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检测项目
根据该标准,主要涉及的检测项目包括:
2. 检测方法
标准中规定了一系列规范的检测方法:
3. 涉及产品
本标准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
通过本标准,可以确保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的性能一致性、兼容性和耐用性,从而为相关产品的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 以上是根据《GB/T 17800.1-1999》的内容,归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的产品。标准名: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 第1部分:总规范
标准号:GB/T 17800.1-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08-02
实施日期:2000-03-01
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第1部分适用于8mm两磁头螺旋扫描盒式录像机对黑白和彩色电视信号进行记录和重放。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的电气和机械特性,以保证已录盒式磁带的互换性,包括重现在第2章规定的两种磁带上所作记录的能力。给出的要求与PAL制式(625行-50场)或NTSC制式(525行-60场)有关。GB/T17800.1-1999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第1部分:总规范GB/T17800.1-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800.1—1999
eqvIEC843-1:1993
8mm磁带螺旋扫描
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
第1部分:总规范
Helical-scan video tape cassette systemsusing 8 mm magnetic tape--8 mm video-Part 1:General specifications1999-08-02发布
2000-03-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7800.1—1999
本标准等效采用IEc843-1:1993《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第1部分:总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的技术要求、PCM多迹音频系统及Hi8高带技术要求。为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的设计、生产及检验等提供了依据。本标准总题目为: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规范,
第2部分:PCM多迹音频系统;
第3部分:Hi8高带规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录制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广电上录电器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允立、支正明、甘伟萍、李山。I
GB/T17800.1—1999
