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涉及产品: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适用于要求高精度和可靠性的场合,以确保成品符合设计和功能要求。
标准名: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
标准号:GB/T 16671-1996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6-01-02
实施日期:1997-07-01
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的术语、基本规定、图样表示方法及应用示例。本标准适宜和于控制零件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与其相应的轮廓要素的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T16671-1996
GB/T16671-1996
本标准是对形状和位置公差与尺寸公差关系应遵守原则的规定,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2G92:1996《技术制图——几何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遵要求(几何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关系)》,并在不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间技术交流的前提下,结合我国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本标准在术语、基本概念,符号和标注方法方面均与ISO2692一致,但从我国实施标准的可行性出发,补充和改动了一些必要的内容:1.补充了边界和有关逆界的术语。2.补充了体内作用尺寸和体外作用尺寸的术语。3. 增加了附录A,统-一规定了标准中涉及的代号。4.将ISO2692中10个附录归纳为4个附录,删去一些意义不大的图例。5.改正了IS0)2692中动态公差图的坐标设置错误,本标准正文中规定了术语以及最大实体要求和最小实体要求,在附录中分别规定了代号、最大实体要求应用示例、最小实体要求应用示例、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基准要素边界尺寸的确定和示例,可逆要求五个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A 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于1997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形状和位置公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上海轻工业局标准计量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纺织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机械学院,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和上海机电工业局科技情报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恺、吕林森、刘翼尔、唐保宁、周忠、张纪真、谢激华、施云鹊、陈志桐、朱永涵。GB/T16671—1996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国家级标准化组织(1SO 成员)的联合会,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出 ISO各技术委员会进行。每个成员组织,对某一主题的技术委员会感兴趣,就有权参加该委员会工作.其他与ISO协作的政府间或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也可以参加工作。ISO)与IFC(国际电工委员会)在所有有关电工技术标准化的内容上进行密切合作。由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散发给各成员组织,由各成员组织投票表决,至少需要75外的赞成票才能作为国际标准公布
1SO2692由1SO/TC10技术制图技术委员会起草,1SO 2692的附录A到附录」都是提示性的附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
和可逆要求
Geometrical tolerancing
Maximum material requiremem, least material requirementand reciprocity requirednent1范围
GB/T 166711996
eqv IS0 2692:1996
本标准规定了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的术语.基本规定、图样表示方法及应用示例。
本标准适用于控制零件中心要素的形位公差与其相应的轮廊要素的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案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利图样表示法3定义
本标除采用GB/T1182中的定义外采用下列定义,3.1局部实际尺寸(简称实际尺寸)actuallocal size在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之间测得的距离3.2体外作用尺寸external Function aizc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人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径或宽度,
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3.3体内作用尺寸internal functionsize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内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外表而体内相接的最人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
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而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3.4最大实体状态maximum material condition(M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小极限之内并有实体最大时的状态。3.5最大实体尺寸maximummaterialsize(MMS)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对于外表面为最大极限尺小,对于内表面为最小极限尺+
3.6最小实体状态leastmaterial condition(LMC)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2-18批准1997-07-01实施
GB/T 16671--1996
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处处位于尺寸极限之内并具有实体最小时的状态。3.7 最小实体尺寸 leagt material size(LMS)实际要索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对于外表面为最小极限尺寸,对于内表面为最大极限尺寸。
3.8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axirmummaterial virtual condition(M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紊处于最大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3.9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aximum material virtual size(MMVS)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对于内表面为最大实体尺寸减形位公差值(加注符号的),对于外表面为最大实体尺寸加形位公差值(加注符号@的)。
3.10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eastmaterialvirtualcondition(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
3.11 最小实体实效尺寸Jeast material virtual size(LMVS)最小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内作用尺寸。对于内表面为最小实体尺寸加形位公差值(加注符号①的);对于外表面为最小实体尺寸减形位公差值(加注符号的)。
3. 12 边界 boundary
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边界的尺寸为极限包容面的直径或距离。3.13最大实体边界maxinum material boundary(MMB)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
3.14 最小实体边界 Jeast material boundary(LMB)尺寸为最小实体尺寸的界。
3.15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aximum material virtual houndary(MMVB)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3.16最小实体实效边界least material virtual boundary(I.MVB)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3.17 最大实体要求maximum material requirement(MMR)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哪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3.18 最小实体要求least material reqirement(LMR)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哪应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要求。3.19可逆要求reciprocity requirement(RR)中心要素的形位误差值小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允许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扩大尺寸公差。
3.19.1可逆要求用于最人实体要求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当其形位误差值小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也允许其实际尺寸超出最大实体尺寸的一种要求。3.19.2可逆要求用于最小实体要求GB/T 16671—1996
被测要素的实际轮痴应遵守其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当其形位误差值小于给出的形位公差值时,也允许其实际尺计超出最小实体尺寸的一种要求。3.20零形位公差zerogeotnetrical tolerance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或最小实体要求时,其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用“U\或\0”表。
