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JB/T 5334-1999 电动套丝机》中,通常会包括若干检测项目及方法,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合格。以下是标准中可能提到的一些检测项目和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但具体内容应以标准文本为准:

**检测项目**

1. 外观质量检测:检查产品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如裂纹、气泡等。 2. 机械性能检测:包括检测产品的扭矩、速度、效率等机械性能。 3. 电气性能检测:涉及电动机的功耗、绝缘电阻及耐压测试。 4. 耐久性试验:通过持续工作测试,评估设备的使用寿命。 5. 防护等级测试:检查设备的防水防尘性能(IP等级)。 6. 安全性能检测:包括漏电保护、接地性能及过载保护性能。

**检测方法**

1. 目视检查:用于外观质量检测。 2. 仪器测量:使用专用检测设备量测机械和电气性能。 3. 压力测试:用于测量绝缘及耐压性能。 4. 负载试验:设备在模拟实际操作条件下运行,以测试耐久性。 5. 模拟试验:通过模拟不同环境进行防护等级及安全性能的测试。

**涉及产品**

电动套丝机:用于钢管及螺纹管的套丝加工设备。

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检测项目、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细节请参考《JB/T 5334-1999》标准的正式文本。

JB/T 5334-1999 电动套丝机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电动套丝机

标准号:JB/T 5334-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08-06

实施日期:2000-01-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5334-1999 电动套丝机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套丝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以异步电动机驱动,工件旋转,能套制GB/T7306规定的圆锥外螺纹,并有切断、内孔倒角功能的可移动式电动套丝机(以下简称套丝机)。JB/T5334-1999电动套丝机JB/T5334-1999

JB/T 5334-1999 电动套丝机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5334-1999

电动套丝机

1999-08-06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2000-01-01实施

JB/T5334-1999

本标准是对JB5334一91《电动套丝机》的第一次修订。本标准增加了4.8.2,4.8.3,5.5,5.6,修改了2,8.1和表2。本标准根据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

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编写。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5334—91。本标准由全国电动工具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上海电动工具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恺民、马湾喜、李文影、陈国欢。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电动套丝

JB/T 5334 -1999

代替JB5334-1991

本标准规定了电动套丝机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环境条件下使用的以异步电动机驱动,工件旋转,能套制GB/T7306规定的圆锥外螺纹,并有切断、内孔倒角功能的可移动式电动套丝机(以下筒称套丝机)。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099.1—1996

GB/T3091—1993

GB3883.1—1992

GB4343—1995

GB/T 4583-1995

GB 5013.4—1997

GB/T5023.5—1997

GB/T 5171-1991

GB/T7306—1987

GB/T9088—1988

GB17625.1—1998

GB17625.2—1999

3产品分类

3.1分类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1部分:通用要求(eqvIEC60884:1994)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

电动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一般要求(idtIEC60745一1:1982)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动、电热器具,电动工具以及类似电器无线电于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允许值(eqvC.I.S.P.RNO.14:1993)电动工具噪声的测量工程法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电缆(idtIEC60245:1994)

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idtIEC60227:1993)

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

电动工具型号编制方法

第5部分:软电线(软线)

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人电流≤16A)(idtIEC61000—32:1995)

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电磁兼容

和闪烁限值(idtIEC61000—3—3:1994)3.1.1按防触电的保护方式属1类工具。3.1.2按电源条件分为:

a)单相套丝机;

b)三相套丝机。

3.2套丝机的基本参数应符合表1的规定。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8-06批准2000-01-01实施

规格\

JB/T 5334 - 1999

套制圆维外螺纹范围

(尺寸代号)

基本参数

电机额定功率

≥750

≥750

1)规格指能套制的符合GB/T3091规定的水、煤气管的最大公称口径。3.3

套丝机的型号应符合GB/T9088的规定,含义如下:Z

技术要求

一般要求

主轴额定转速

能套制的水、煤气管的最大公称口径,mm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设计序号

设计单位代号

套丝机(品名代号)

套丝机使用的电源类别代号

建筑道路类(大类代号)

1套丝机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4.1.1

:套丝机应能在下列环境条件下额定运行:4. 1. 2

a)海拔不超过1000m;

b)环境空气温度不超过40℃,不低于一15℃;c)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0%(25℃)。4.1.3

套丝机适用的电源条件为:

a)单相套丝机应能在电源电压为实际正弦波形,频率为额定值的单相交流电源下额定运行;b)三相套丝机应能在电源电压为实际正弦波形,并为实际对称系统,频率为额定值的三相交流电源下额定运行。

4.1.4额定电压和频率为:

a)交流额定电压:单相220V;

