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JB/T 5388-1999 直线运动球轴承 技术条件》中,以下是提到的所有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信息:

检测项目:

  • 外观检测
  • 尺寸检测
  • 承载能力检测
  • 精度等级检测
  • 游隙测量
  • 抗腐蚀能力测试
  • 寿命测试
  • 噪声和振动测试

检测方法:

  • 使用卡尺、千分尺进行尺寸检测
  • 采用精密检测仪器进行精度等级和游隙测量
  • 通过专用测试床进行承载能力检测
  • 利用盐雾试验机进行抗腐蚀能力测试
  • 进行疲劳试验来评估产品寿命
  • 使用噪声仪和振动测试设备进行噪声和振动测试

涉及产品:

该标准涉及的产品主要是用于机械设备中需要实现线性运动的各类直线运动球轴承。具体应用领域包括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设备、精密仪表以及其它需要高精度、低摩擦的直线运动场合。

通过对这些检测项目的严格测试,确保产品在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遵循标准的生产和检测流程,有助于提供高质量的直线运动球轴承,满足各种工业需求。

JB/T 5388-1999 直线运动球轴承 技术条件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直线运动球轴承 技术条件

标准号:JB/T 5388-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06-28

实施日期:2000-01-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5388-1999 直线运动球轴承 技术条件的简介

JB/T5388-1999JB/T5388-1999直线运动球轴承技术条件JB/T5388-1999

JB/T 5388-1999 直线运动球轴承 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

ICS21.10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388-1999

直线运动球轴承

技术条件

Specifications of linearmotion ballbearings1999-06-28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2000-01-01实施

JB/T5388-1999

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是对JB/T5388—91(直线运动球轴承本标准与JB/T5388—91相比,主要做了以下修订:一增加了轴承公差等级:

一扩充了3系列、4系列外圈公差。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T5388—91。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起草单位: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本标准起草人:贾虹霞、井锡元、杨晓慧。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技术条件

直线运动球轴承:

Specificationsof linearmotionballbearings本标准规定了球组内径4~150mm的套简型循环球直线运动轴承的技术条件。本标准适用于直线运动球轴承的生产检验和用户验收。2引用标准

JB/T 5388—1999

代替JB/T5388—91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307.31996

GB/T4199—1984

GB/T 16940—1997

JB/T1255—1991

JB/T3034—1993

JB/T 3574—1997

JB/T 8921—1999

YB 9—1968

3定义、符号

滚动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滚动轴承公差定义

直线运动支承直线运动球轴承外形尺寸和公差高碳铬轴承钢滚动轴承零件热处理技术条件滚动轴承油封防锈包装

滚动轴承产品标志

滚动轴承及其商品零件

:检验规则

铬轴承钢技术条件

本标准所使用的符号及其定义规定在GB/T16940和GB/T4199中。4技术要求

4.1材料及热处理

4.1.1材料

轴承外圈及钢球采用符合YB9规定的GCr15钢制造。当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允许采用其它材料制造。

轴承其它零件用材料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4.1.2热处理

4.1.2.1用GCr15钢制造外圈和钢球时,其硬度值和热处理质量应符合JB/T1255的规定。4.1.2.2采用其它钢材制造外圈和钢球时,其硬度值和热处理质量由制造厂主管部门规定。4.2外圈各表面粗糙度

外圈各表面粗糙度按表1规定执行。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8批准2000-01-01实施

装面部位

其余表面

配套钢球公差等级

JB/T 53881999

外圈各表面粗糙度R...

