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GB/T 17967-2000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OSI服务定义约定》中涵盖了OSI模型相关的服务定义与遵循标准的检测内容。以下是关于该标准中可能涉及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产品的整理和分析:

检测项目

  • OSI模型七层协议各层功能是否符合定义
  • 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可靠性验证
  • 服务调用与参数的定义合规性
  • 协议交互中的响应时间与效率测试
  • 错误处理与恢复能力
  • 兼容性分析,是否符合国际开放系统互连标准
  • 安全性功能测试:包括加密和认证能力
  • 动态路由与网络适配能力的测试

检测方法

  • 功能测试:通过测试工具模拟各OSI层协议行为,检查协议功能是否符合规范。

  • 一致性测试:使用协议一致性测试套件验证设备或系统是否严格遵循标准定义。

  • 协议解析工具测试:使用网络协议检测工具(如Wireshark)检查数据包的格式和传输是否符合规范。

  • 压力测试:模拟高负载条件下的通信环境,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连续性。

  • 交叉测试:将目标设备与其他符合标准的设备交互测试,验证互操作性。

  • 模拟攻击测试:测试在受到非法数据包或非正常条件下,系统是否遵循标准的错误处理流程。

涉及产品

  •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
  • 通信协议栈软件:TCP/IP协议栈、HTTP、FTP等
  • 计算机操作系统:用于网络连接的协议栈实现部分
  • 企业网络应用系统:如ERP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模块
  • 工具类软件:网络分析工具、协议测试工具
  • 物联网产品:带有网络通信功能的终端设备
  • 通信网络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无线通信网关等

上述标准和检测项目是OSI模型原理的具体体现,明确了产品开发和检测的指导方向。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和设备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试和验证。

GB/T 17967-2000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OSI服务定义约定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OSI服务定义约定

标准号:GB/T 17967-2000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0-01-03

实施日期:2000-08-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7967-2000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OSI服务定义约定的简介

本标准——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内定义OSI服务的标准所使用的术语的定义和约定;——规定在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内定义OSI服务的标准中所使用的这些术语和约定的应用;——规定在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1~6层内定义(N)服务的标准中所使用的这些术语和约定的应用。GB/T17967-2000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服务定义约定GB/T17967-2000

GB/T 17967-2000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 OSI服务定义约定的部分内容

ICS35.1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67—2000

idtIS0/IEC10731:1994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基本参考模型OSI服务定义约定

Informationtechnology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Basic referencemodelConvention forthe definition of OSI services2000-01-03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GB/T17967—2000

基本参考模型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IEC10731: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约定》。

OSI服务定义

ISO/IEC10731:1994中的附录F是用于ISO/IECTR10167中的协议例子,而最新的情况是ISO/IECTR10167已经取消,因此,在本标准中删去了这一附录。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云驰、罗韧鸿、郑洪仁。I

GB/T17967—2000

ISO/IEC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它们都是ISO或I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O和IEC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O和IEC有联系的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信息技术,ISO和I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国际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员体投票赞成。

国际标准ISO/IEC10731是由ISO/IECJTC1\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的SC21“开放系统互连、数据管理和开放分布式处理”分委员会与ITU-T共同制定的。等同文本为ITU-TX.210。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仅提供参考信息。引

本标准中规定的服务约定保证OSI标准的服务以统一的方式定义,该方式与OSI参考模型及应用层结构标准一致。本标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扩充能力,这在应用层内规定服务时非常有用。同时,它还允许有更大的灵活性,以便将来在各层间适应新的服务。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

型OSI服务定义的约定

基本参考模型

InformationtechnologyOpenSystemsInterconnection-Basic referencemodel-Convention for the definition of OSI services本标准

GB/T 17967—

idtIS0/IEC10731:1994

建立在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内定义OSI服务的标准所使用的术语的定义和约定;规定在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内定义OSI服务的标准中所使用的这些术语和约定的应用;

一规定在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1~6层内定义(N)服务的标准中所使用的这些术语和约定的应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9387.1—1998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1部分:基本模型(idtISO/IEC7498-1:1994)