三相380V(线电压);

b)额定频率;50Hz。

4.2套丝机的安全要求

4.2.1插头

套丝机插头的性能应符合GB2099.1的规定。4.2.2电源电缆

连接套丝机和电源的软电缆应采用GB5013.4规定的YZW型软电缆,或采用性能不低于它的软电缆。

触电保护

4. 2. 3. 1

JB/T 5334 - 1999

套丝机的结构应能足以防止意外地接触带电部分。:套丝机必须设计成在正常使用中,不会因充电的电容器而造成触电危险。断开电源后,插头h4. 2. 3. 2

插脚之间的电压不得超过34V。

套丝机必须能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正常电压下起动。4.2.5温升

套丝机电机在额定负载条件下运行时,其绕组的温升值应不超过表2规定的允许值。4.2.6泄漏电流

按规定测得的泄漏电流值不得大于0.75mA。套丝机电机在正常使用中泄漏电流不得过大。4.2.7

湿热试验

套丝机电机经湿热试验后应符合4.2.8.1和4.2.8.2的规定,且无影响正常工作的锈蚀现象。温升限值

E级绝缘绕组

B级绝缘绕组

F级绝缘绕组

正常使用中非掘持的外壳

正常使用中连续握持的手柄、按钮及类似零件:金属

注;当试验地点的海拨或使用地点与规定的环境条件不同时,绕组温升限值的修正按GB/T755的规定进行。4.2.8

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

套丝机应有足够的绝缘电阻和介电强度。K

4.2.8.1套丝机电机经湿热试验后,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下式的计算值:R

式中:R--电机绕组的绝缘电阻,Ma;-电机绕组的额定电压,V。

套丝机电机经湿热试验后,绕组对机壳及绕组相互间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波形为实际正弦4.2.8.2

波,有效值为2倍额定电压加500V的试验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现象。4. 2. 8. 3

套丝机经耐久试验后,绝缘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波形为实际正弦波的试验电压,历时1min,试验电压值和施加的部位,按表3的规定。无击穿现象。

表3试验电压

试验电压施加的部位

带电部分与壳体零件之间

不同极性的带电部分之间

壳体与卷包在电源电缆上的金属箱之间4. 2. 9

稳定性和机械危险

4. 2. 9. 1

4. 2. 9. 2

套丝机应有足够的稳定性。

试验电

卡盘等无防护罩的旋转零件必须光滑,无锐边,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结构

套丝机的结构必须使任何导线、螺母、垫圈等在松动或从原位脱落时,不至于造成可触及的螺钉、

金属零件带电。

电源联接

4. 2. 11. 1

4. 2. 11. 2

4.2. 11.3

JB/T 5334 - 1999

套丝机电源电缆的标称截面不得小于表4的规定。表4

电源电缆规格

电机的额定电流

小于或等于6

超过6至10

标称截面

带有绿/黄混合色标的导线不允许接在除接地端子以外的接线端子上。套丝机的电源电缆应当借助电缆固定装置可靠地固定,以使软电缆在套丝机内的联接处不会当固定装置失效时,只要相线还与它们的接线端子保持接触,接地线不应受到应力。电缆固受到应力。

定装置应由绝缘材料制成,或附有绝缘村垫。4. 2. 11. 4

套丝机的软电缆必须用绝缘材料制成的电缆护套或合适的进线护套加以保护,防止在套丝机的进线孔处过分弯曲。护套必须以可靠的方式固定,并且伸出进线口的长度至少为套丝机所用软电缆外径的5倍。

4. 2. 11. 5

套丝机电源电缆进线孔应设计得使软电缆在引入时其保护层不致受到损坏。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

4. 2. 12. 1

4. 2. 12. 2

套丝机必须具有螺钉、9

螺母或与之等效的器件作为联接电源电缆的接线端子。柱形接线端子应具有表5所列尺寸:表5

柱形接线端子尺寸

电机的额定电流

6及6以下

超过6至10

最小螺纹

公称直径

导线孔

最小直径

柱中螺纹

最小长度

孔的直径与螺纹

公称直径的最大差值

接线端子螺钉的螺纹部分长度不得小于导线孔直径与柱中螺纹长度之和,其夹紧导线的端部应圆滑,不得有锋利的凹坑或凸起。

接线端子周围8mm范围内不得有可触及的金属零件。4.2.13

接地装置

套丝机的可触及金属零件必须永久地、可靠地与套丝机的接线端子呈电气联接。接地电阻不得大于0.1n。

接地联接件不得使用无螺纹接线端子,接地螺钉应可靠地锁定,不借助工具不可能将它们松4. 2. 13. 2

4. 2. 13. 3

除非接地端子的主体是金属机架或外壳的一部分,否则它必须用黄铜或其它同样耐腐蚀性能的金属制成;此时螺钉或螺母必须用黄铜,符合4.2.15要求的电镀过的钢或其它有同样耐腐蚀性能的金属制成。