IEC前言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由所有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一个世界范围的标准化组织。EC的目标是为了在所有涉及电工和电子领域标准化的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为此目的,除其他活动外,EC还出版国际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工作委托给各技术委员会;对所涉及的问题感兴趣的任何国家委员会都可参与此制定工作。与IEC有协作关系的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也可参与这些制定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照两个组织间协定的条件密切合作。2IEC关于技术问题的正式决定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达了所讨论的问题在国际上的一致意见。起草文件的技术委员会代表了关心这些技术问题的所有国家委员会。3)这些决定和协议以建议书的方式供国际上使用,以标准、技术报告或导则的形式出版,并在这种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所接受。4)为了促进国际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应尽最大可能将IEC国际标准透彻地应用于它们的国家和区域标准中,正EC标准和相应国家或区域标准间的任何分歧,应在相应的国家或区域标准中说明。国际标准EC843-1由IEC第60技术委员会(记录)的60B分会(录像)制定。本第二版取代并终止1987年出版的第一版,构成技术修订本。本标准文本基于下列文件:
60B(CO)148
表决报告
60B(CO)166
批准本标准的所有表决资料可在上表所列的表决报告中查到。附录A仅作为参考资料。
IEC843的总题目为: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1部分:总规范,
第2部分:PCM多迹音频系统;
第3部分:Hi8高带规范。
1总则
1.1范围和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8mm磁带螺旋扫描
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
第1部分:总规范
Helical-scanvideotapecassettesystemsusing 8mmmagnetic tape8mmvideoPart1:General specificationsGB/T17800.1—1999
eqvIEC 843-1:1993
本标准第1部分适用于8mm两磁头螺旋扫描盒式录像机对黑白和彩色电视信号进行记录和重放。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的电气和机械特性,以保证已录盒式磁带的互换性,包括重现在第2章规定的两种磁带上所作记录的能力。给出的要求与PAL制式(625行-50场)或NTSC制式(525行-60场)有关。1.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7800.2--1999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第2部分:PCM多迹音频系统(eqvIEC843-2:1992)
GB/T17800.3—19998mm磁带螺旋扫描盒式录像系统(8mm录像)第3部分:Hi8高带规范(eqvIEC843-3:1993)
IEC1105:1991磁带录像机系统的基准带1.3环境条件
为检验本标准的要求而在系统上所做的测试与测量,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温度:20℃士1℃,
相对湿度:(50±2)%;
大气压:86kPa~106kPa;
测试前适应环境时间:24h。
2录像带
2.1磁带和基准带的类型
8mm录像带有两种类型:A型和B型。A型为金属粉末磁带或它的等效带,其特性参照A型基准带,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B型为蒸镀型金属磁带或它的等效带,其特性参照B型基准带,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基准带的性能在IEC1105中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8-02批准2000-03-01实施
GB/T17800.1—1999
基准带仅作为2.4规定的视频和音频特性的参考。2.2磁带的物理性能
2.2.1磁带宽度
磁带宽度应为8.000mm士0.010mm。2.2.2磁带宽度波动
磁带宽度的波动不应大于0.006mm峰一峰值。2.2.3磁带厚度
磁带的厚度为:13.0μm士1.0μm;10.0μm±1.0μm。
2.2.4磁带透光度
