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以下是关于标准《GB/T 16954-1997 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中相关内容的解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涉及产品,并附带合理的HTML标签代码: ---

检测项目:

  • 天线的基本性能测试(如天线增益、旁瓣抑制、方向图等)。
  • 接收机电性能测试(如灵敏度、工作频段、带宽等)。
  • 低噪声下变频器(LNB)的指标测试(如噪声系数、增益稳定性、输入输出电平范围等)。
  • 系统性能测试(如系统噪声温度、总体增益、信号质量指标等)。
  • 环境适应性测试(如高低温、湿热、振动、冲击等测试)。
  • 电磁兼容性能测试(如抗干扰能力、发射电磁干扰水平测试)。
  • 结构和安装要求的测试(如耐腐蚀、防水、防尘等项目的验证)。
---

检测方法:

  • 使用网络分析仪、功率计等设备对天线参数进行测试(如增益、方向图测量)。
  • 采用噪声源和信号发生器测试接收机的灵敏度及动态范围。
  • 通过热噪声源测量低噪声下变频器(LNB)的噪声系数及增益特性。
  • 对整个接收系统进行实际天线信号接收能力的测试(如接收信号的信噪比、误码率等)。
  • 环境试验方面,采用高低温、湿热箱进行环境测试;振动台进行冲击和振动测试。
  • 电磁兼容测试使用屏蔽室、天线及信号分析仪等设备进行噪声和抗干扰性能测试。
  • 结构测试通过盐雾试验、防水试验等验证设备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可靠性。
---

涉及产品:

  • Ku频段抛物面天线及馈源系统。
  • 低噪声下变频器(LNB)。
  • 卫星接收机。
  • Ku频段卫星信号接收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设备。
  • 其他相关部件(如馈线、连接器、防护罩等)。
---

该标准主要用于规范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设计、制造及安装等环节,通过明确的检测项目和方法,确保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GB/T 16954-1997 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

标准号:GB/T 16954-1997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7-08-26

实施日期:1998-05-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6954-1997 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传输彩色电视制式PAL-D制的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GB/T16954-1997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GB/T16954-1997

GB/T 16954-1997 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的部分内容

GB/T16954—1997

根据国际无线电行政大会规定,我国属第三区Ku频段卫星广播电视,下行频段为11.7GHz~12.2GHz。可扩展到10.7GHz~~12.75GHz。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G、附录H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1。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广播电影电视部广播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议、韩佩娴、王向军。130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Ku-band satellitetelevision earth receive-only stationGB/T16954—1997

本标准规定了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传输彩色电视制式PAL-D制的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彩色副载波为4.43MHz的其他PAL彩色电视制式,可参考使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282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5438--85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量方法GB8898-—88电网电源供电的家用和类似一般用途的电子及有关设备的安全要求GB/T11298.1--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系统测量GB/T11298.2--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天线测量GB/T11298.3--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外单元测量GB/T11298.4—1997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测量方法室内单元测量GB13837-92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干扰特性允许值和测量方法3分类及组成

卫星电地球接收站分为专业型和普及型。3.1专业型

其性能可满足收转或集体接收卫星电视节目要求。3.2普及型

其性能可满足直接接收卫星电视节目要求。3.3组成

Ku频段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是由天线、室外单元(下变频器)和室内单元(调谐解调器)组成,见图1。在室外和室内单元之间可连接L频段的功率分配器,见附录H(提示的附录),能够实现接收同一卫星传送的多路电视节目。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8-26批准1998-05-01实施

4要求

4.1系统要求

4.1.1一般要求

4.1.1.1图像输出形式

GB/T 16954—1997

分配器

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设备组成

端口数:≥3(专业型含一路复合基带输出);≥2(普及型);

阻抗:750(不平衡);

电平:1V(p-p)±1dB可调(正极性)。4.1.1.2射频输出

端口数:1,

频道数:≥2(U频段)。

4.1.1.3伴音输出形式

a)模拟伴音

端口数:≥2;

