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依据标准《GB/T 16895.17-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其核心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技术装置在接地系统和等电位联结中的要求。下面提供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产品的整理: ### 1. 检测项目

按照该标准的要求,相关的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 接地系统的连续性检查
  • 等电位联结的有效性检查
  • 保护导体、接地导体的导通性能
  • 接地电阻值的测量
  • 屏蔽层的连接完整性检查
  • 抗电磁干扰能力的评估
  • 信息技术设备端子接地状态检查
### 2. 检测方法

该标准针对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

  • 使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电阻值,确保符合标准要求
  • 通过万用表或导通测试仪检查接地系统的连续性
  • 使用电流注入法,检测等电位联结连接的有效性
  • 对主要接地端子及相关联结部位进行目视检查,确保无松动或锈蚀
  • 采用专业的抗干扰评估设备检测电磁干扰影响
  • 对屏蔽层的具体连接点进行多点测量测试导通
  • 结合图纸和实物核查接地与等电位联结的布线符合性
### 3. 涉及产品

在建筑物内的信息技术装置接地与等电位联结中,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

  • 信息技术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
  •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地部件
  • 电气柜、配电箱中的保护导体和接地端子
  • 等电位联结排(接地汇流排)
  • 屏蔽和接地设备及相关部件
  • 电缆的屏蔽层或外护套(如STP、FTP网络线等)
  • 抗电磁干扰型接地保护产品

总结:《GB/T 16895.17-2002》标准对建筑物的信息技术装置接地与等电位联结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产品的全面落实,能够有效提升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

GB/T 16895.17-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

标准号:GB/T 16895.17-2002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2-08-05

实施日期:2003-04-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895.17-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的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信息技术装置和为数据交换目的要求互联的类似设备的接地和等电位联结。本标准也可适用于易受干扰的其他电子设备。GB/T16895.17-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GB/T16895.17-2002

GB/T 16895.17-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 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的部分内容

ICS91.140.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895.17—2002

idtIEC60364-5-548:1996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

Eletrical installations of buildings-Part 5.Selection and erection of electrical eguipmentSection 548:Earthing arrangements and equipotential bonding for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allations2002-08-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3-04-01实施

GB/T16895.17—2002

IEC前言

548.2信息技术装置或设备的接地要求548.3总接地端子的使用

548.4建筑物中有PEN导体的信息技术装置的兼容性548.5电解腐蚀防护

548.6电磁兼容(EMC)措施·

548.7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和等电位联结附录A(提示的附录)信号连接

附录B(提示的附录)

电磁兼容(EMC)措施

附录C(提示的附录)不同区域的等电位联结间的信号传输GB/T16895.172002

本标准等同采用1EC60364-5-548:1996《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及第1次修改(1998)。GB16895《建筑物电气装置》总标题下共分为以下7个部分:第1部分:范围、目的和基本原则第2部分:定义

第3部分:一般特性的评估

第4部分:安全防护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6部分:检验

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本标准在采用IEC标准时纠正了原标准图2左上方的分流电流方向,即将流入PEN导体的电流纠正为从PEN导体流出。另外在IEC60364-5-548的548.6条注中有\参阅IEC364-4-444的附录B”,经查阅IEC60364-4-444,并没有附录B。附录A、附录B、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北京腾远设计事务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林、郭汀、朱德基、何伟恩、刘磊。本标准系首次发布。

GB/T16895.17—2002

IEC前言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标准化组织,它是由所有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IEC的目的是促进电气和电子领域标准化问题的国际合作。为此目的,除其他活动外,IEC出版了国际标准。标准的编制工作是委托给技术委员会;任何对标准所涉及的问题感兴趣的IEC国家委员会都参加这项工作。国际的、政府的和与IEC有联系的非政府的组织也参与了这项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两组织间协议所确定的条件密切合作。2)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由那些特别关心这些问题的国际委员会参加的技术委员会制定,并对所涉及的主题尽可能表达国际上一致的看法。3)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的这些决议或协议以推荐的方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这个意义上为各个国家委员会所认可。4)为了促进国际上的一致,IEC各国家委员会应承担起在本国或本地区标准中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应用IEC国际标准。IEC标准与相应的国家或地区标准间的任何差异应在其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明确指出。

