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检测方法:
涉及的产品:
以上是《GB/T 17856-1999》中提到的主要内容,这些检测项目、方法及产品均与放射治疗模拟机的性能验证和安全使用密切相关。
标准名:放射治疗模拟机 性能和试验方法
标准号:GB/T 17856-1999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9-09-07
实施日期:2000-01-01
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诊断X射线设备模拟放射治疗辐射束几何条件、确定放射治疗过程中受到辐照的治疗体积和辐射野的位置及辐射野尺寸的放射治疗模拟机。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符合GB9706.3—1992要求、工作电压不超过400kV高压发电器的模拟机。本标准仅适用于在放射治疗前进行放射治疗模拟检验,而不用作其他目的,如诊断等。GB/T17856-1999放射治疗模拟机性能和试验方法GB/T17856-1999
GB/T17856—1999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168:1993《放射治疗模拟机性能》和IEC1170:1993《放射治疗模拟机性能导则》技术报告制定的。本标准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方面等效采用IEC1168:1993,在性能指标方面符合IEC1170:1993。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对放射治疗模拟机的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提出统一的技术规范,为科研、生产、使用和产品质量的技术监督提供标准依据。本标准在等效采用IEC1168:1993的基础上,对个别试验方法作了进步的补充和细化,增强了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个别性能指标,参照GB15213—-1994中3.8作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放射治疗、核医学和放射剂量学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北京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天津理疗仪器广共同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培臣、张永源、崔雷、张汉洪。本标准由全国医用放射治疗、核医学和放射剂量学设备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负贵解释。146
GB/T17856-1999
IEC 前言
1)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一个世界性的标准组织,包括所有国家的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IEC的宗旨是促进在电气和电子领域内所有标准化问题的国际合作,为此,除了开展其他活动外,IEC还出版国际标准刊物。这些标准委托技术委员制定,任何一个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IEC国家委员会都可以参加标准的制定工作,与IEC协作的国际、官方和非官方组织也可参加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按双方共同达成的协议紧密合作。2)对所有国家委员会都特别关心的技术问题,由技术委员会制定技术标准;对标准的正式决定和协议,IEC将提供一个相关课题的国际公认的意见。3)为了使标准在国际上运用,IEC的标准、技术报告和手册具有一推荐格式,IEC国家委员会对此应予以接受。
4)为了促进国际标准统一,IEC国家委员会承担着将IEC国际标准最大限度地用于本国和本地区的义务,并应明确说明IEC国际标准与相应的国家和地区标准之间的差别。IEC1168国际标准由IEC62技术委员会(医用电气设备委员会)62C分技术委员会(放射治疗、核医学及辐射剂量学设备分技术委员会)制定。本标准的制定以下列文件为依据:标准草案(DIS)
