.600、28002900、3000Hz。A点发送电平为0dBm,在D点直读相对于1800Hz的群时延值。A.3衰减失真和全程衰减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在A点接振荡器,D点接电平表(阻抗均为6002)。A.3.1衰减失真

在A点发送电平为0dBm,测试频率为500、600、800、1000、1200、1300、1600、1700、1800、2000、2200、2400、2500、2700、3000Hz。b.

在D点直读电平值,据此算出500~3000Hz频带内各个测试频率与800Hz之间衰减或增益差值。

A.3.2全程衰减

在A.3.1测试中,在D点直读的1700Hz(速率为9600比特/秒时的载频)、1800Hz(速率为4800比特/秒时的载频)及800Hz的电平绝对值,即为全程衰减。A.4信号噪声比

A.4.1信号接收电平S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a.在A点接振荡器(阻抗600Q),4800比特/秒速率时发送载频1800Hz,9600比特/秒速率时发送载频1700Hz,使B点电平为一13dBm0。b.:在D点接电平表(阻抗600Q),直读信号接收电平S。A.4.2噪声电平N(非加权)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在A点终端600Q电阻,D点接噪声计(阻抗600Q),直读噪声电平N(非加权)。A.4.3:信号噪声比

信号接收电平S与噪声电平N(非加权)之差即为信号噪声比。A.5信号回声比

市话电路

数专线

图noa

长通电器

低频与频症

E、F断开点为音频四线接口点收信端。a.

市话电脑

铁岸电视

GB/T5437—1985

在E点输出测试信号电平为0dBm,测试频率在4800比特/秒速率时为1000、1400、1800、b.

2200、2600Hz五个频率,在9600比特/秒速率时为500、1100、1700、2300、2900Hz五个频率。c。在F点选测测试频率经E—B—C—F通路的传输衰减bi,按下式计算出信号回声比:S/B=—101g ((10元)

式中为由传真信号频谱所选定的加权系数,数值见下表。传输速率

(比特/秒)

ft(Hz)

加权系数

A.6谐波衰减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在B点接振荡器(阻抗600Q),发送700Hz正弦信号,电平为一13dBm0。a

23002.900

b。在C点接低频选频表(阻抗600Q),选测700Hz基波信号电平和二次谐波(1400Hz)电平及三次谐波(2100Hz)电平,基波信号电平分别与A.7相位抖动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次谐波电平之差即为二、三次谐波衰减。a:在A点接相抖仪发送端或振荡器(阻抗均为600Q),发送频率为1020Hz的正弦信号,使B点电平为一13dBm0。

b.在D点接相抖仪接收端(阻抗600Q),直读相抖值。A.8频率偏差Af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在A点接频率偏差测试仪发送端(阻抗600Q),发送具有谐波关系的两个测试信号1020、2040Hz,发送电平为0dBm。

b.在D点接频率偏差测试仪接收端(阻抗600Q),直读频率偏差值Af。A.9单频干扰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信号接收电平测量方法同A.4.1。a.

b.A点终端600Q电阻,在D点接低频选频表(阻抗600Q)选测300~3400Hz频带内的单频干扰电平,则信号接收电平与单频干扰电平之差,即为信号干扰比。9

A.10脉冲噪声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GB/T5437—1985

在A点接振荡器(阻抗6002),4800比特/秒速率时发送载频1800Hz,9600比特/秒速率a.

时发送载频1700Hz,使B点电平为一13dBm0,在D点接电平表(阻抗600②)直读信号接收电平S。b.A点终端600Q电阻,在D点接脉冲噪声测试仪(阻抗600),将脉冲噪声门限电平置于比D点信号接收电平低3dB处(速率为4800比特/秒时)或8dB处(速率为9600比特/秒时),以15分钟为一个测试单元,直读脉冲计数。A.11相位突变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a.在A点接振荡器或数据电路测试仪发送端(阻抗为600Q)发送频率为1020Hz正弦信号,使B点电平为一13dBm0。

b。在D点接数据电路测试仪接收端(阻抗600Q),相位突变门限置于20°,以15分钟作为一个测试单元,直读相位突变计数。A.12电平突变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a。在A点接振荡器或数据电路测试仪发送端(阻抗600Q)发送频率为1020Hz的正弦信号,使B点电平为一13dBm0。

b.:在D点接数据电路测试仪接收端(阻抗600Q),电平突变门限置于3dB,以15分钟作为一个测试单元,直读电平突变计数。A.13瞬断

被测电路示意图同图A2。

a.在A点接振荡器或数据电路测试仪发送端(阻抗均为600Q),发送频率为1020或2000Hz的正弦信号,使B点电平为一13dBmo。b。在D点接数据电路测试仪接收端(阻抗600Q,能检测0.3ms的瞬断),瞬断门限置于6dB,以15分钟作为一个测试单元,直读瞬断计数。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史小慧、杨泽民。10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