5)IEC不提供表明经其批准的识别程序,对宜称符合其标准的任何设备也不承担责任。6)应注意本国际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是专利权内容。IEC不承担识别部分或全部这种专利权的责任。

国际标准IEC364-5-548由第64(建筑物电气装置)技术委员会制定。本标准的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FDIS

64/793/FDIS

本标准的表决详情见上表所示表决报告。附录A、B和C仅供参考。

表决报告

64/837/RVD

IEC60364-5-548第1次修改前言

本修改文件由第64(建筑物电气装置)技术委员会制定。该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

64/1026/FDIS

有关本修改文件的表决详情见上表所示表决报告。N

表决报告

64/1037/RV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物电气装置

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

Eletrical installations of buildingsPart 5:Selection and ere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Section 548:Earthing arrangements and equipotential bonding f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stallations548.1概述

548.1.1范围和目的

GB/T16895.17-2002

idtIEC60364-5-548:1996

本标准适用手信息技术装置和为数据交换目的要求互联的类似设备的接地和等电位联结。本标准也可适用于易受干扰的其他电子设备。注

1信息技术设备包括各类电工和电子商务设备和电信设备(有关“信息技术设备”这一术语的更详细资料见GB4943的范围条款)。

适用于本标准的电气装置和设备举例:电信和数据交换或数据处理设备或通过内部和外部连接到建筑物接地回路进行信号传输的电气装置:一向建筑物内部信息技术设备供电的直流供电网;专用自动分组交换机(PABX)设备或装置:一局域网(LAN);

一火灾报警系统和人侵报警系统:一建筑物服务装置,例如直接数字控制装置;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系统和其他计算机辅助服务系统。2本标准中术语“功能”涉及为传输信号和电磁兼容(EMC)自的而使用的接地和等电位联结。3本标准不考虑雷电的可能影响(见IEC1024-1)。GB16895.12和GB/T16895.16idtIEC60364-4-444)包括大气过电压和起因于操作的过电压防护和建筑物电气装置中电磁干扰(EMI)的防护。4如果涉及的现有的建筑物电气装置有电磁兼容(EMC)问题,请参阅附录A。5本标准不包括与大泄漏电流设备作连接的要求。此类要求见GB/T16895.9的第707.1~707.4。548.1.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4943-19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安全(idtIEC60950:1991*)GB14821.1-1993建筑物的电气装置电击防护(eqvIEC60364-4-41:1992)*本标准已有新版,标准号为IEC60950: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2-08-05批准2003-04-01实施

GB/T16895.17--2002

GB16895.3—1997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章:接地配置和保护导体(idtIEC60364-5-54:1980)GB/T16895.9—2000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备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idtIEC60364-7-707:1984)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2节:GB16895.11-20013

低压电气装置对暂时过电压和高压系统与地之间故障的防护(idtIEC60364-4-442:1993)

GB16895.12—2001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

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防护(idtIEC60364-4-443:1995)GB/T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中电磁干扰(EMI)的防护(idtIEC60364-4-444:1996)

GB/T16895.18--2002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1章:通用规则(idtIEC60364-5-51:1994)

GB/T17624.11998

电磁兼容综述电磁兼容基本术语和定义的应用与解释(idt IEC61000-1-1:1992)

IEC61024-1:1990

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

548.1.3定义

下述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548.1.3.1功能接地functionalearthing一个系统或装置或设备中为非电击防护需要的那个点的接地(见IEV195-01-13)。548.1.3.2功能接地导体functionalearthingconductor用于功能接地的接地导体(见IEV195-02-15)。548.1.3.3PEF导体functionalearthingandprotectiveconductor兼有功能接地导体和保护接地导体两种功能的导体。548.1.3.4接地干线earthingbusconductor连接到总接地端子上的导体(或母线)。548.2信息技术装置或设备的接地要求信息技术装置或设备的以电击防护为目的的接地要求,已由GB14821.1和GB16895.3(见第542、543、544、546和547条)规定。用以保证信息技术装置和设备的性能可靠和安全的一些补充措施可能是需要的。

本标准特别包含了以下内容:

对电解腐蚀的防护;

一对流经功能接地导体的大的直流返回电流的防护;一对流经功能接地和保护导体的大的直流返回电流的防护;一一对所安装的设备提供电磁兼容性的等电位联结。548.3总接地端子的使用