阻抗:6002(平衡、不平衡);

电平:0dBm士3dB可调。

b)数字伴音

端口数:≥2,

阻抗:6000平衡、不平衡);

电平:0dBm士3dB可调。

4.1.1.4连接电缆

损耗:≤5dB。

4.1.1.5伴音去加重网络

采用CCITT建议J17,见附录F(标准的附录)。4.1.2电性能要求

4.1.2.1专业型电性能要求见表1。132

视频图像信号

伴音信号

复合基带信号

接收频段

技术参数

品质因数(G。/T)

静态门限值(C/N)

增益稳定性

微分增益失真(DG)

微分相位失真(DP)

亮度/色度增益不等(AK)

度/色度延时不等(Ar)

图像信噪比(S/N)

模拟伴音信噪比

数字伴音信噪比

模拟伴音谐波失真

数字伴音谐波失真

接收机功耗

立体声

GB/T 16954-1997

专业型卫电视接收站性能要求

左、右声道间电平差

左、右声道间相位差

左、右声道间串音比

普及型电性能要求见表2。

天线口径

11.7~12.2

(加重不加权值)

有效值测量(不加权值)

(有效值测量不加权值)

可扩展到10.7~12.75

G/T - (G./T)

+ 20lg f(GHz)

天线仰角为20°

见附录 G(提示的附录)

见附录G(提示的附录)

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

0. 04≤f(kHz)0. 13

0. 13

0. 04≤f(kHz)≤7. 5

测试频率 1 kHz

0. 04≤f(kHz)≤15

接收频段

技术参数

品质因数(G。/T)

静态门限值(C/N)

增益稳定性

微分增益失真(DG)

微分相位失真(DP)

亮度/色度增益不等(△K)

亮度/色度延时不等(△t)

图像信噪比(S/N)

模拟伴音信噪比

数字伴音信噪比

模拟伴音谐波失真

数字伴音谐波失真

接收机功耗

立体声

4.2天线

GB/T16954--1997

普及型卫星电视接收站性能要求表2

左、右声道间电平差

左、右声道间相位差

左、右声道间串音比

4.2.1一般要求

4.2.1.1工作条件

天线口径

11.7~12.2

(加重不加权值)

有效值测量(不加权值)

(有效值测量不加权值)

抗风能力:8级风:正常工作,当风速为20m/s时;10级风:降精度工作,当风速为40m/s时;12级风:不破坏(天线朝天锁定),当风速为60m/s时。环境温度:—25℃~55℃。

相对湿度:5%~95%。

可扩展到10.7~12.75

G/T - (G./T)

+20lg f(GHz)

天线仰角为20°

见附录G(提示的附录)

见附录G(提示的附录)

见附录 D(标准的附录)

0. 08≤ f(kHz)≤0. 13

0.13

3. 0

0. 04/(kHz)5

测试频率1kHz

0. 04≤f(kHz)≤10

大气压:86kPa~106kPa。

4.2.1.2极化方式

分圆极化(CP)或线极化(LP)。

4.2.1.3馈源输出连接

连接法兰盘:BJ-120法兰。

4.2.1.4天线驱动方式

分为手动或电动。

4.2.1.5外观

GB/T 16954---1997

天线外观应无明显的划伤、脱漆、变形、锈蚀等异常现象。4.2.2电性能要求

电性能要求见表3。

表3天线电性能要求

技术参数

接收频段

增益G

效率n

噪声温度

天线口径

1.2,1.5,

1.8.2.0,

4.5,5.0,

要歡求

11.7~12. 2

可扩展到10.7~12.75

G=G + 201g f(GHz)

适用于2.4M以下偏馈

仰角为20°归算到场放

输入口、晴天微风

技术参数

驻波系数

圆极化轴比

交叉极化鉴别率

天线调整范围

第一旁瓣电平

广角旁瓣包络

4.3室外单元

4.3.1一般要求

4.3.1.1正常工作条件

GB/T 16954--1997

表3(完)