62C(CO)64
投票表决报告
62C(CO)72
有关投票表决通过该标准的全部情况可在上表所列的投票表决报告中得到。1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放射治疗模拟机性能和试验方法Radiotherapy simulators--Functional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test methods1 范鼠和目的
1.1范围
GB/T 17856—1999
eqv IEC 1168:1993
本标准适用于使用诊断X射线设备模拟放射治疗辐射束几何条件、确定放射治疗过程中受到辐照的治疗体积和辐射野的位置及辐射野尺寸的放射治疗模拟机(以下简称模拟机)。本标准适用于使用符合GB9706.3--1992要求,工作电压不超过400kV高压发生器的模拟机。本标准仅适用于在放射治疗前进行放射治疗模拟检验,而不用作其他目的,如诊断等。符合本标准的模拟机由下列部分组成:a)一个能产生不超过400kVX射线的系统,用来模拟放射治疗辐射束的几何条件;b)一个能用摄影或透视方法产生透射X射线影像的系统;c)一个能控制辐射束尺寸并能界定治疗区域的装置;d)个能实际模拟放射治疗设备几何条件及其运动,并能支撑成像系统的机械结构;e)一个治疗床。
本标准适用的设备必须在合格人员的监督下使用。除非另有说明,本标准所针对的放射治疗模拟机有一等中心机架,辐射头没有俯仰和摆动。在任何试验过程中,只准许操作者通过正常情况下可接触到的控制装置对模拟机进行调整,并且这种调整被认为是模拟机正常操作的一部分。1.2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在于:
a)检验对放射治疗精确模拟起关键作用的几何参数;b)制定测量这些参数的方法。
本标准不妨碍以任何方式对设备进行更新设计和进一步开发,允许新的操作模式和参数与本标准的所不同。
1.3环境条件
1.3.1一般条件1
除非随机文件另有说明,本标准适用于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安装、使用的设备:a)环境温度:15℃~35℃;
b)相对湿度:30%~~75%;
采用说明:
1]本标准采用IEC601-2-29:1993中10.2.1的环境条件。IEC1168:1993中a)环境温度:10℃~40℃;b)大气压力:70 kPa~110 kPa。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09-07批准148
2000-01-01实施
c)大气压力:70kPa~106kPa。
1.3.2运输和贮存条件
GB/T 17856-1999
随机文件必须说明设备运输和贮存的环境条件。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文件所包含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戒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承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9706.3-1992医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诊断X射线发生装置的高压发生器安全专用要求IEC601-2-29:1993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放射治疗模拟机安全专用要求IEC788:1984医用放射学—术语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中采用下列定义及IEC788:1984、IEC601-2~29:1993附录AA中的术语。界定光delineated light field对于模拟机而言,在垂直于X射线束轴的平面内,被界定器投影限定的区域。4标准试验紊件
根据本标准,在检验设备的性能时,按照4.1-4.3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进行,被指定的旋转轴在图1中给出。除非另有说明,所有测量必须在源轴距(SAD)等于80cm或100cm处进行。4.1角位移和线位移
除非另有说明,下列角位置和线位置为零(见图1:放射治疗模拟机机构运动图):机架旋转,轴1;
一射头摆动,轴2;
辐射头俯仰,轴3
界定器转动,轴4;
治疗床等中心旋转,轴5;