GB/T17176—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应用层结构idtISO/IEC9545:1993)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OSI基本参考模型中定义的术语本标准以GB/T9387.1提出的概念为基础并利用该标准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N)连接(N)-connection;

b)(N)连接端点(N)-connection-endpoint;c)(N)实体(N)-entity;

d)(N)层(N)-layer;

e)开放系统opensystem;

f)(N)服务(N)-service;

g)(N)服务访问点(N)-service-access-point;h)(N)子系统(N)-subsystem。3.2应用层结构中定义的术语

本标准利用GB/T17176中定义的下列术语: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1-03批准2000-08-01实施

GB/T17967—2000

a)应用实体调用application-entity-invocation,b)应用服务元素application-service-element;c)应用服务客体application-service-object,d)控制功能controlfunction。3.3本标准中定义的术语

注:下面列出的一些术语的结构中带有前缀\OSI”。这些带前缀的术语在包括应用层在内的所有OSI层中应有一致的意义。

由六个低层提供OSI服务时,前缀\OSI”可用等效的(N)层代替(这里N特指某一层)。在其他OSI标准中需要有进一步的特别规定,如:用六个低层中的一个的缩写代替“OSI”,或用在应用层内提供OSI服务的特定应用服务元素或应用服务元素组的缩写代替\OSI”等。3.3.1OSI服务OSI-service

在OSI服务提供者和OSI服务用户之间的边界处向OSI服务用户提供的OSI服务提供者的能力。注:OSI服务定义OSI服务提供者的外部行为,与用于提供行为的机制无关。(N)层、(N)实体、应用服务元素等是OSI服务提供者的组成部分。

3.3.2oSI服务提供者OSI-service-provider向OSI服务用户提供OSI服务的那些实体的总体的抽象表示。3.3.3oSI服务用户oSI-service-user单个开放系统中使用OSI服务的实体。注:OSI服务用户通过为OSI服务定义的一组OSI服务原语来使用OSI服务。3.3.4oSI服务原语,原语oSI-service-primitiveprimitiveOSI服务用户与其OSI服务提供者之间交互的一种抽象的、原子的、独立于实现的表示。注:在某些文件中,用术语”原语”代替更常用的形式\OSI服务原语”。3.3.5提交(原语)submit(primitive)由OSI服务用户发起的OSI服务原语。3.3.6交付(原语)deliver(primitive)由OSI服务提供者发起的OSI服务原语。3.3.7请求者requestor

在特定的OSI服务原语交换中,发出提交原语且因此可能接收一个或多个交付原语的OSI服务用户。

3.3.8接受者acceptor

在特定的OSI服务原语交换中,接收交付原语且因此可能发出一个或多个提交原语的OSI服务用户。

3.3.9请求(原语),请求者提交(原语)request(primitive);requestor.submit(primitve)请求者发出的提交原语。

3.3.10指示(原语);接受者交付(原语)indication(primtive);acceptor.deliver(primitive)接受者收到的交付原语。

3.3.11响应(原语);接受者提交(原语)response(primitive);acceptor.submit(primitive)接受者发出的提交原语。

3.3.12证实(原语)请求者交付(原语)confirm(primitive);requestor.deliver(primitive)请求者收到的交付原语。

3.3.13OSI设施OSI-facility

标准内指定的OSI服务的一部分。注

1现有的OSI服务定义标准用“服务”这种形式来表示与整个OSI服务中这一指定部分有关的术语。在所有这2

些用法中特别建议用“设施”形式。GB/T17967—2000

2这里定义的术语\OSI设施”与如在GB/T16974中使用的术语\设施”(不带有限定词\OSI”)有区别。3.3.14OSI必备设施OSI-mandatory-facility总是提供的OSI设施。

3.3.15oSI提供者可选设施OSI-provider-optional-facility可能提供或可能不提供的OSI设施。3.3.16OSI用户可选设施OSI-user-optional-facility仅当所有对等OSI服务用户同意时才使用的OSI设施。3.3.17OSI证实型设施oSI-confirmed-facility操作中从OSI服务提供者到发起OSI服务用户给出显式证实的OSI设施。3.3.18OSI非证实型设施oSI-non-confirmed-facility操作中从OSI服务提供者到发起OSI服务用户未给出显式证实的OSI设施。3.3.19OSI提供者发起型设施OSI-provider-initiated-facility操作中由OSI服务提供者始发的OSI设施。3.3.20OSI本地视图OSI-localview根据OSI服务用户和OSI服务提供者在OSI服务边界处的交互而观察到的共享行为。注:在(N)服务情况下,OSI服务边界被认为是(N)子系统的(N)服务访问点的集合。3.3.21对称服务symmetricalservice所有OSI本地视图定义都相同(即:仅有一种类型的OSI本地视图)的OSI服务。3.3.22非对称服务asymmetrical service所有OSI本地视图定义不都相同(即:有好儿种类型的OSI本地视图)的OSI服务。3.3.23多对等multi-peer