天线口径

俯仰5°~85方位0°~360°

俯仰0°~90°方位±90°

俯仰0°~90°方位±70°

D/A>150

29-25lg9

1°20°

100≤D/≤150

32-25lg8

100)≤20°

D/<100

52-10lgD/^—251gf

(100a)

如不另作说明,该单元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环境温度:—25℃~55℃(根据需要可扩展到-35℃);相对湿度:5%~95%;

大气压:86kPa~106kPa

4.3.1.2连接方式

输入端口:BJ-120法兰;

输出端口:FL10-ZY-1。

4.3.1.3供电方式

电压:15 V~24 V(DC);

电流:≤150mA。

4.3.1.4外观

不应有明显的开裂、变形、划伤、脱漆和锈蚀等缺陷。4.3.2电性能要求

电性能要求见表4。

「正馈:电平下

线极化降1dB内

偏馈:轴向

天线广角旁瓣峰值90%

应满足给定的包络线

工作频段

技术参数

振幅/颗率特性

带内任意接收道内增益波动

功率增益

噪声温度

一本振标称频率

一本振频率稳定度

输入饱和电平

镜像干扰抑制比

输入口回波损耗

输出口回波损耗

多载波互调比

增益稳定性

输出频率范围

4.3.3电磁兼容性要求

本振泄漏电平:≤-60dBm。

4.3.4环境适应性

环境试验要求见表5。

设备分类

试验项目

低温贮存

低温工作

高温工作

高温敷存

热试验

振动试验

(三个方向)

冲击试验

可靠性要求

GB/T 16954—1997

室外单元电性能要求

11.7~12.2

可扩展到10.7~12.75

10730±2

±5×10-5

9701470

通带内功率增益处起伏峰峰值、带宽500MHz频道内功率增益处起伏峰峰值、带宽 36 MHz20℃~25

-25℃~55℃

1dB压缩点时的输入电平

频率间隔4MHz,电平—70dBm

表5环境试验要求

室外单元

温度:—40℃±3℃

时间:8h

温度:—25℃±3℃

时间:2h

温度:55℃±3℃

时间:2h

温度:60℃±3℃

时间:8h

温度:40℃±3℃

相对湿度:90%~95%

试验时间:48 h

室内单元

温度:40℃±3℃

时间:8h

温度:5℃士3℃

时间:4h

温度:40℃土3℃

时间:4h

温度:60℃±3℃

时间:8h

颗率:10 Hz~30 Hz~10 Hz,单振幅0.55mm30Hz~50Hz~~30Hz,单振幅0.10mm每3min扫描一次,总计扫描30min加速度:147m/s

次数;三次

冲击方向:正面方向

GB/T 16954--1997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下限值,应不小于10000h。4.4室内单元

4.4.1一般要求

4.4.1.1正常工作条件

环境温度:5℃~40℃;

相对湿度:20%~80%,

大气压:86kPa~106kPa;

电源:电压:220V士10%;

颖率:50Hz±2Hz。

4.4.1.2视频图像信号

图像基带:6MHz(专业型);

5MHz(普及型);

信号极性:正极性;

信号幅度:1V(p-p);

亮度信号:0.7V(p-p);

同步信号:0.3V(p-p)。

4.4.1.3图像输出形式

端口数:≥3(专业型含一路复合基带输出);≥2(普及型);

阻抗:75Q(不平衡);

输出电平:1V(p-p)±1dB可调;连接端口:C—3—1。

4.4.1.4伴音输出形式

模拟伴音

端口数:≥2:

阻抗:600Q(平衡、不平衡);电平:0dBm士3dB可调;

连接端口;Cs—3---1。

数字伴音

端口数:≥2;

阻抗:600Q(平衡、不平衡);电平:0dBm士3dB可调;