4最大实体要求
4.1图样标注
最大实体要求的符号为“”。当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被测要素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标注符号*\[见图 1a)];当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框格内的基准字母代号后标注符号“(\[见图 1b)]。
4.2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图1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在给定的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小不应超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小和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值是在该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给出的,当被测要素的实际轮鼻偏离其最大实体状态,即其实际尺寸偏高最大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值可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即此时的形位公差值可以增大。当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时,则为零形位公差。此时.被测要索的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等于最大实体边界;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4.3最人实体要求应用于基推要素4.3.1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基准要素应遵守相应的边界。若基准要素的实际轮偏离其相应的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偏离其相应的边界尺寸,则允许基准要素在:-定范围内浮动,其浮动范围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与其相应的边界尺寸之差。4. 3.2基准要素本身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时,则其相应的边界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此时,基准代号应直接标注在形成该最大实体实效边界的形位公差框格下面(见图2)。M
GB/T16671-1996
A基推的边界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a)
B 基难的界为最,大实休实效过界b)
4.3.3基准要素本身不采用最人实体要求时,其相应的边界为最大实体边界。图3a)为采用独立原则的示例;图3b)为采用包容要求的示例。4XEQS
A基推的边界为最大实体边界
4.4最大实体要求的应用示例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5最小实体要求
5.1图样标注
A 基准的边界为敏大实体逆界
最小实体要求的符号为“\。当应用于被测要素时,应在被测要素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标注符号“\见图4a)]:当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应在形位公差握格内的基准字母代号后标注符号“()”[见图4h】]。
5.2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GB/T 16671—1996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廊在给定的长度上处处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即其体内作用尺寸不应超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且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
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被测要素时,被测要素的形位公差值是在该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给出的,当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廊偏离其最小实体状态,即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小实体尺寸时,形位误差值可超出在最小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形位公差值,即此时的形位公差值可以增大:当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时,则为零形位公差。此时,被测要素的最小实体实效边界等十最小实体边界,最小实体实效尺小等丁最小实体尺寸,5.3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紊5.3.1最小实体要求应用于基准要素时,基准要素应遵守相应的边界。若基准要素的实际轮廓偏离相应的边界,即其体内作用尺寸偏离相应的边界尺十,则允许基准要素在一定范围内浮动,其浮动范围等于基准要素的体内作用尺寸与相应边界尺寸之差。5.3.2基准要素本身采用最小实体要求时,则相应的边界为最小实体实效边界。此时,基准代号应直接标注在形成该最小实体实效边界的形位公差框格下面(见图5)。$2ot:
d.5 (A:D ()
D 基准的迫界为最小实体实效迟界图5
5.3.3基准要素本身不来用最小实体要求时,相应的边界为最小实体边界(见图6),430
GB/T16671-1996
A基准的边界为最小实体边界
5.4应用示例
最小实体要求的应用示例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6代号
本标准使用的代号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本标准使用的代号见表A1。
B1直线度
内表面的实际尺寸
外表面的实际尺小
GB/T 16671-1996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内表面的体外作用尺寸
外表面的体外作用尺寸
内表面的体内作用尺
外表面的体内作用尺寸
内表面的最大实体尺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最大实体要求应用示例
轴线直线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代号
外表面的最大实体尺寸
内表面的最小实体尺于
外表面的最小实体尺寸
内表面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外表面的最大实体实效尺寸
内表面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外表面的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图B1a)表示轴203的轴线直线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当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其轴线直线度公差为0.1mm,如图BIb)所示。图B1c)给出了表达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该轴应满足下列要求:
a):实际尺寸在更19.7~20 mm之内b),实际轮郭不超出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其体外作用尺寸不大于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xv=ds+!=20+0. 1=± 20. 1 mm。
当该轴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轴线直线度误差允许达到最大值,即等于图样给出的直线度公差值(0.1 mm)与轴的尺寸公差(0.3mm)之和0.4mm,32垂直度
GB/T 16671—1996
直线度
12.1轴线乘直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2
20. 1(dk)
图B2)表示孔30-\的轴线对A基准的垂直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当被测要索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H轴线对A基准的垂百度公差为$0.08mm,如图B2b)所示,图B2c)给出了表达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
该孔应满足下列要求
n)实际尺寸在50~30.13 mm之内:1)实轮摩不超山关联最人安体实效边界,即其关联体外作用尺寸不小干关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t50.08-49.92m
该儿处丁最小实依试态时,其轴线对A基准的垂白度误差允许达到最大值,即等丁图样给出的适自度公差($0.08mm)与孔的尺公差(0.13mm)之和0.21mmb)
GB/T 16671—1996
垂有度
50. 13:n.)
B2.2轴线垂直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休要求的零形位公差-0.10+0.13
图B3a)表示孔50二提的轴线对A基准的垂直度公差采用最人实体要求的零形位公差。该孔应满足下列要求:
a)实际只寸不大于Φ5c.13mm,b)实际轮廓不超出关联最人实体边界,即其关联休外作润尺人小于最大实体尺寸Dx*p 49. 52 mmg
当该孔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其轴线对A基准的垂直度误差值应为零,如图133b)所示:当该孔处GB/T16671—1996
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轴线对A基准的垂直度误差允许达到最大值,即孔的尺寸公差值0.21mm。图B3c)给出了表达上述关系的动态公差图。326
B3同轴度
同轴度公差采用最大实体要求
49.02(IgV=Dm)
[垂直校
+0. 10 +o. 13 1 0. 20
图B4a)表示最大实体要求应用于轴12-1的轴线对轴25-i.c的轴线的同轴度公差,并同时应用于基准要素。当被测要素处于最大实体状态时,其轴线对A基准的同轴度公为0.04mm,如图B4b)所示。
被测轴应满足下列要求:
a)实际尺在±11.95~12mm之内;b)实际轮廓不超出关联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其关联体外作用尺寸不大十关联最大实体实效尺寸dsy=dv+t=12+0.04=p12.01mm。当被测轴处于最小实体状态时,其轴线对A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允许达到最大值,即等于图样给出的同轴度公差(0.04mm)与轴的尺寸公差(0. 05mm)之和0.09mm,如图B4c)所示。当A基准的实际轮廓处于最大实体边界上,即其体外作用尺寸等于最大实体尺寸dm=p25mm时,基准轴线不能浮动,如图B4b)和图B4c)所示。当A基准的实际轮廓偏离最大实体边界,即其体外作
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