一床面旋转轴6;
一床面俯仰,辅7,
床面摆动,轴8;
床面高度,方向9折
床面横向位移,方向10
-床面纵向位移,方向11
在本标准中,如果试验条件仅要求在机架旋转轴1或界定器旋转轴4为90°处测量,那么同样也允许在机架旋转轴1或界定器旋转轴4为270°处测量。4.2测量平面位置和辐射探测器
除非男有说明,测量在垂直于界定韬射束轴并且包含等中心在内的乎面内进行,般使用X射线摄影胶片,对于几何定位试验,可以使用具有足够空间分辨力的其他辐射探測器。4.3焦点和加载因素
除非另有要求,必须使用X射线管小焦点模式,按制广商推荐加载系数进行试验。5技术要求
5.1界定辐射野的指示
辐射野的数字指示器必须在一个或几个指定的源轴处显示界定辐射斯的尺寸。149
5.1.1界定辐射野的数字指示器
GB/T 17856--1999
在最小、80cm、100cm和最大源轴距处,界定辐射野的数字指示与沿主轴界定辐射野相对两边距离之间的最大偏差:
—-对不大于20 cm×20cm的界定辐射野,不得超过士2mm;一对大于20cm×20cm的界定辐射野,不得超过界定辐射野尺寸的士1%。最大偏差对于大于等于3cm×3cm的所有界定辐射野及机架和界定器的所有角度均适用。5.1.2界定辐射野的光野指示器
界定辐射野的光野指示器必须以可见光的方式在入射面上指示界定辐射野,而且在源轴距等于100cm(如果源轴距达不到100cm,取源轴距最接近100cm的值)和辐射源到测量平面1.5倍源轴距处,沿每一主轴,任一界定光野的边与对应的界定辐射野的边之间的最大距离:
a)在源轴距等于100cm(如果源轴距达不到100cm,取源轴距最接近100cm的值)处:1)对于小于等于20cm×20cm的界定辐射野,不得大于1mm2)对于大于20cm×20cm的界定辐射野,不得大于界定辐射野尺寸的0.5%。b)在1.5倍源轴距处:
1)对于小于等于20cm×20cm的界定辐射野,不得大于2mm;2)对于大于20cm×20cm的界定辐射野,不得大于界定辐射野尺寸的1%。在源轴距等于100cm(如果源轴距达不到100cm,取源轴距最接近100cm的值)和辐射源到测量平面1.5倍源轴距处,界定光野中心与界定辐射束轴之间的最大距离:a)在源轴距等于100cm(如果源轴距达不到100cm,取源轴距最接近100cm的值)处不得大于immi
b)在1.5倍源轴距处不得大于2mm。用X射线管大小两种焦点(如果有)分别进行全部试验。最大距离适用于:大于等于3cm的所有界定辐射野和机架和界定器旋转的所有角度,以及大小两种焦点(如果有)。
5.1.3重复性
在源轴距等于100cm处,重复设定相同的辐射野的数字指示,界定辐射野尺寸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 1 mm。
注:可通过数字指示器或界定光野交替地对本条款进行试验。5.1.4界定器几何形状
—界定器的对边平行度的最大角偏差不得大于0.5°;一界定器的邻边垂直度的最大角偏差不得大于0.5°。5.1.5界定光野的照度
-在源轴距等于100cm处,垂直于界定辐射束轴的平面上,界定光野指示器照度的平均值不得小于501x;
一在对周围发光进行校正之后,界定光野边缘两侧照度的对比度不得小于400%。对比度定义为:在界定光野主轴上,界定器投影中心处和界定器投影内侧距界定器投影中心3·mm处,两处测量的照度之比值。
5.2界定辐射束轴的指示
5.2.1入射表面上界定辐射束轴的指示——指示界定辐射野几何中心的装置,其X射线影像必须与对称的界定辐射野几何中心重合一指示界定辐射野几何中心的装置,其可见光影像必须与对称的界定辐射野几何中心重合。指示点与界定辐射野束轴实际位置之间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1mm。150
GB/T17856—1999
最大偏差适用于机架和界定器旋转的所有角度,并且也适用于在100cm源轴距士25cm的范围内,或在源轴距工作范围内,取其小者。注:界定辐射束轴仅涉及对称的界定辐射野。5.2.2出射表面上界定辐射束轴的指示用于在出射面上指示界定辐射束轴的所有装置(例如后指针),在大于100cm源轴距(如果源轴距达不到100cm,取最接近100cm的值)0~30cm的范围内,指示点与界定辐射束轴实际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2 mm。
5.2.3界定辐射束轴随源轴距变化的偏移对于可变源轴距的模拟机,当源轴距从最小值到最大值时,等中心平面上界定辐射野中心位置的偏移不得大于2mm。
5.3等中心