连接端口:C-—3-—1(座)(平衡阻抗用三芯座)。4.4.1.5输入连接形式

连接端口:FLio—ZY—1。

4.4.1.6去加重特性

图像去加重特性:见附录C(标准的附录);伴音去加重特性:见附录E(标准的附录)。4.4.1.7射频输出(调制器输出)电平:≥70 dBμV;

阻抗:75Q;

频道数:≥2(在U段可调)。

4.4.1.8外观

GB/T16954-1997

机壳、面板不应有明显的开裂、变形、划伤、脱漆和锈蚀。按键、旋钮应灵活自如,标记应清晰。4.4.2电性能要求

4.4.2.1专业型电性能要求见表6。表6

技术参数

工作频段

预选频道数

输入电平范围

噪声系数

二本振频率稳定度

中频滤波器3dB带宽(B)

镜像干扰抑制比

静态门限值

增益稳定性

连续随机杂波信噪比(S/N)

单频干扰信噪比

电源干扰信噪比

脉冲干扰信噪比

彩色交扰调制

能量扩散消除比

K系数

视频频率响应

亮度/色度增益不等(AK)

亮度/色度时延不等(At)

微分增益失真(DG)

微分相位失真(DP)

同步脉冲失真

视频回波损耗

模拟伴音副载频可调范围

模拟伴音频带

室内单元专业型电性能要求

970~1470

- 60~ 30

±3×10-4

≥35.5(加重不加权值)

±0. 75(0.5 MHz-~5 MHz)

-3(6. 0 MHz 处)

可扩展到2050

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见附录G(提示的附录)

伴音彩色副载频差拍

产物同图像信号之比

图像信号同残余扩散

信号之比

12. 5% ~87.5%

12. 5% ~87.5%

技术参数

模拟伴音频率响应

模拟伴音谐波失真

伴音信噪比(S/N)

数字伴音副裁波频率

数字伴音动态范团

立体声

左、右声道间电平差

左、右声道间相位差

左、右声道间串音比

数字伴音频率响应

数字伴音谐波失真

普及型电性能要求见表7。

GB/T 16954—1997

表6(完)

(有效值测量不加权)

(有效值测量不加权值)

7.09或7.28

表7室内单元普及型电性能要求

技术参数

工作频段

预选频道数

输入电平范围

噪声系数

二本振频率稳定度

中频滤波器3dB带宽(B)

镜像干扰抑制比

静态门限值

增益稳定性

970~1470

60~—30

±3×10-+

0. 04≤f(kHz)≤0. 13

0. 13

10

14

0. 04≤f(kHz)≤0. 13

0. 13<(kHz)≤7. 5

见附录G

(提示的附录)

测试频率 1 kHz

0. 04≤f(kHz)≤15

0. 04≤f(kHz)≤0. 13

0. 13

10

14

0. 04≤f(kHz)≤7. 5

可扩展到2050

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技术参数

GB/T 16954—1997

表7(续)

连续随机杂波信噪比(S/N)

单颊干扰信噪比

电源干扰信噪比

脉冲干扰信噪比

彩色交扰调制

能量扩散消除比

K系数

视频频率响应

亮度/色度增益不等(AK)

亮度/色度时延不等(Az)

微分增益失真(DG)

微分相位失真(DP)

同步脉冲失真

规颊回波损耗

模拟伴音副载频可调范围

模拟伴音频带

模拟伴音谐波失真

模拟伴音信噪比(S/N)

模拟伴音频率响应

数字伴音副载波频率

数字伴音动态范围

≥33(加重不加权值)

±1(0. 5 MHz~~4. 8 MHz)

-3(5 MHz)

≥51.2(有效值未加权)

7.09或7.28

见附录G(提示的附录)

伴音彩色副载频差拍

产物同图像信号之比

图像信号同残余扩散

信号之比

12. 5%~87. 5%

12. 5% ~87. 5 %

0. 08≤f(kHz)≤0. 13

0. 13

3. 0

见附录G(提示的附录)

0. 08≤f(kHz)≤0. 13

0. 13

5. 0

7. 5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