支持在两个以上OSI服务用户之间进行交换的一种OSI服务操作方式。4缩略语

应用服务元素

应用服务客体

OSI开放系统互连

第一篇通用模型和约定

5服务模型

5.1OSI服务定义的概念

5.1.1OSI服务是在OSI服务提供者和OSI服务用户之间边界处向OSI服务用户提供的OSI服务提供者的那种能力。

5.1.2OSI服务定义是如其OSI服务用户所见的OSI服务提供者行为的完整表示。OSI服务定义不描述OSI服务提供者的内部行为。可以规定许多用来提供OSI服务的机制。因此,用来定义OSI服务的约定允许OSI服务定义完全独立于随后支持那种OSI服务的一个协议或多个协议的规范来表达,这是基本的要求。

5.1.3为了正确利用OSI服务,OSI服务用户必须参考OSI服务定义。因此,OSI服务定义限制OSI服务用户的行为。尽管如此,表达完整OSI服务用户行为仍然不是OSI服务定义的目的。5.2OSI服务定义的通用模型

GB/T17967—2000

5.2.1本条描述适用于所有七层中全部通信方式(无连接方式,连接方式,多对等、等等)的OSI服务定义的通用模型。

5.2.2OSI服务用户和OSI服务提供者在开放系统中的OSI服务边界处交互。OSI服务用户和OSI服务提供者之间的交互在OSI服务边界处构成一个抽象的接口。这一抽象接口即是OSI本地视图。OSI本地视图是根据,充许OSI服务用户和OSI服务提供者使用适用于原语交换的排序规则来定义OSI服务原语的集合。

5.2.3OSI服务用户发给其OSI服务提供者的OSI服务原语定义如下:a)由OSI服务原语运送的信息的语义;b)为了发出OSI服务原语对OSI服务用户施加的限制及OSI服务提供者收到OSI服务原语后应满足的动作要求。5.2.4OSI服务提供者发给一个OSI服务用户的OSI服务原语的定义如下:a)OSI服务原语运送的信息的语义;b)为了发出OSI服务原语对OSI服务提供者应满足的条件,及c)OSI服务提供者对OSI服务用户接收OSI服务原语而产生的反应的可能预期。5.2.5这些OSI服务原语的语义和OSI本地视图之间的整套关系在定义OSI服务适用的虚拟环境模型中描述。当这种OSI本地视图中的每一处的OSI服务原语之间有联系时,OSI本地视图之间的联系才存在。

1有些情况下,标准中显式地描述出模型: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如:(N)层服务),模型可能隐式地知道。2举例来说,OSI服务原语的语义可以根据对抽象客体的抽象反应来描述。3在简单的情况下,对等到对等的OSI服务模型在两个OSI本地视图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更复杂的情况下,OSI服务模型可在参与OSI服务的某些OSI本地视图之间建立一对多的对应关系。5.2.6OSI服务定义包含:

a)定义或引用5.2.5中介绍的模型,b)定义与OSI服务相关的OSI本地视图(这些定义可能都相同:对称服务,或可能不同:非对称服务),

c)定义该组OSI本地视图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关系。5.2.7OSI服务原语间关联的定义本身由下列三个部分组成:a)定义或引用5.2.5中介绍的模型;b)定义每个OSI本地视图范围内OSI服务原语之间的联系;c)以OSI本地视图之间的联系为基础,定义与单个(但相关的)OSI本地视图有关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相关性。

1不同OSI服务用户所看到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关联定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一个OSI本地视图处产生的提交原语和在其他相关的OSI本地视图处发出的交付原语之间的联系的定义;