注:建筑物中的总接地端子通常能用于功能接地。被用作信息技术目的条件下,它是接到接地网络的点。548.3.1PELV回路

当PELV回路和I类、I类设备的可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为功能目的而接地时,应按GB14821.1的规定将它们连接到等电位联结系统(见图1)。2

GB/T16895.17--2002

注:按GB4943定义的SELV回路被接地后·应视作本标准的PELV回路,外露可导电部分因功能原因接了地的可触及的可导电部分1类设备

1类、

类、Ⅲ类

外部可导电部分

例:散热器

如果这些部分可同时触及,应连接到同一个等电位联结网络图1同时可触及部分的等电位联结信息技术设备的功能性接地可利用其供电回路的保护导体。在某些情况下,功能接地和保护导体的功能由分开敷设的专用导体连接到建筑物中的总接地端子上来提供。

548.4建筑物中有PEN导体的信息技术装置的兼容性在安装或可能安装有重要信息技术装置的建筑物中,为了把信号电缆中通过的中性线电流所引起的EMC问题(以及在极端情况下的过电流可能性)减到最低程度,应考虑在电源进线点之后,使用单独的保护导体(PE)和中性导体(N),见图2。TN-C系统

设备1

设备2

TN-S系统

股备1

设备2

在TN-C系统中“中性导体电流”(由三相系统的不平衡负荷引起的PEN导体中的电流)是由PEN导体、信号交换用电缆中的屏蔽和/或基准(reference)导体,及外部可导电部分分流的。2在TN-S系统中,“中性导体电流\仅在专用的中性导体(N)中流动。图2在建筑物中采用TN-S系统以避免联结系统中出现的中性导体电流如果变压器、电动机-交流发电机组、不间断电源(UPS)或类似电器做为建筑物电气装置的组成部分是以TN-C系统来供电,那么当它们仅用来为信息技术设备供电时,其输出应为TN-S系统。注,本条是专为办公用或工业用建筑物电气装置的设计人员而编写的。548.5电解腐蚀防护

当功能接地导体或功能接地和保护导体中传输直流电流时,则GB16895.18-20023

GB/T16895.172002

(idtIEC60364-5-51)的512.2和GB16895.3—1997的542.1.3中对电解腐蚀防护的要求是适用的。548.6电磁兼容(EMC)措施

注:参阅源于GB16895.16-2002(idtIEC60364-4-444)的附录B和IEC61000。548.7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和等电位联结548.7.1接地干线(earthingbusconductors)建筑物的总接地端子可通过连接一根接地干线(包括裸母线排)加以延伸,以使信息技术装置能从建筑物中任何一点以尽可能短的距离与其联结和/或接地。按照GB14821.11993的7.1.2.1IEC60364-4-41:1992的413.1.2.1)的要求连接到建筑物总接地端子上的任何导体,允许在任何点与接地干线相连接(见IEC61024-1)注

为便于联结,接地干线宜是易于接近的,它宜在建筑物边界线内侧四周敷设成一个等电位联结环。1

接地干线两点间的等电位联结效果取决于所用导体的阻抗,而导体的阻抗取决于它的截面尺寸和路径。在频率为2

50Hz或60Hz时(这是最常见的情况),采用截面积为50mm2的铜导体是材料成本与阻抗之间的最佳折衰方案。548.7.1.1尺寸

接地干线尺寸的选择方法与GB16895.3一1997的547.1.1规定的总等电位联结导体的选择方法相同。

注:信息技术功能接地干线所要求的截面积可超过保护导体所要求的截面积。548.7.1.2与接地干线的连接

允许将下述导体连接到接地干线上:-GB14821.1—1993的7.1.2.1(IEC60364-4-41:1992的413.1.2.1)和GB16895.3—1997的542.4.1所提到的所有导体;

一电信电缆或电信设备的可导电屏蔽层、护套或铠装:一一轨道系统的等电位联结导体;一过电压保护电器的接地导体;一无线通信天线系统的接地导体;一信息技术设备直流供电系统接地用的接地导体;功能接地导体;