5.3.1界定辐射束轴与等中心之间的偏移界定辐射束轴与等中心的之间的最大偏移不得大于1 mm。界定辐射束轴与等中心之间的偏移是针对100cm源轴距、最大源轴距、最小源轴距、和最大及最小挡块如果有)重量而言,包括机架和界定器所有旋转角度在内产生的最大偏移,如果设备提供支撑挡块的能力,随机文件必须说明安装挡块的最大指定重量。5.3.2等中心的指示
对与模拟机装在一起的或在机架上安装的用于指示等中心位置的所有装置,等中心的指示点与等中心之间的偏移:
在最小源轴距和100cm源轴距处不得大于1mm;在最大源轴距处不得大于2mm。
5.3.3界定辐射束轴随焦点改变的偏移对可改变焦点的设备,在源轴距为100cm的等中心处,与两焦点对应的界定辐射野的中心的偏移不得大于0.5mm。
5.4沿辐射束轴的距离指示
5.4.1到等中心距离的指示装置
指示装置(例如机械前指针)必须能沿界定辐射束轴指示到等中心的距离。在指示装置工作范围内,指示装置指示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最大偏差:在最小源轴距处和100cm源轴距处不得超过士1mm;一在最大源轴距处不得超过士2mm。5.4.2到轴射源距离的指示装置
指示装置(例如机械前指针)必须能够沿界定辐射束轴确定到辐射源的距离。辐射源的位置必须在随机文件中给出。在指示装置工作范围内,指示装置指示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最大偏差在最小源轴距、100cm源轴距和最大源轴距处均不得超过士2mm。5.4.3影像接收器平面到等中心的距离影像接收器平面到等中心距离的数字指示与实际距离的最大偏差在最小和最大指示距离处均不得超过±2 mm。
5.4.4辐射源到等中心距离的数字指示辐射源到等中心距离的数字指示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最大偏差在75cm(或最小源轴距)、100cm源轴距、125cm(或最大源轴距)处均不得超过士2mm。5.5旋转刻度尺的零位置
如图1所示,就旋转式机架及其他符合实际要求的机架而言,除轴3和轴7之外,当所有旋转轴共151
GB/T 17856--1999
面时,旋转刻度尺1,2,5和6的读数必须为零,界定辐射束轴垂直向下,床面纵向轴平行于轴1,并且偏心床面支柱远离机架。
当界定辐射束轴垂直向下,并且刻度尺1和2为零时,刻度尺3的读数必须为零。当刻度尺4的读数为零时,界定器各边缘必须分别平行和垂直于机架旋转轴1。当床面为水平时,刻度尺7和8的读数必须为零。下述旋转刻度尺指示的零位置与规定位置之间的最大偏差\:a)机架旋转轴1不得超过土0.5°;b)界定器旋转轴4不得超过士0.5°;c)治疗床等中心旋转轴5不得超过士0.5°;d)床面旋转轴6不得超过士0.5°。5.6前后界定辐射野的重合性
前后界定辐射野两辐射束轴的最大夹角不得大于1°5.7治疗床的运动
当治疗床的床面位于等中心高度,床面中线与机架旋转轴共线,床面纵向离机架殿远,轴5、轴6(见图1)为0°时,治疗床的所有直线运动读数必须为零。5.7.1床面的垂直运动
在机架为0°,床面加载情况下,床面的垂直运动方向必须平行于界定辐射束轴。在加载情况下,治疗床在包括正常治疗距离点在内,高度变化20cm(见图1,方向9)时,或者如果不能满足此要求,取床面的高度变化最大范围,床面最大水平偏移不得大于2mm。5.7.2治疗床的等中心旋转
在床面加载情况下,治疗床等中心旋转轴5(见图1)与等中心的最大偏移,不得大于1mm。5.7.3治疗床旋转轴的平行度
当床面加载135kg,分布在床面整个宽度和2m长的范围内,重心通过等中心时,治疗床等中心旋转轴5(图1)与床面旋转轴6(图1)之间的最大夹角不得大于0.5°。5.7.4治疗床的刚度
5.7.4.1治疗床的纵向刚度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等中心附近床面的高度差不得大于5 mm:床面缩进,负载30kg,分布在床面整个宽度和1m长的范围内,重心通过等中心,床面伸出,负载135kg,分布在床面整个宽度和2m长的范围内,重心通过等中心。5.7.4.2治疗床的横向刚度
在床面负载135kg,分布在床面整个宽度和2m长的范围内,重心通过等中心情况下,当床面作横向移动时:
-床面与水平面之间的最大夹角不得大于0.5°;床面高度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土5mm。本条款适用于床面高度变化(图1,方向9)的全部范围。6试验方法
6.1界定辐射野的指示
6.1.1辐射野的数字指示器
采用说明:
1由于现在的模拟机没有床面的俯仰和摆动,因此本标准删除了IEC1168;1993中的e)和f),参照GB15213—1994中3.8,将IEC1168:1993中a)~d)的零位置与规定位置之间的大偏差士1°提高到±0.5°。152