在一个OSI本地视图等处产生的提交原语和在其他有关的OSI本地视图处产生的提交原语之间的可能冲突的影响的定义。

2OSI服务用户只能看到OSI本地视图。一个特定的OSI服务用户仅与为这一OSI本地视图在OSI服务边界交换OSI服务原语有关。不同的OSI服务用户所见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可能关联不必让它们知道,因此,可能的关联表述在关联定义中而不在独立的OSI本地视图的定义中。3不同的OSI服务用户所见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关联的定义是一个高层的定义。例如:尽管在特定情况下,个关联定义可能规定:发自一个OSI服务用户中的信息请求原语会导致许多拥有被访问信息的OSI服务用户收到信息请求原语,但它不能规定怎样定位OSI服务用户,也不能规定请求怎样到达它们。5.2.8有两种基本OSI服务原语类型:由ISO服务用户调用与OSI服务提供者交换信息的提交原语:4

GB/T17967—2000

和由OSI服务提供者调用与OSI服务用户交换信息的交付原语。5.2.9图1说明一个完整的组合OSI服务的理想化视图。这一组合的OSI服务由几个按正确的顺序成功地执行后达到发起OSI服务用户目的的OSI服务原语组成。注

1图1列出4个OSI服务用户,其中3个正参与和OSI服务提供者交换OSI服务原语。OSI服务用户只能了解对应的OSI本地视图。

2当为了解释方便而把OSI服务提供者视为一个单元时,决不能忽视这是一个分布式系统。也就是说,不能将OSI服务提供者看作是单个的状态机器;服务行为之间有时间延迟、存在与实际通信有关的丢失,差错和错序的可能。

3假定图1是根据实际的0SI服务标准产生的,它应附有类似于5.9.2和注2的解释性文字。s

用户人

OSI换

QSI提

(S市地税民

S提者

S1地规图

图1OSI服务模式

用户D

5.2.10在一给定时间点上,OSI服务的OSI本地视图状态完全由在OSI服务边界处观测到的OSI服务原语的先前序列确定。

5.2.11在一个OSI本地视图处发出的交付原语通常和在其他OSI本地视图处由OSI服务用户调用的提交原语相关。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提供者发起),当任何其他OSI本地视图处没有调用任何提交原语时也可能发出交付原语。5.2.12一个OSI服务定义包括一个或多个OSI本地视图定义。当仅有一个OSI本地视图定义时,OSI服务被认为是对称的而不需要附加的标识。相应地,当一个OSI服务是非对称时,它需要用名称区分有不同定义的OSI本地视图。这些名字仅需在OSI服务定义中唯一,但是,为便于理解应有所选择(如:附录E中的CLIENT和SERVER)。

5.3请求者和接受者的概念

5.3.1对于OSI服务原语的交换而言,发出提交原语并由于可能接收一个或几个交付原语的OSI服务用户,称之为请求者。

5.3.2对于OSI服务原语的交换而言,接收交付原语并由于可能发出一个或几个提交原语的OSI服务用户,称之为接受者。

5.3.3某一个OSI服务用户对于某些交互可以是请求者而对另一些交互则是接受者。注:对OSI服务用户或OSI服务提供者行为的限制完全由发出或调用的特定OSI服务原语及适当的OSI服务用户或OSI服务提供者状态决定。

5.4OSI服务中设施的类别

OSI服务各部分可以分类如下:

a)OsI必备设施;

b)OSI提供者可选设施;

c)OSI用户可选设施。

GB/T17967—2000

个OSI用户可选设施或者是一个OSI提供者可选设施,或者是OSI必备设施,即:OSI设施对提供者是必备的但对用户是可选的。5.5模型在各种通信类型的应用

5.5.1无连接方式服务

对于一个无连接方式服务的基本操作:a)提交原语总是由请求者OSI服务用户发出且称为请求原语;b)交付原语总是发给接受者OSI服务用户且称为指示原语;)规定了请求者发出的提交原语和发给个或儿个接受者的交付原语之间的关系。注:这一描述不妨碍某些无连接方式服务中附加操作的OSI服务原语的定义。5.5.2连接方式服务

在连接方式服务中:

a)提交原语可能由请求者或者由接受者OSI服务用户发出1)请求者提交原语称为请求原语;2)接受者提交原语称为响应原语;b)交付原语可能发给要么是请求者要么是接受者OSI服务用户;1)请求者交付原语称为证实原语2)接受者交付原语称为指示原语,c)规定了请求者或接受者发出的提交原语和发给请求者、一个或几个接受者的交付原语之间的关系。图2示出了一个多对等连接方式服务,图3示出了对等到对等连接方式服务。它们给出术语“请求”“证实”“指示”和“响应”与“请求者/接受者”“提交/交付”的关系。限务

