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对于《JB/T 9169.3-1998 工艺管理导则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这一标准,以下是相关信息的合理总结。请注意,该标准详细信息在特定数据库或图书馆中查阅会更为准确,以下总结为一般性信息:

检测项目

  • 材料选用是否符合工艺性要求
  • 零部件的结构和尺寸是否便于加工
  • 零件的装配工艺合理性
  • 产品的可维护性审查
  • 生产工艺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检测方法

  • 依据标准要求进行计算分析
  • 利用试验和仿真工具进行验证
  • 开展专家评审和技术讨论
  • 参照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 现场测试与验证

涉及产品

  • 机械制造中的各类型产品
  • 汽车零部件及装配体产品
  • 工业装备和工具产品
  • 电子设备及机电一体化产品
  • 其他涉及工艺性审核的制造产品

特别提醒,以上内容为对标准可能涉及要点的总结,具体内容请参考标准原文或专业资料进行详细核实。

JB/T 9169.3-1998 工艺管理导则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工艺管理导则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标准号:JB/T 9169.3-1998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8-11-16

实施日期:1998-12-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9169.3-1998 工艺管理导则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简介

JB/T9169.3-1998JB/T9169.3-1998工艺管理导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JB/T9169.3-1998

JB/T 9169.3-1998 工艺管理导则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部分内容

ICS25.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9169.3-1998

工艺管理导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香Guidefortechnological management-Review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of design of products1998-11-16发布

国家机械工业局

1998-12-01实施

JB/T9169.31998

本标准是对JB/Z338.1~338.1488《工艺管理导则》的修改,修改时只做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未改变。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Z338.1~338.1488。本标准的所有附录均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机械科学研究院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贤智、李勤、石俊伟、吴诚、杜善义。1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

工艺管理导则

Guidefor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Reviewoftechnological efficiencyof design of products本标准规定了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任务、内容和程序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机电产品的结构工艺性分析与审查。2引用标准

JB/T9169.3-1998

代替JB/Z338.3—88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JB/T9165.3—1998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3般要求

3.1所有新设计的产品和改进设计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均应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3.2企业对外来产品图样,在首次生产前也需进行结构工艺性审查。4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任务

进行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是使新设计的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符合一定的工艺性指标要求,以便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能用比较经济、合理的方法将其制造出来,并要便于使用和维修5工艺分类、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工艺性的评价形式工艺分类、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工艺性的评价形式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6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

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见附录B(提示的附录)。7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内容

为了保证所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均应进行工艺性审查。7.1初步设计阶段的审查

7.1.1从制造观点分析结构方案的合理性。7.1.2分析结构的继承性。

7.1.3分析结构的标准化与系列化程度。7.1.4分析产品各组成部分是否便于装配、调整和维修。7.1.5分析主要材料选用是否合理。7.1.6主要件在本企业或外协加工的可能性。国家机械工业局1998-11-16批准1998-12-01实施

7.2技术设计阶段的审查

JB/T9169.3-1998

7.2.1分析产品各组成部件进行平行装配和检查的可行性。7.2.2分析总装配的可行性。

7.2.3分析装配时避免切削加工或减少切削加工的可行性。7.2.4分析高精度复杂零件在本企业加工的可行性。7.2.5分析主要参数的可检查性和主要装配精度的合理性。7.2.6特殊零件外协加工的可行性。7.3工作图设计阶段的审查

7.3.1各部件是否具有装配基准,是否便于装拆,7.3.2各大部件拆成平行装配的小部件的可行性。7.3.3审查零件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和装配等的工艺性[见附录C(提示的附录)」。

8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8.1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阶段的工艺性审查(或分析)一般采用会审方式进行。对结构复杂的重要产品,主管工艺师应从制定设计方案开始就经常参加有关研究该产品设计工作的各种会议和有关活动,以便随时对其结构工艺性提出意见和建议。8.2对产品工作图样的工艺性审查应由产品主管工艺师和各专业工艺师(员)分头进行。8.2.1进行工艺性审查的产品图样应为原图(铅笔图)并需有设计、审核人员签字。8.2.2审查者在审查时对发现的工艺性问题应填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记录”(见JB/T9165.3)。8.2.3全套产品图样审查完后,对无大修改意见的,审查者应在“工艺”栏内签字,对有较大修改意见的,暂不签字,把产品设计图样和工艺性审查记录一起交设计部门。8.2.4设计者根据工艺性审查记录上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设计,修改后对工艺未签字的图样再返回到工艺部门复查签字。