如果接地端子的主体是铝合金机架或外壳的一部分,必须采取措施来避免由于铜与铝或铝合金的接触所引起的腐蚀危险。

4.2.14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不得小于表6所列之值。表6

不同极性的带电零件之间

带电零件与其它金属零件之间

涂清漆或瓷漆的绕组与其它金属零件之间4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爬电距离

电气间隙

用于接地端子的钢制的螺钉、

套丝机的外观质量

JB/T 5334 -1999

螺母、垫圈应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以防止生锈。套丝机的铸件不应有气孔、缩孔、夹渣及裂纹等缺陷,其它零件不应有影响外观和使用的缺陷。套丝机的涂层不应有起层和剩落现象。4.3. 2

套丝机的加工与装配质量

卡盘三爪回转中心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值及板牙中心线与主轴中心线的同轴度公差值应符合表7的规定。

100~150

卡盘三爪形位公差

国既动公差

主轴的轴向审动量应为0.05~0.25mm。滑架的滑动应灵活,

滑动力应符合表8的规定。

滑动力

切削油应正常供应,

油路不得有阻塞及泄漏现象。

切管时不得有爬扣现象。

同轴度公范

≤150

≤170

套制的圆锥外螺纹应完整,不得有超过其总长10%的断缺和乱牙等缺陷。4.4.6

在与一个以包围套丝机的最小长方体为基准箱的距离为1m的测量表面处,测得的套丝机空载噪声声压级(A计权)的平均值应不大于表9规定的允许值。表9

100~150

电磁兼容

无线电和电视干扰电平

操声允许值

a)频率范围为0.15~30MHz内测得的相线或中线对地的连续干扰电压电平值均不超过表10规定的允许值。

0.15~0.35

>0.35~5.00

>5.00~30.00

连续干扰电压

dB(μV)

随频率的对数线性减小

JB/T5334-1999

b)频率范围为30~300MHz内测得的由电源线幅射、吸收钳所吸收的连续干扰功率电平值应不超过表11规定的允许值。

30~300

4.6.2谐波电流

连续干扰功率

扰功率

dB(PW)

随频率线性增大45到55

a)套丝机的稳态谐波电流应不超过表12规定的限值。表12

稳态谐波电流限值

波次数

奇次谐波

偶次谱波

15≤≤39

8≤≤40

最大允许谱波电流

0.225×15/n

0.345X8/n

b)对2~10次偶次谐波和3~19次奇次谐波在任何2.5min观察期内,允许不超过15s的暂态谐波电流值是表12规定稳态谐波电流限值的1.5倍。4.6.3电压波动和闪烁

套丝机在接人低压电网运行时,引起的电压波动值和闪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P值应不大于1.0;

Pl值应不大于0.65;

稳态相对电压变化d。不超过3%;相对电压变化大值dmax不超过4%;电压变化特征值d(t)在300ms中不超过3%。如果电压变化由手动开关引起或发生频率小于每小时一次,则不考核P.和P。稳态相对电压变化值d、相对电压变化最大值dmx、电压变化特征值d(t)应乘以系数1.33。5

试验方法

外观检查

通过观赛检查套丝机的外观质量。检查结果应符合4.3的规定。

5.2触电保护检查

通过观赛和用图1所示的标准触指对每一个可能的位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4.2.3.1的规定。6

JB/T5334-1999

绝缝材料

114°2

公差:角度士5'

线性尺寸:小于25mm为-。es超过25mm为±0.2图1标准试验触指

A--A B-B

5.2.2套丝机在额定电压下空载运行,然后将其开关置于“断开”位置,并拔下电源插头。测量断开电源后1s,插头的插脚之间的电压。测量结果应符合4.2.3.2的规定。额定容量不超过0.1μF的电容器可不进行上述试验。5.3加工与装配质量检查