而户典

(质求者提变)

第交)

【接受者交】

T联等提供者

(接受者实)

(接受者提资)

注:本图中各OSI原语之间的联系依赖于定义的特殊服务和OSI服务原语的语义。对于有些情况:a)两种指示服务原语都与请求服务原语有关,b)证实服务原语与两种响应服务原语都有关。图2多对等连接方式服务举例

届求名提变:

GB/T17967—2000

3服务设供者

出户B

(接受交付)

图3对等到对等连接方式服务举例注:图2和图3中所用的术语“请求”“指示”“响应”和“证实”的含义见6.3.2。6OSI服务原语的结构

6.1OSI服务原语

按改者技)

要完全描述一个OSI服务原语,必须给出它的类型名称和它的参数清单。为了便于描述,一个OSI服务原语可以表示成这些值的函数(tuple),如:ServiceType(参数1,,参数n)注:每个参数可以代表OSI服务控制信息或者OSI服务用户数据。OSI服务原语的OSI服务定义不隐含任何OSI服务提供者的特定实现。下列叙述适用于以OSI服务原语为基础的定义技术:

a)oSI服务原语是抽象的概述,因此不隐含:任何调用OSI服务的特定实现机制,与协议元素的任何直接联系。

b)只需要考虑与OSI环境中包括OSI服务用户的某些OSI服务元素有关的OSI服务原语。只与OSI服务用户和OSI服务提供者间本地约定有关的交互不必在OSI服务定义中考虑。例如:在某些实现中应提供严格的本地功能。当它们不包含其他OSI服务用户时,在本地系统之外看不到这种功能。6.2OSI服务原语的特性

OSI服务原语描述的交互被认为是作为个不能被其他交互中断的即时事件发生的。OSI服务原语与以下有关:

a)可能是:

1)从OSI服务用户到其OSI服务提供者或2)从其OSI服务提供者到OSI服务用户的方向指明了信息的主要流向;b)一个或几个参数,每个具有规定的值域。与OSI服务原语描述的交互有关的值以两个方向中对给定OSI服务原语合适的任一方向传递(允许信息以与OSI服务原语传递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传递)。6.3OSI服务原语的名

6.3.1两种OSI服务原语基本类型可以限定标识子类型,如:用来反映同一OSI本地视图或不同OSI本地视图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OSI服务原语的名字构成如下:《服务原语名》::=《服务名)一《服务原语名》《原语类型》,这里

《原语类型》::=《基本原语》I<原语子类型>.《基本原语》。《服务名称)标识提供OSI服务的(N)层或应用层的部件(见A1)。《服务原语名》标识包含OSI服务原语的设施(如:CONNECT)(见A2)。7

GB/T17967—2000

《基本原语》规定OSI服务原语是SUBMIT或DELIVER类型。《原语子类型)允许改进OSI服务原语类型(如:REQUESTOR|ACCEPTOR·)(见A3)。6.3.2OSI服务原语名称的这一结构是合适时可以简化的通用结构。特别是当必须保证和建起的使用致时,《原语子类型。《基本原语>在下列情况时缩写为一个简单的名称:一用请求代替请求者提交;

一用指示代替接受者传送;

一用响应代替接受者提交;

一用证实代替请求者交付。

6.4OSI服务原语参数

6.4.1OSI服务定义标准不规定OSI服务原语参数排序的限制。6.4.2本标准不规定使用任何特殊技术描述OSI服务原语参数。7OSI服务定义技术

7.1OSI本地视图定义及其联系

7.1.1与OSI服务定义有关的OSI本地视图集合的定义要求为每个OSI本地视图定义可能的状态设置(状态设置)。给出OSI本地视图的状态集合由在这一OSI本地视图的OSI服务边界处可能会出现OSI服务原语的可能顺序确定。OSI服务原语的可能顺序受到决定OSI服务原语语义的模型及给出OSI本地视图处的OSI服务原语与其他有关的OSI本地视图处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联系限制。7.1.2尽管OSI本地视图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复杂的形式,但对两个OSI本地视图之间的特定关系确定OSI本地视图状态是可能的。这时对于每个包含OSI本地视图本身的关系,OSI本地视图完全由OSI本地视图状态集合决定。