一雷电防护系统的导体(见IEC1024-1);-GB16895.3—1997的547.1.2所列的辅助等电位联结导体。548.7.1.3选择和安装

当为支持建筑物中大范围的信息技术装置安装接地干线时,它应敷设成闭路环。接地干线可以是裸露的或是绝缘的。接地干线(最好是铜质的)应安装得使全程都应易于接近,例如安装在表面上或槽盒中。裸露的导体在支撑体上或穿墙通过时应加以绝缘,以防腐蚀。548.7.2用于功能性目的的等电位联结配置注

1等电位联结可由下列物件构成:导体、电缆护层、建筑物中的金属物件,如水管、电缆管道或安装在建筑物各楼层或大楼层的某个区域中的金属网状结构物。在某种情况下,将建筑物的钢结构与钢筋连接到接地系统是有益的。然而钢筋宜焊接在一起,并连接到接地干线上,如果由于结构原因不允许焊接时,可使用夹具,或附加钢筋。此附加钢筋接头宜焊接并用扎线与钢筋联结。2对功能性等电位联结的要求(例如截面积、形状、位置)取决于信息技术系统的频率范围,主要电磁场环境,以及设备的抗于扰/频率特性。

GB/T16895.17-2002

两台设备间的等电位联结导体的截面积应符合GB16895.3一1997的547.1.2的要求注:在对接地的可导电部分短路时,设备间信号线中会出现过电流。符合保护导体要求的等电位联结导体应按GB/T16895.18—2002(idtIEC60364-5-51)的514.3.1的要求加上保护导体的标志。

出于功能性原因,在大范围的信息技术系统内部建立一个等电位联结网时,要执行GB16895.31997的547.1.2的要求。

548.7.3功能接地导体

548.7.3.1截面积

功能接地导体的截面积应考虑到可能流过的故障电流,当该导体还被用做回路导体使用时,还应考虑流过该导体的正常电流和电压降。当没有相关数据时,应从设备制造厂(商)那里索取推荐值。548.7.3.2电涌防护器件的连接

当把电涌防护器件接地导体连接到接地干线上时,要求取最短最直的路径,以降低阻抗。548.7.4PEF导体

548.7.4.1概述

PEF导体至少应在全长符合保护导体的相应要求(见GB16895.3一1997的543)。其截面除了应满足保护导体要求外,还应符合548.7.3.1条的要求。如果这个导体回路万一开路,同时可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预期接触电压不超过GB14821.1-1993的7.1(IEC60364-4-41:1992的413.1)规定的限值(交流50V或直流120V),则信息技术系统电源的直流回流导体,也可用作PEF导体。如果直流供电电流和信号电流在PEF导体中产生电压降,而这个电压降会在建筑物中形成个稳态电位差,导体的截面积应能使电压降最大值限制在1V。在电压降的计算中,并联通路的影响应忽略。注:本条最后一段的要求旨在限制电解腐蚀。548.7.4.2PEF导体的型式

可用于PEF导体的配置示例见GB16895.3—1997的543.2.1规定。548.7.4.3利用信息技术设备的可导电结构部件做PEF导体时的要求PEF导体的电流通路的电气连续性应由以下措施来保证:采用合适的结构型式

一采用能防止因机械的、化学的和电化学的效应而引起电气连续性劣化的连接工艺。注:合适的连接方法举例:焊接、卷边压接、铆接和能防止自松动的螺纹连接。作为PEF导体的任何结构部件的导电性能应符合548.7.4.1条的要求。当设备的某个部件预计要移开时,设备其余部件间的保护联结不应中断,除非首先切断这些部件的电源。

对排列长度达到10m或更长的机架或机柜,宜将其PEF导体从机柜两端接到局部等电位联结网上,或接到接地干线上。

548.7.5用于功能接地的局部接地极说明

a)由于信息技术设备(ITE)功能上的诸多原因,往往要求在电气装置或系统中增设局部接地极。例如与无线电发射装置的天线有关的用于功能接地的接地配置。b)由外面引入的供电系统中的某些故障,会引起总接地端子上的电位升高,从而可能会造成一个过量的电流,从建筑物的保护和信号导体流到用于功能接地的局部接地极,见GB16895.11。c)当已增设了用于功能接地的局部接地极时,应用后面各条所列措施,以减轻下述情况引起的效应:

