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GB/T 17516.1-1998 V带和多楔带传动 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 第1部分:V带》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带节面位置的动态测定
传动过程中带的动态特性分析
节面位置的测量误差分析
运行过程中节距发生的变化
试验装置:利用经过标定的动态检测设备进行试验。
标准要求的负载条件:按照标准规定的负载和速度进行试验。
精确测量: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测量设备,对节面位置进行实时跟踪与记录。
动态结果分析:根据测试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带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性能。
普通V带
窄V带
汽车V带
工业及农业机械用V带
其他与动力传动相关的V带产品
以上内容涵盖了标准中与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产品相关的主要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标准名:V带和多楔带传动 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 第1部分:V带
标准号:GB/T 17516.1-1998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8-10-19
实施日期:1999-04-01
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V带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GB/T17516.1-1998V带和多楔带传动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第1部分:V带GB/T17516.1-1998
GB/T 17516. 1--1998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8370-1:1993《带传动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
第1部分:
V带》。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化工部胶带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辛永录、韩德深。307
GB/T 17516. 1-—1998
ISO 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国家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组织。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一般由ISO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各成员团体如果对已建立技术委员会的某个方面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一些与ISO有联系的国际组织(政府的或非政府的)也参加此项工作。在所有电工标准化事宜上,ISO都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有誉密切的合作。被各技术委员会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都要分发给各成员团体进行表态投票。如果有至少75%的成员团体投赞成票,则该草案就可以作为正式的国际标准发布。国际标准ISO8370-1是由ISO/TC41技术委员会[带轮与带(包括V带)]的SC1分技术委员会(V 带和槽轮)制定的。
ISO8370-1及ISO8370-2的首版代替已被技术修订的ISO8370:1987。ISO8370在《带传动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的总标题下由下列部分组成:第1部分:V带,
一第2部分:多楔带。
GB/T17516.1--1998
ISO言
V带轮槽的规格由有效宽度和基准宽度确定。当一条V带安装在槽上运转时,一定存在一个节面,该节面位于相对于槽的一定位置上,这一位置需被确定,以进行带传动设计计算。309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V带和多楔带传动测定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第1部分:V带
V-and ribbed belts drive--Dynamic test to determinepitch zone location-Part 1: V-beltsGB/T 17516. 1—-1998
idt Iso 8370-1:1993
本标准的本部分规定了测定V带节面位置的动态试验方法。对联组V带与多槽带轮的配合来说,节面位置以有效线差△e表示(见图1)。对单根V带与单槽带轮的配合来说,节面位置可能以有效线差Ae表示(见图1),也可能以基准线差△d表示(见图3)。六角带可按单根V带处理。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6931.1—1986带传动基本术语GB/T 6931.2-1986V带传动术语(eqvISO1081:1980)3定义
本标准的本部分采用GB6931.1及GB6931.2的定义。4原理
通过测量试验设备的带轮转速和安装在带轮上被试V带直线部分的速度(或带轮中心距与V带旋转一周所需时间)来计算V带与带轮配合时的节径,然后计算有效线差或基准线差。5装置
试验装置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a)两个直径相等的带轮,其尺寸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为适应具体带长的需要,两带轮的轮轴中心距应是可调的。
b)施加测量力的装置,它应使测量力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c)锁紧装置,用以固定带轮中心距。d)以适当速度带动其中一个带轮旋转的机械装置。对该速度的大小没有严格要求,但应足够大,以保证平稳操作。推荐转速约为1000r/min。e)测量带轮转速和测量带速(或带轮中心距和带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的装置。6程序
将V带安装在第5章规定的试验装置上,施加由相应标准规定的测量力以使其张紧。开动装置并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8-10-19批准310
1999-04-01实施
GB/T 17516. 1 1998
运转5min,以便使带和带轮完好地楔和。待运转正常后,锁紧可移动带轮的轮轴,以确保带轮中心距不变。准确地测量出带轮转速,并同时准确地测量出带直线部分的速度或带轮中心距及√带旋转一周所需时间。7 计算
7.1节径
按下列两式之一可计算出V带与带轮配合时的节径:60.000
式中:d.-
带轮节径,mm;
带速,m/s,
带轮转速,r/min。
式中:d。带轮节径,mm,
a带轮中心距,mm,
带轮转速,r/min,
-V带旋转一周所需时间,s。
7.2有效线差
有效线差的含义见图1和图2。
单根V带的有效线差
图2联组带的有效线差
按式(3)计算有效线差:
·(3)
式中:Ae有效线差,mm,
d。带轮有效直径,mm
d,带轮节径,mm。
GB/T 17516. 1 1998
在多数情况下,运转中带轮的节径(由带的节面位置确定)小于其有效直径,有效线差是正值,当有效线差出现负值时,说明此时的节面处于高于有效直径的位置上(这种情况对某些联组V带或六角带设计是可能的)。
7.3基准线差
基准线差的含义见图3。
图3基准线差
按式(4)计算基准线差:
式中:△d-
-基准线差,mm,
da带轮基准直径,mm,
dp—带轮节径,mm。
(4)
如果运转中带轮的节径(由带的节面位置确定)小于其基准直径,基准线差为正值:当基准线差为负值时说明带的节面位置高于基准直径的位置。312
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