7.1.3从两个OSI本地视图之间的关系来看,对这一OSI本地视图,在OSI服务边界处OSI服务原语的顺序可能在下列位置之引起交换OSI服务原语:在对等的OSI本地视图处;

-在其他与这一OSI本地视图有关系的OSI本地视图处,一以上两者。

7.1.4当考虑与这一OSI本地视图和其他OSI本地视图之间的联系有关的其他交换时,特定联系的OSI本地视图状态设置定义提供精确和完整的、包含在那些联系中的OSI服务用户之间的语义交换表示。

因此,以下述条件下发生的事件为基础来规定特定关系的OSI本地视图的状态集合描述:7.1.5

a)在那一特定关系的边界内,

b)在包括这一OSI本地视图的其他关系的边界内。这些特殊事件仅需表达成像从那一特定联系的角度看出它们影响这一特殊OSI本地视图的状态。因此,某些这样的事件在抽象的高层处崩溃情况可能发生致使它们仅在那一特殊关系中产生全局的影响。7.1.6因此,OSI本地视图的全局状态设置描述由与包含OSI本地视图的每一个关系有关的状态设置描述的集合形成。

7.2时序图约定

7.2.1时序图可以用来解释交互序列如何以时间记述的。时序图表明:

a)在一个OSI本地视图处事件的顺序;和b)适当处,不同OSI服务用户之间事件的顺序。7.2.2时序图不提供完整、无二义的OSI服务描述。它们主要通过用例子来解释OSI服务最复杂的方面。

时序图的一般模型包含:

a)在图的顶部,表示出各种带作为参考的标识符的OSI本地视图(如:一系列圆圈);有用时,此图8

GB/T17967—2000

通过连接代表OSI本地视图圆圈的线指明这些OSI本地视图之间存在的关系。b)在每一个OSI本地视图的表示下,一条从顶到底的垂直线指出时间的路径,以便根据OSI服务原语的每个OSI本地视图处事件的顺序能按时间顺序向下沿着合适的垂直线放置。注:在简单的情况下,不必在框图顶部表示出OSI本地视图。7.2.4用下列约定来表示OSI服务原语:a)用箭头表示osI服务原语。

b)垂直线左边的箭头指示请求者原语。c)垂直线右边的箭头指示接受者原语。d)指向垂直线的箭头指示提交原语。e)指向垂直线外部的箭头指示交付原语。f)OSI服务原语名与每个箭头有关。g)当各种OSI本地视图处的OSI服务原语之间的关系可能有歧义时,应用部分或所有下列技术消除这一歧议:

适用时(即:如果不会引起过分复杂和不可读的框图),位于不同OSI本地视图处箭头之间的(点划)线指出与这些箭头有关的OSI服务原语相互关联。与OSI服务原语有关的所有OSI本地视图的标识与表示这一OSI服务原语的箭头有关(要么逐个要么通过参考预先定义的名称清单标识出这些OSI本地视图)。个引用编号与请求者型OSI服务原语的表示法有关。同一个引用编号与有关的接受者型OSI服务原语表示法有关。

当需要附加信息时,它可以用与图有关的注释来表示。7.2.5图4示明常用、虚构、多方服务部分的时序图中使用的约定。6. - pre

epaTe(B)

1. xY-ens

a. XY.enel

urf产R

2.XY.cucet

4. xY-rmrl

xr.--inished

canpelD

1由C请求XY-取消,而D和E作为接受者。这是一个证实的设施,且D和E都回答后,C才接收XY-取消证实。C也请求XY-拒绝,这对超级A是一个单联系、非经证实的设施。在A处,它表现为XY-拒绝,但是它自动地传递到B,在这里它表现为XY-取消指示。当B的回答返回后,只有XY-完成的指示发出到根节点A。也给出从A到B的XY-准备。

2为了说明起见,7.2.4g)中描述的技术在这一图中用来表达OSI本地视图之间的相互联系。但通常在实际中并不适用。

图4常用、虚构、多方服务时序图举例7.2.6图5表明在简单的两方情况下,时序图中使用的约定。它和当前用于1~6层的一些0SI服务定9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