GB/T 17856--1999
注,界定射野的数字指示适用于指定源轴距处垂直于辐射束的平面上。试验步骤如下:
a)将×射线摄影胶片放在机架旋转轴处且垂直于界定辐射束轴的平面内,位于界定辐射野的中6)根据表1中的试验条件,用辐射野数字指示器设定界定辐射,c)对X射线摄影胶片曝光;
d)分析X射线摄影胶片的光密度,取界定器投影的中心为参考点,确定射野的尺寸;e)将数字指示指示的辐射野尺寸与实测辐射野尺寸进行比较,给出两者之间的偏差。试验结果应符合5.1.1的要求。
表1界定辐射野的数字指示器和光野指示器试验条件角位置
界定器
10×10%
20×20
30×30
10×10m
30×3011
10×10m
10×10)
10×10
1)这些对称的野必须用非对称模式试验:SAD
100和80
100和80
源到胶片
SAD 和 1. 5SAD
将界链辐射野的-边设置为对称的界庭辐射野野尺寸的半,另一边设为零。非对称模式不适用于界定光野中心与界定辐射束轴之间的距离试验。6.1.2光野指示器
试验步骤如下,
对光指示器在 SAD
=100cm处试验
仅对数字指示器试验
仅对光野指系器试验
a)将X射线摄影胶片效在机架转轴处且直于界定辐射束轴的平面内,位于界定辐射野的中心,
b)根据表1.中的试验条件,用辐射野光野指示器设定界定辑射野;c)对X射线摄影胶片躁光,
d)在将胶片从曝光位置移开之前,用尖针在靠近界定光野拐角点处给各边扎孔,确定界定光野的边,并在被十字叉丝指示为鼻定光野中心轴的位置扎孔。其他装置,如不透射线的标记物,也可用于在曝光的胶片上确定接定光野;
e)分析X射线摄影胶片的光密度,取界定器投影的中心作为参考点,确定界定射野的边与界定153
GB/T 17856--1999
光野的边之间的距离,并确定界定辐射束轴与界定光野中心之间的距离,用大小两种焦点(如果有)分别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5.1.2的要求。6.1.3重复性
根据表2给出的试验条件,用数字野指示器分别从大于设定值和小于设定值两个方向交替地设定同一个辐射野尺寸值,根据6.1.1的试验方法试验6次,比较6次试验测得的界定辐射野的尺寸之间的最大偏差,试验结果应符合5.1.3的要求。表2界定辐射野重复性试验条件
界定器几何性能
界定器
界定辐射野
20×20
20×20
对表3给出的试验条件,直接在界定器或界定光野上进行测量,试验结果应符合5.1.4的要求。表3界定器几何性能试验条件
6.1.5界定光野的照度
试验步骤如下:
a)进行本试验时应使室内光线变暗。界定器
界定辐射野
20×20
b)测量界定光野边缘处的照度和对比度时,必须在源轴距等于100cm处进行,要求使用仪器的孔径小于等于1mm,并对仪器所使用的光谱进行校正。c)平均照度必须由界定光野每一象限近似中心处的照度的平均值给出。试验结果应符合5.1.5的要求。
6.2界定辐射束轴的指示
6.2.1在入射表面上界定辐射束轴的指示试验步骤如下:
a)将X射线摄影胶片装在封套内,放在机架旋转轴处且垂直于界定辐射束轴的平面内,位于界定轴射野的中心,
b)在将X射线摄影胶片从曝光位置移动之前,在胶片的封面上用一不透射线的标记物标记被指示的界定辐射束轴,并用一尖针立即穿孔;c)对表4中每试验条件曝光张胶片,d)对胶片冲洗之后,测量X射线影像的光密度,找出两主轴中心上辐射束轴所在点(方法见e),并将该点与胶片上标记针孔和(/或)不透射线的标记物的位置进行比较;e)界定辐射束轴的确定方法:
GB/T 17856—1999
在距界定辐射野近似中心点F/4(F为界定辐射野的尺寸)处确定四条直线,使每条直线近似平行于界定辐射野的一条边。沿每条直线测量X射线影像的光密度,找出相对于界定辐射野中心处光密度50%的两等密度点,并标记两等密度点的中分点。连接每对平行直线上的两中分点,形成两条中分线,两条中分线的交点即为胶片所在平面界定辐射束轴的位置。试验结果应符合5.2.1的要求。
表4人射表面界定辐射束轴指示试验条件角
1)X射线摄影胶片放于等中心处。界定器
2)如果源轴距小于75~125cm范围,取源轴距最大和最小值。6.2.2出射表面上界定辐射束轴的指示试验方法同6.2.1。
根据表5试验条件,试验结果应符合5.2.2的要求。界定辐射野
20×20
10×10
10×10
10×10
20×20
表5出射表面上界定辐射野束轴的试验条件角
界定器
界楚辐射野
10×10
10×40
1)源轴距为100cm和80cm(如果达不到100cm和80cm,取最接近点)6.2.3界定辐射束轴随源轴距变化的偏移源到胶片的距离!