8.2.5若设计员与工艺员意见不一致,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中仍有较大分歧意见,由厂技术负责人进行协调或裁决。

A1工艺性分类

A1.1生产工艺性

JB/T9169.3-1998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工艺性分类、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工艺性的评价形式产品结构的生产工艺性是指其制造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A1.2使用工艺性

产品结构的使用工艺性是指其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和修理的难易程度与经济性,评定产品结构工艺性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2

a)产品的种类及复杂程度:

b)产品的产量或生产类型;

c)现有的生产条件。

工艺性的评价形式

A3.1定性评价

根据经验概括地对产品结构工艺性给以评价。A3.2定量评价

根据工艺性主要指标数值进行评价。3

B1产品制造劳动量。

B2单位产品材料用量。

B3材料利用系数(Km)

产品结构装配性系数(K)

产品的工艺成本。

产品的维修劳动量。

加工精度系数(Kac)

表面粗糙度系数(K)

JB/T9169.3-1998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产品结构工艺性主要指标项目

产品净重

该产品的材料消耗工艺定额

产品各独立部件中的零件数之和K=

产品的零件总数

产品(或零件)图样中标注有公差要求的尺寸数产品(或零件)的尺寸总数

产品(或零件)图样中标注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数K.=

产品(或零件)的表面总数

结构继承性系数(K)

结构标准化系数(K)

结构要素统一化系数(K)

K,=产品中借用件数+通用件数

产品零件总数

K。=产品中标准件数

产品零件总数

产品中各零件所用同一结构要素数K=

该结构要素的尺寸规格数

JB/T9169.3-1998

附录C

(提示的附录)

零件结构的铸造、锻造、冲压、焊接、热处理、切削加工和装配工艺性基本要求C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

a)铸件的壁厚应合适、均匀,不得有突然变化;b)铸件圆角要合理,并不得有尖角;c)铸件的结构要尽量简化,并要有合理的拔模斜度,以减少分型面、芯子,便于起模d)加强筋的厚度和分布要合理,以避免冷却时铸件变形或产生裂纹:e)铸件的选材要合理。

零件结构的锻造工艺性

a)结构应力求简单对称:

b)模锻件应有合理的锻造斜度和圆角半径:c)材料应具有可锻性。

C3零件结构的冲压工艺性

a)结构应力求简单对称:

b)外形和内孔应尽量避免尖角;c)圆角半径大小应利于成形:

d)选材应符合工艺要求。

零件结构的焊接工艺性

a)焊接件所用的材料应具有可焊性;b)焊缝的布置应有利于减小焊接应力及变形:c)焊接接头的形式、位置和尺寸应能满足焊接质量的要求;d)焊接件的技术要求要合理。

零件结构的热处理工艺性

a)对热处理的技术要求要合理;b)热处理零件应尽量避免尖角、锐边、盲孔;c)截面要尽量均匀、对称;

d)零件材料应与所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相适应。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a)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应经济、合理;b)各加工表面几何形状应尽量简单;)有相互位置要求的表面应能尽量在一次装夹中加工;5

JB/T9169.3-1998

d)零件应有合理的工艺基准并尽量与设计基准一致;e)零件的结构应便于装夹、加工和检查;f)零件的结构要素应尽可能统一,并使其能尽量使用普通设备和标准刀具进行加工;9)零件的结构应尽量便于多件同时加工。C7装配工艺性

a)应尽量避免装配时采用复杂工艺装备;b)在质量大于20kg的装配单元或其组成部分的结构中,应具有吊装的结构要素:c)在装配时应避免有关组成部分的中间拆卸和再装配;d)各组成部分的连接方法应尽量保证能用最少的工具快速装拆;e)各种连接结构型式应便于装配工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6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械行业标准

工艺管理导则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JB/T9169.3-1998

机械科学研究院出版发行

机械科学研究院印刷

(北京首体南路2号

100044)

字数XXXXXX

开本880×1230

01/16印张X/X

19XX年xx月第x版

19XX年xX月第印刷

印数1-XXX

定价XXX.XX元

XX-XXX

机械工业标准服务网:86616916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