5.3.1卡盘三瓜回转中心径向圆跳动的测量:a)将试棒在卡盘中固定。试棒直径应符合表13的规定。试棒长度为伸出后卡盘不小于5mm,伸出前卡盘不小于100mm。

50~100

试棒直径

表13试棒尺寸

极限偏差

直线度公差

国跳动公差

b)将百分表固定在圆柱导轨上,在试棒伸出前卡盘约100mm的区间任取三个位置,测量主轴回转一周时百分表的读数差,取其最大值。测量结果应符合4.4.1的规定。

5.3.2板牙头中心线与主轴中心线同轴度的测量将百分表固定在前卡盘上,在板牙头内孔表面上测量主轴回转一周时百分表的读数差。测量结果应符合4.4.1的规定。

5.3.3主轴轴向审动量的测量

将百分表固定在圆柱导轨上,以手推拉主轴,在前卡盘端面上测量推拉时百分表的读数差。测量结果应符合4.4.2的规定。

5.3.4滑架滑动力的测量

测量时,板牙头、切刀架及倒角器均应安装在滑架上。在滑架的每一个可能的位置上,通过测力计对滑架施以平稳的拉力,在滑架开始滑动时,读取测力计的读数。7

测量结果应符合4.3.3的规定。

JB/T5334-1999

5.3.5套丝机在额定电压下对其加工范国内的每种规格钢管进行套丝、倒角和切断作业。每种规格不少于3个丝头。

试验结果应符合4.4.4、4.4.5和4.4.6的规定。5.4噪声试验

套丝机的噪声试验应按GB/T4583的规定进行。测量时,套丝机应在额定电压下至少空载运行3min。

测量结果应符合4.5的规定。

5.5无线电和电视干扰电平的测量套丝机对无线电和电视干扰电平的测量按GB4343的规定进行,测量时,套丝机应连续空载运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6.1的规定。

5.6谐波电流测量

套丝机的谐波电流测量按GB17625.1的规定进行。测量时,套丝机应连续空载运行。测量结果应符合4.6.2的规定。

5.7电压波动和闪烁测量

套丝机的电压波动和闪烁测量按GB17625.2的规定进行。测量时,套丝机应连续空载运行。测量结果应符合4.6.3的规定。

5.8起动试验

套丝机以等于0.85倍额定电压连续起动3次。如果有调速手柄,应置于正常的使用位置上。试验结果应符合4.2.4的规定。

5.9温升试验

a)将套丝机电机装在测功机上,在额定电压下对电机施加负载,使测得的输出功率达到铭牌标明的电机额定功率,并在此条件下运转到电机各部分达到热稳定状态;b)测量电机的转速。根据套丝机的速比计算主轴的额定转速;c)用电阻法测量电机绕组的温度;d)温升测量与计算方法按GB/T5171一1991第4章的规定。计算结果应符合3.2和4.2.5的规定。5.10泄漏电流测量

a)紧接温升试验后,保持温升试验条件,但电源电压等于1.06倍额定电压。测量电源的任意一极与可触及的金属零件和紧贴在绝缘材料表面上,面积不超过20cmX10cm的金属箔(两者联在一起)之间的泄漏电流。

b)泄漏电流测量方法

单相电机测量线路如图2,三相电机测量线路如图3。测量电路的总电阻为(1750士250)a,而且通过并联电容器使电路时间常数为(225士15)μs。如果电机有一只或几只电容器,并且装有单极开关时,则应在开关“断开”的位置再重复测量。测量仪器在205000Hz范围内所有额率上的精度在5%以内。电机应通过隔离变压器供电,否则它必须对地绝缘。测量结果应符合4.2.6的规定。

5.11湿热试验

JB/T 5334 -1999

套丝机电机的热试验按GB/T5171-1991中7.2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4.2.7的规定。

5.12绝缘电阻测量和介电强度试验6

绝缘电阻测量和介电强度试验按GB/T5171一1991中6.1.3和7.2的规定在紧接湿热试验和耐久性试验后进行。

测量与试验结果应符合4.2.8的规定。5.13耐久性试验

套丝机按照GB3883.1的规定进行耐久性试验。试验过程中,如果温升过高,允许采取强迫冷却措施。允许象正常使用一样加注润滑油和润滑脂。5.14稳定性和机械危险检查

5.14.1套丝机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以任何正常使用位置放在一个与水平面成10°的平面上时,不应翻倒。

5.14.2通过观察和手试进行机械危险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4.2.9的规定。

5.15结构检查

通过观寨和手试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4.2.10的规定。5.16电源联接检查

通过观察,测量及下述的试验进行检查。a)在距离电缆护套250mm处对电源电缆以100N的拉力朝最不利的方向拉100次,每次拉15,拉时不得用猛力;

b)紧接着以0.35N·m的扭矩进行扭力试验1min。试验中,电缆和电缆固定装置不得损坏。试验后,电缆的纵向位移不得大于2mm。检查结果应符合4.2.11的规定。5.17外接导线的接线端子检查

通过观察、测量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应符合4.2.12的规定。5.18接地装置检查

通过观察、手试及下述试验进行检查。a)在接地端子与每个可触及的金属零件之间,轮流通过一个由空载电压不超过12V的交流电源供给的电流,此电流等于1.5倍额定电流,但不小于25A;9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