在波长为800nm~900nm的光照射下,磁带透光度应小于5%。2.3磁带的磁性能
磁带的磁性能,例如矫顽力、剩磁和磁取向不作规定。应按2.4规定的磁带特性来保持同类型磁带的兼容性。2.4磁带的记录特性
所有测量都应与2.1所述的基准带相比较,取基准带的值为0dB。2.4.1磁带的视频特性
2.4.1.1RF最佳记录电流
RF最佳记录电流在5MHz处应为0dB士2dBRF最佳记录电流指重放时获得最大输出信号电平所需的RF记录电流。通常用其与RF参考记录电流之比来表示,以dB为单位。RF参考记录电流是基准带的RF最佳记录电流。2.4.1.2RF输出电平
RF输出电平应为:
对于亮度信号:在5MHz处,大于一3dB。对于色度信号:在0.75MHz处,大于一2dB;3.5MHz的寄生输出电平与5MHz处的重放电平相比,低于—20dB。
a)亮度输出
亮度输出是以RF参考记录电流记录(见2.4.1.1)的5MHz信号的重放电平。通常用其与基准带的亮度输出电平之比来表示,以dB为单位。b)色度输出
以叠加方式录有5MHz和0.75MHz信号的磁带,在从该磁带上重放0.75MHz信号时的输出电平,应按下列条件测量:
5MHz记录电流:是5MHz处RF参考记录电流。0.75MHz记录电流:是3.5MHz的寄生输出电平相对于5MHz信号的重放电平为一22dB时基准带的电流。
色度输出则定义为:在被测磁带和基准带上重放0.75MHz信号时的输出电平之比,以dB为单位。2.4.1.3RF频响
视频信号的RF频响D应在十3dB与一2dB之间。以各自频率的RF参考记录电流记录2.0MHz和5.0MHz信号,并测量其重放输出电平。RF频响由D确定。
D=d-d。
式中:d一一为被测磁带在5.0MHz信号时重放输出电平与2.0MHz信号时重放输出电平的比值,以2
dB表示,
GB/T 17800.1—1999
do—为基准带在相同条件下的比值。2.4.2辅助音频特性
2.4.2.1灵敏度
6.4中规定的AUX(辅助)音频信号的灵敏度,在1kHz处应大于一3dB。在参考记录电平和参考偏磁电流下测量1kHz信号的重放输出电平,并进行记录。音频灵敏度定义为被测磁带和基准带在1kHz处的重放输出电平之比,以dB为单位。参考偏磁电流:
参考偏磁电流系指从基准带获得最大重放输出电平所需的偏磁电流,该基准带上已以一个恒定且低于参考记录电平的记录电平录有1kHz的信号。参考记录电平:
参考记录电平是基准带在参考偏磁电流下1kHz处的输入电平,其产生3%的三次谐波失真。2.4.2.2消磁效果
AUX音频信号的消磁效果在1kHz处应大于55dB。应以参考偏磁电流和高于参考记录电平10dB的记录电平,将1kHz的信号记录在被测磁带上。应对上述记录的一部分进行消磁。用于消磁效果测量的消磁电流,应比基准带获得55dB消磁效果所需的消磁电流高2dB。消磁效果为非消磁部分的重放输出电平与消磁部分的剩余重放输出电平之比,以dB为单位。
3录像带盒
3.1机械参数
3.1.1带盒尺寸
为使带盒具有互换性,所需尺寸应与图1至图17和表1一致。3.1.2基准面Z、X、Y
基准面Z应由图3中画阴影线的基准区A、B、C确定;基准面X应垂直于基准面Z,并通过基准孔A和基准孔B的中心,如图3所示。基准面Y应与基准面X和基准面Z都垂直,并通过基准孔A的中心,如图3所示。3.1.3磁带卷绕
磁带上的磁性涂层应面向盒外,走带方向自左至右,即从供带盘到收带盘,如图4所示。3.1.4窗口和标签
部分带盘在图1所示的交又阴影线区内应可见,可以看到部分带盘的窗口不应超出带盒的表面高度,标签也不应超出带盒的表面高度。3.1.5抗拉力
引带和尾带与盘芯的连接应能承受10N的力,连接方式由制造厂自行选择。3.1.6支承区A、B、C、D
图3中支承区A、B、C应在士0.1mm内分别与基准区A、B、C共面,支承区D应在士0.15mm内与基准面Z共面。支承区距离带盒边缘0.5mm。3.1.7带盒夹持区
带盒应在图1所示的斜阴影线区内由录像机和/或放像机组件支承固定。3.1.8防误插
带盒应具有图1所示的导槽、凹口和斜面,以防止其在三个方向上误插。3.1.9防误消磁
带盒应具有允许使用者按需要打开和关闭防误消磁孔的结构。当防消孔打开时,盒带不能进行记3
GB/T17800.1—1999
录,关闭时,可以记录。此机构应能承受0.5N的力(见图2)。出厂时带盒壳上防消孔的开闭方式,由制造厂自定。
3.1.10识别孔
带盒壳上应具有五个识别孔,如图2所示。识别孔1用来区别A型带和B型带,闭孔表示A型带,开孔表示B型带;识别孔2和3用于识别磁带厚度,孔2闭合表示带厚13μm,开启表示带厚10μm,孔3的用途尚未详细定义;识别孔5和识别孔1组合,用来识别高带和低带,详见GB/T17800.3。这些孔在其用途确定之前将保持闭合状态。出厂时带盒壳上识别孔1至5的开闭方式,由制造厂自定。一个闭合的识别孔应能承受0.5N的力。3.1.11换带夹槽