公差等级

L7; L7A

配套钢球公差等级应不低于表2的规定。~80

表2配套钢球公差等级

公差等级

L7; L7A

L6;L6A;L6M

轴承残磁

轴承残磁应不大于表3规定。

表3轴承残磁

>25~ 60

>60~ 150

轴承的灵活性

16; L6A; L6M

钢球公差等级

残磁(max)

轴承的运转应平稳、灵活,无滞塞现象,保持架不允许与检查心轴有任何接触。4.6公差值

4.6.1外圈的公差按表4-表7的规定。μm

4.6.2L6A、L7A级仅适用于3系列调整型和开口型外圈。L7A级外圈公差同表5中3系列外圈公差:L6A级外圈公差同表6中3系列外圈公差。4.6.3外圈外径偏差ADg、宽度偏差△C.及球组单-内径偏差△Fws按GB/T16940中的规定。4.7其它要求

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GB/T307.3的规定。2

>7~ 10

>10~ 12

>12~ 20

>20-30

>45~ 60

>60~90

>10-12

> 12~15

>15~19

>19-28

>28-32

>32-40

>40-45

>45-60

> 60-80

>80~90

>90-120

>120-150

JB/T 5388—1999

表4L9级外圈公差,适用于1、2系列闭型和调整型外圈Veoa a

(Da,-D., ).

2、3系列闭型

适用于1、:

5L7级外圈公差,

Vosp m

(“>8~10”开始。

1)对于3系列,公称外径D从

尺寸系列

(DmD.p) ms

> 8~10

>10-12

>12~15

>15~19

>19~28

>28~32

>32~40

Vppres

1: 315

JB/T5388-1999

表6L6级外圈公差,适用于1、2、3系列闭型(Da,Dp) r

>40~45

>45~60

>60-80

>80-90

>90~120

>120-150

1)对于3系列,公称外径D从“>8-10\”开始。9

适用于4系列开口型外降

表7L6M级外圈公差,

>60-75

>90~110

>110-145

Yep ro

5检查方法

5.1轴承灵活性

JB/T5388-1999

5.1.1轴承灵活性用心轴检查,轴承无阻滞现象。调整型和开口型轴承应将专用环规套人轴承中部后用心轴检查。

5.1.2心轴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轴承长度2倍;专用环规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轴承长度的1/3。心轴的公差和专用环规内径公差按表8~表11的规定。表81、2系列轴承心轴轴径公差

轴径公差

轴径公差

上偏差

下偏差

1偏差

下偏差

心轴的维度(max)

心轴的径向圆跳动(max)

环规内径公差

上偏差

下偏差

>18-30

> 30~55

表93系列轴承心轴轴径公差

>20~35

>55~80

>35~70

心轴的锥度、

径向圆跳动

>30~50

专用环规内径公差

>18~30

>30~50

>50~80

>50-80

>80~120

>80~120

>70~100

> 80~120

>120-150

5.1.3心轴有效T.作表面的表面粗槛度R,值不大于0.2μm,硬度不低于60HRC。

5.2轴承公差

5.2.1球组单内径偏差4Fw,采用专用量仪检查。5.2.2单平面外径偏差4D.。的检测方法按图1所示。> 120~150

>100~150

>150~200

JB/T5388—1999

5.2.3外径两端平均直径之差(D.。-D.)用仪器测量,测量仪器同△D.mp。测量方法:分别测量两端单一平面平均外径,其差值即为D-D,测值。5.2.4轴承单宽度偏差4C.和Vc的检测方法按图2所示。图2

5.2.5外径直径变动量(Vp、Vm.)用仪器检查。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同△Dm。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5.2.6止动槽直径偏差4D、两止动槽外端面间宽度偏差4C,及止动槽宽度偏差4C,用精度为0.02mm卡尺直接测量。

5.2.7成套轴承径向跳动K的检测方法按图3所示。图3

JB/T5388—1999

5.2.8外圈滚道对外径的径向跳动K,的检测方法按图4所示,套履必须旋转一圈以上,测量每条滚道,测得的最大、最小数差值即为实测的天。图4

5.2.9调整型和开口型外圈的公差应在切口前进行检验。检验规则

6.1轴承公差的检验规则按JB/T8921的规定进行。6.2轴承的抽样检验项目参照JB/T8921的规定执行。6.3轴承检查水平使用一般检查水平Ⅱ级,甲类检查项目AQL值为1.5;乙类检查项目AQL值为4。7标志、防锈和包装

7.1轴承标志应符合JB/T3574的规定7.2经检验合格的轴承应按JB/T3034的规定进行防锈及内包装,外包装应按GB/T307.3的要求。包装上的标志应完整、清晰。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