装置中的保护导体和信号导体的过电流;5

GB/T16895.17—2002

一装置的可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预期接触电压一用于功能接地的局部接地极附近的跨步电压(除非接近该区域受到适当控制);包括雷电效应的电磁干扰(EMI),尤其在敏感的电子电路附近。548.7.5.1与总接地端子的连接

用于功能接地的接地极应当采用符合GB16895.3的542条和本标准的548.7.5.2条和548.7.5.3条要求的功能接地导体,与装置的总接地端子相连接。548.7.5.2功能接地导体的尺寸

功能接地导体的最小截面应是10mm2的铜材,或相同电导的其他材质尺寸。548.7.5.3高频电磁干扰(EMI)的减少可把电磁器件,例如夹合式铁氧体磁芯结合到功能接地导体中,以减少高频EMI。6

GB/T16895.17-2002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信号连接

如在建筑物电气装置现有布线中含有PEN导体,或由于电气装置配置不当在信号电缆中出现电磁兼容(EMC)问题时,见548.4条,为避免EMC问题或者为了把这个问题减至最低限度可采用以下方法:

—采用光导纤维连接作为信号连接;一采用I类设备;

一依据GB14821.1的要求,特别是7.1.5条(IEC60364-4-41的413.1.5条)有关对局部IT系统的要求,或7.5条(IEC60364-4-41的413.5条)有关对电气隔离防护要求,应采用具有隔离绕组的局部范围使用的变压器向信息技术设备供电;-安排好电缆敷设路径,以使由供电电缆和信号电缆形成的共同环路围绕范围减至最低限度,补充方法的细节见GB/T17624.1。附录B

(提示的附录)

电磁兼容(EMC)措施

信息技术装置或设备可能因为在设备中或互连的设备间感应产生的电流和电压而出错。干扰的原因包括因雷电或负载的通断、静电放电、工频地电压差、磁场和射频场等导致的在电源和接地导体中带来的瞬变电涌。

避免电磁干扰入侵的基本技术举例如下:-一采用电的或纠错的技术在信息技术装置或设备中提供内在的抗干扰性能;在干扰源与信息技术装置或设备间在电气上实行隔离;一在相关频率范围的设备之间实行等电位联结;提供一个低阻抗的基准电位平面,使电位差减小,并提供屏蔽。有多种接地方法和等电位联结方法实现电磁兼容,举例如下:B1方法1:放射状连接的保护导体,见图B1此法使用了与电源导体在一起的保护导体。每台设备的保护导体为电磁干扰(电源带来的瞬变除外)提供了一个阻抗相对较高的通路,从而使信息技术设备间的信号电缆承受着大部分引入的噪声。因此设备本身必须具有令人满意的高抗干扰性能由手为信息技术设备提供了专用的电源回路和接地系统,而它们与其他电源回路和接地系统及外部金属物体相隔离,因此使引人的干扰大量减少。在某些情况下信息技术设备的放射状连接的功能接地和保护导体的星状接地点(如相关配电盘中的PE母线),可以通过连接到总接地端子的一个单独的专用绝缘导体接地。(见548.2条)。7

配电盘

总接地端子

或接地干线

GB/T16895.17—2002

信号电缆

ITE一信息技术设备

图B1放射状连接的保护导体

B2方法2:使用局部水平等电位联结系统(网),见图B2信号电缆

将信息技术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等电位联结接到个局部网(联结材料)上,能使常规的保护导体作用得到了补充。这样做能够在靠近的等电位网上为信号互联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提供一个低阻抗的参考电位平面,其阻抗取决于频率和网眼间隔。与方法1相同,由于整个信息技术系统的电源回路和接地系统,包括等电位联结网,与其他电源回路和接地系统及外部可导电部分(如建筑物金属件)相隔离,因此抗干扰性能得到了提高。PE

配电盘

总接地端子

或接地干线

信号电缆

信号电缆

图B2使用局部水平等电位联结系统(网)B3方法3:水平和垂直的等电位联结系统,见图B3PE

在建筑物每一楼层都设置等电位联结网,能使常规的保护导体作用得到加强。这些等电位网逐个与建筑物金属物件、电气装置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和其他用途的金属物作重复的联结,从而实现了楼层间的垂直等电位联结。这种接地方法也可使用-个环状接地干线来延伸建筑物的总接地端子(见548.7条)。8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