带盒应具有两个换带夹槽,如图1所示,供自动换带机用。3.1.12盒盖
3.1.12.1盒盖结构
a)盒盖分成两部分:主部和较小的辅助部分。b)主部的支点A应距X基准面0.55mm,距z基准面7.5mm(见图10)。c)主部绕支点A旋转,辅助部分沿着凸轮滑动并绕支点B旋转,使盒盖在打开时其两部分在平行于基准面Z的平面上扩展,并距基准面的最大尺寸为22.3mm(见图11)。d)辅助部分的支点B应插入主部内侧的插孔内,在X方向上距A支点10.1mm,距z基准面7mm(见图10)。主部的插孔在Y方向上可任意定位,当盒盖闭合时,可定位于图12中D面外的任意处。e)盒盖开启时,最大允许旋转半径为14.9mm;也就是说,盒盖打开时的最大容许高度为22.5mm(见图11)。
f)盒盖打开时,主部的D面(见图13)与基准面X间的夹角应为5。g)辅助部分的上边长尚无规定。h)盒盖打开时,主部的光孔应与带盒上的光孔对准。3.1.12.2自锁
当带盒插入录像机和/或放像机时,盒盖将自动解锁;带盒弹出时,盒盖自动锁定。3.1.12.3盒盖的解锁力
将解锁杆在X一X、Z-一Z或Y一Y方向上移动,可使盒盖解锁,如图8所示。盒盖在Y方向的解锁力不应大于0.25N(见图16)。
3.1.12.4盒盖的开启力
开启盒盖所需的最大力应为1.0N(见图17)。3.1.13带盘
3.1.13.1带盘尺寸
带盘的尺寸以及带盘与带盘轴之间的关系如图5和图6所示。锁挡的最大高度为0.7mm,具体数值由制造厂自定。
3.1.13.2带盘锁定
当带盒从录像机和/或放像机中取出时,为防止磁带在储存或运输中松脱,带盘应锁定。当带盒在录像机和/或放像机中时,带盘锁应开释,带盘自动解锁(见图7)。带盘锁在Y方向的最大开释力为1.0N(见图15)。
3.1.14带盘片簧
用一个有0.4N~0.8N力的带盘片簧将带盘固定于带盒内适当位置(见图6)。3.2磁带长度
磁带的长度应由下式确定:
式中:V.带速,mm/s,
一可放时间,min。
3.3引带和尾带
3.3.1自停
GB/T17800.1—1999
L=[(1+0. 005)V×(T+2)×1%+(m)60
当引带或尾带在光孔(见图13)后面经过时,录像机和/或放像机应自动停机(光路见图4)。3.3.2引带和尾带的尺寸
引带和尾带的长度应为80mm士10mm,如图14所示,引带和尾带的宽度应为8mm士0.02mm;引带和尾带的厚度应足以使其承受10N的拉力。3.3.3引带和尾带的透光度
引带和尾带的透光度应大于或等于60%,测量方法与测定磁带透光度相同(见2.2.4)。3.3.4粘接
粘接头应能承受10N的拉力,粘接带的长度应不大于13mm。3.4带盒标识
应统一使用下列型号名,以识别8mm录像带盒:磁带类型
电视系统
525行-60场
625行-50场
表中:T=可放时间(min)。
长度,mm
录像带盒各尺寸的一般允差
(另行规定的除外)
0 30 50 角度() 共并面2 GB/T17800.1—1999 liz-1 :. 1 社而, 1窗口区必须位于交叉阴影线区内,窗口面不应超过带盒的表面高度。2带盒应在斜阴影线区内由录像机和/或放像机组件支承固定。3防误消磁孔可由制造厂自定置于该区。4背面的标签可贴在该凹进的备用区内。花读通!;[ 2--? 比面 1- 1 其化不和规造吃公室 c2e.-3n+2h.1F +-t- 5如图所示,尺寸C距基准面X不应大于8.4mm,以便在盒盖打开时,开启机构不会碰到顶壳上的D点。图1录像机盒外形(俯视及侧视图)间 产。 f. 识剂孔5 识别于 GB/T17800.1—1999 且准乳: +3. 2: 12 注:防误消磁机构应能承受沿箭头方向施加的0.5N的力。引孔 孕别礼: 某难而 寸:nsn 录像带盒外形(仰视图) 正装印 烂面 Y 特拌面 坐准孔 GB/T17800.1—1999 G8 +-n. 1 基准面 芬征孔 图3基准区和支承区 1格“的尺寸长确定注方的标动。?指片和作东内的速带带靠的所人作。光路市高 测兰压的茶面 此让量站 为面有 图4带盒内部结构,磁带走向及光路(俯视图)F寸 :mr: SE I? 帝既源定轮 纯上e GB/T17800.1—1999 1带盘上部的带盘锁定轮由制造厂自定。栏 最大. 2 2带盘驱动孔直径为6.5mm+mm时,其最小深度应为9.4mm。图5盒带盘 1带盘轴的高度。 2防止带盘滑入盒壳的锁挡。 致寺中心 尺寸:mm 尺寸:mm 3挡带盘轴支承区距基准面z的高度为0.6mm士0.2mm时,带盘片簧压力应为0.4N~0.8N的范围内。图6带盘与带盘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