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QB/T 2046-1994 工业用缝纫机 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中,可能包含以下内容:

相关的检测项目:

  • 线迹收紧率测试: 测定缝纫机在不同速度和不同材料下的线迹收紧程度。
  • 缝纫速度考核: 测试缝纫机在标准速度下的表现和影响。
  • 线迹强度: 检查线迹在拉伸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的强度表现。
  • 线迹美观度: 对缝合线的平整度和一致性进行质量检测。

检测方法:

  • 标准拉伸测试: 使用拉力试验机测量线迹的收紧程度,通常在规定的参数下进行。
  • 目测评估: 通过视觉检查,评估线迹的外观质量与美观度。
  • 动态观察: 在机器运转时检查线迹形成过程,判断不同速度对线迹的影响。

涉及产品:

  • 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 该标准专门评估和规定此类工业缝纫机的性能。
  • 相关副产品与配件: 可能包括缝纫机针、机油、缝纫线等对测试有影响的耗材。
  • 各种缝纫用工业材料: 涉及不同种类和厚度的布料,用于测试缝纫机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表现。

请注意,以上信息是基于对标准可能内容的一种分析整理。具体检测项目、方法和涉及的产品信息应以实际标准文件为准。

QB/T 2046-1994 工业用缝纫机 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工业用缝纫机 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

标准号:QB/T 2046-1994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发布日期:1995-01-05

实施日期:1995-08-01

标准状态:现行

QB/T 2046-1994 工业用缝纫机 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简称“平缝机”》所缝制的线迹—301线迹的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中的术语、侧试器具、测试条件和测试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平缝机的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QB/T2046-1994工业用缝纫机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QB/T2046-1994

QB/T 2046-1994 工业用缝纫机 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工业用缝纫机

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2046-1994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用单针直线平缝缝纫机(简称“平缝机”1))所缝制的线迹紧率的测试方法中的术语、测试器具、测试条件和测试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平缝机的线迹收紧率的测试方法。注:1)平缝机是指机头外,还具有台板、机架及装有电动机、线架和绕线器等的整套机器。2引用标准

GB/T4515线迹的分类和术语

3术语

线迹收紧率:线迹(图1)的针线和梭线的收紧程度。针线

一缝料

4测试器具

精度为0.5mm的钢直尺;

b,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

5测试方法

5.1试料的制作

试料的制作按图2和表1的规定。特殊缝料的缝纫机按产品标准规定。缝纫位

中国轻工总会1995-01-05批准

301线迹的线迹收

1995-08-01实施

缝纫机种类

中厚料

最大线迹

4.5mm以下

最大线迹

5.5mm以下

最大线迹

7mm 以下

最大线迹

9mm 以下

线迹长度,mm

QB/T 2046—1994

缝料及层数

中平布2层

中平布4层

试样的制作

缝纫速度

最高缝速的90%

最高缝速的40%

最高缝速的 90%

最高缝速的 40%

最高续速的 80%

最高缝速的 40%

细帆布 6层

最高缝速的80%

最高鐘速的40%

最高缝速的 80%

最高缝速的 40%

最高继速的 80%

最高缝速的 40%

细帆布 6层

最高缝速的80%

最高缝速的40%

最高键速的 80%

最高缝速的40%

缝纫行数

注:被测缝纫机如达不到规定的线迹长度,则选用该机能够达到最大的线迹长度。5.2测试条件

试样长度1,mm

采样区间长度

5.2.1:缝纫机应安装正确,运转(包括启动和制动)正常,操作灵活。在缝纫时不应有跳针、断针和浮线等缺陷。

5.2.2测试的缝纫速度按表1规定。试样正式缝纫前允许调节压脚压力、针线和梭线的张力、线迹长度,不允许调节其他机构。5.2.3

使用产品标准规定的缝线和机针。5.2.4

5.3测试程序

5.3.1按图2的缝纫部位在试样上缝纫3行线缝。其操作应符合以下缝纫条件:将试料放人压脚下,放下压脚,启动缝纫机,在采样区域全程内缝纫速度应达到表1的规定,其a.

缝纫速度充许3%的误差。

从试料的前端缝至后端时,对试样只能起导向作用,不得对试料施加送料方向的外力。b.

5.4测量及计算方法

5.4.1试样厚度的测定

QB/T 2046--1994

在图2的~组试样上在采样区间内测量5个部位的厚度,求取它的平均值(取到小数点后2位)。5.4.2针线和梭线长度的测定

a.把按照5.3.1条缝纫后的试样放在平台上,在自然状态下在图2的采样区内选取20个线迹,在确定选取的部位上划二条线,第一条线划在第1针孔与第2针孔中间,第二条线划在第21针孔与第22针孔中间,然后如图3所示将试样剪成被测样本。按上述方法每种规格做3件。选取20个线迹

b,为了容易地拆下缝线,应在缝纫部位附近剪去多余缝料,但注意不要损伤缝线,然后,从试样上轻轻地取出针线和梭线。

用手指轻轻地按着缝线,使缝线笔直但不要拉伸它,然后用0.5mm精度的钢直尺测量针线和c.

梭线的长度。

5.4.3计算方法

a。按式(1)计算线耗率,并取3块试料线耗率的平均值(到整数位为止)。La

式中:α——线耗率,%;

La—-针线的长度,mm;

Lu-—梭线的长度,mm。

(1)

b.按式(2)、式(3)和式(4)计算针线、梭线以及试料的收紧率,并求出3块试料的平均值(到整数位为止)。

式中:S.采样长度,mm,

n—针数;

一组试料的平均厚度,mm;

β针线的收紧率,%;

β-梭线的收紧率,% ;

β.-试料的收紧率,%。

5.5测试记录

测试记录应包括下列内容:

本标准的编号:

被测缝纫机的型号及编号;

La+L—2S

β.+β—100

(2)

(3)

QB/T2046--1994

试料、缝线和机针的规格,试料层数;縫纫机测试速度;

针线、梭线的张力,挑线簧强度,压脚压力,线迹长度;线耗率,针线、梭线和试料收紧率;制造广厂名;

测试年、月、日;

测试者姓名。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质量标准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缝纫机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负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鹤鸣、宋尔为。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日本工业标准JISB9056—1986《工业用缝纫机136

线紧率测试方法》。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