100cm和80cm
75 cm 和 125 cm2)
源到胶片距离
SAD\+30
SAD\+30
试验步骤如下;
a)将 X射线摄影胶片放在垂直于界定辐射束轴的等中心乎面内,机架和界定器角度为零;b)胶片曝光两次:
一在最小源轴距处,用10cm×10cm界定辐射野曝光;一在最大源轴距处,用15cm×15cm界定辐射野螺光,中间的10cm×10cm的区域用铅覆盖。c)在胶片上形成的两个重叠的X射线影像上,找出每一X射线影像辐射束轴的位置,测量两束轴位置之间的距离。
试验结果应符合.5.2.3的要求。6.3等中心
6.3.1界定辐射束轴与等中心之间的偏移6.3.1.1等中心位置的确定
首先使用前指针或界定器不透射线的十字叉丝,结合界定光野和界定辐射野,通过逐渐逼近的方法确定等中心的位置,然后测量等中心与界定辐射束轴之间的距离。确定等中心的近似位的试验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之一实现:155
GB/T 17856--1999
a)试验装置和X射线影像接收器的方法(见6.3.1.1.1);b)前指针的方法(见6.3.1.1.2)。确定等中心的近似位置之后,进行X射线摄影胶片测量,确认等中心的位置(见6.3.1.2)。6.3.1.1.1试验装置和X射线影像接收器试验步骤如下:
a)适于本试验的试验装置为一小立方体,立方体各面的中心精确地嵌有十字叉丝,立方体内部中心点必须放置一直径为2mm的不透X射线的小球;b)将试验装置放在床面上,机架角度为0°,调节治疗床和光野指示器,使试验装置顶面十字叉丝中心移到界定光野的中心;
c)转动界定器通过其整个行程,调整试验装置的位置,使试验装置十字叉丝中心与界定光野中心之间的距离最小;
d)其后,检查机架在90°、180°和270°时的情况,确保光野指示器(如,十字叉丝)中心的移动和试验装置上的十字叉丝在规定的范围内;一旦设置好试验装置,可拍摄一张X射线摄影胶片作记录。e)其后,不移动试验装置,在模拟机室外转动机架到0°90°180°和270°,同时,通过X射线影像接收器观察界定辐射束轴与试验装置中心处不透X射线小球的重合性(见表6)。本试验检查等中心精度和界定光野与界定辐射野两轴的一致性。注:最后,保持试验装置不动,对照试验装置各面上的十字叉丝,可检查墙面和天花板上激光灯等中心指亲精度。6.3.1.1.2前指针
试验步骤如下:
a)用逐渐逼近的方法确定等中心的位置;如果设备没有与界定器一起转动的前指针,用一适当的指针固定到界定器上替代前指针。b)机架角度为0°,前指针针尖位于机架旋转轴标称位鼠处,水平放置一张绘图纸并使它与前指针的针尖相触;
c)转动界定器通过其整个行程,调整前指针的位置,使前指针转动过程中位移最小;d)其后,检查机架位于90°180°和270°时的情况,确保在界定器转动时前指针的尖端位移最小;e)调整一参考指针,使其针尖到机架旋转轴为0°90°、180°和270°时前指针位置的平均位置(前指针针尖的长度也必须对照参考指针进行调整),f)反复重复步骤c)到e)这一过程,逐渐逼近等中心。根据表6,在源轴距为:80.cm和100cm、最大和最小源轴距处进行上述试验。如果设备提供了支撑挡块的能力,在源轴距为100cm处,装上最大重量挡块条件下重复步骤c)到e)这一过程。6.3.1.2用X射线摄影胶片验证所确定的等中心试验步骤如下:
a)将X射线摄影胶片放在封套内,垂直于辐射束轴效置,胶片到辐射源的距离比参考指针或试验装置到辐射源的距离略远,
b)用10cm×10cm的界定辐射野对X射线摄影胶片曝光。在机架为90°和270°处各曝光一张胶片,在机架为0°时曝光两张胶片:一张顺时针接近0°,另一张逆时针接近0°,以便包括界定器任何影响因素。同样,在机架为180°处曝光两张胶片:张从顺时针方向接近180°,另-一张从逆时针方向接近180°
对每一个源轴距和挡块的位置,本步骤都有6张胶片曝光。c)用光密度计对,X,射线摄影胶片进行测量分析后,重新调整参考指针或试验装置到辐射束轴交点的中间位置,这个点即为等中心的近似点。d)对表6的规定的每组试验条件,测量等中心与界定辐射束轴的最大偏移。156
试验结巢应符合5.3.1的规定。
GB/T17856--1999
表6界定辐射束轴与指示等中心位置的偏移试验条件机架角度
1)如果达不到100cm,取最接近100cm的值。注
1003和最小
100和最大
对参考指针进行谢整试验条件
带有可拆卸附属架和最大指负荐1参考指针的针尖位置或试验装置中心标记物为进步的测量定义了个参考点2辐射策轴与参考点间的偏移可以从已分析完的胶片上获得,如上所述戴重复步骤a)到c)。6.3.2等中心的指示
根据6.3.1.2,对表6中给出的试验条件,测量被等中心指示装置所指示的位置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试验结果应符合5.3.2的规定。6.3.3界定辐射束轴随焦点改变的偏移试验步骤如下:
a)将X射线摄影胶片放在等中心处,且垂直于界定辐射束轴放置;b)机架和界定器的角度为零;
c)对胶片曙光两次:
一第-次赚光用小焦点,10cm×10cm的界定辐射墅;第二次曝光用另一焦点,界定辐射野为15cm×15cm,中间10cm×10cm的区城用铅覆盖,d)在两个重登的X射线影像上,分别我出两界定辐射野的中心,测量两中心之间的距离。试验结巢应符合5.3.3的要求。
6.4沿辐射束轴的距离指示
6.4.1到等中心距离的指示装置
在指示装置的工作范围内,用一经校准的刻度尺测量到等中心的距离,并与指示装置指示的距离相比较。测量必须在机架角0°,90°,180°和270°处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4.1的要求。6.4.2到辑射源距离的指示装置
在指示装置的工作范围内,用一在等中心处校准的刻度尺测量到辐射源的距离,并与指示装置指示的距离相比较。测量应在机架角0°,90°180°和270°处分别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5.4.2的要求。6.4.3影像接收器平面到等中心的距离试验步骤如下:
a)设置机架旋转轴1角度为零,源轴距为100cm,床面高度(图1,方向9)到等中心!b)设置影像接收器平面到允许的殿小距离,测量床面到影像接收器平面之间的距离c)设置影像接收器平面到允许的最大距离,测量床面到影像接收器平面之间的距离。实测距离与指示装置读数或标尺读数之差应符合5.4.3的要求,6.4.4辐射源到等中心距离的数字指示用一经校准的刻度尺,测量5.4.2中所描述的辐射源的位置与等中心指示装置所指示的位置之间157
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