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NY/T 5163-2002 无公害食品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涉及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产品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检测项目:

  • 水质检测: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等指标。
  • 土壤检测:包括重金属含量、有机质等指标。
  • 饲料检测:检测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添加剂使用情况等。
  • 三疣梭子蟹的检测:重金属含量、药物残留、微生物等。

2. 检测方法:

  • 水质检测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检测仪器和试剂,并根据国家相关的水质检测标准进行。
  • 土壤检测利用土壤成分分析仪器或者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元素和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 饲料检测和三疣梭子蟹的检测通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等设备,结合实验室分析方法(如化学滴定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3. 涉及产品:

  • 三疣梭子蟹成品:养殖的目标产品,需符合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 饲料产品:用于三疣梭子蟹的专用养殖饲料。
  • 养殖用水和土壤环境:作为养殖介质,必须符合环保和食品安全的标准要求。

这些检测确保三疣梭子蟹的养殖达到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NY/T 5163-2002 无公害食品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无公害食品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标准号:NY/T 5163-2002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发布日期:2002-07-25

实施日期:2002-09-01

标准状态:现行

NY/T 5163-2002 无公害食品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Miers)无公害养殖生产的亲蟹培育、苗种培育、人工养殖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三疣梭子蟹无公害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其他养殖方式也可参照执行。NY/T5163-2002无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NY/T5163-2002

NY/T 5163-2002 无公害食品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的部分内容

ICS65.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163-2002

无公害食品

2002-07-25发布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

2002-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前言

NY/T5163--2002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舟山市普陀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宁波市象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中央、丁雪燕、孙忠、徐国辉、郑岳夫、杜建明。东

1范围

无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NY/T5163--2002

本标准规定了三疣梭子蟹(PertunustritubercutatusMiers)无公害养殖生产的亲蟹培育、苗种培育、人工养殖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三疣校子蟹无公害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其他养殖方式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推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

饲料卫生标

NY5052

NY5071

NY5072

3亲蟹培育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无公害食品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1培育池条件

以室内水泥池为宜,三分之二池底铺沙10cm~15cm,水深0.8m以上。进排水、控温,充气、控光设施齐全。

3.2水质条件

海水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培育水质符合NY5052要求。用水要经过沉淀、过滤处理,盐度22~32。

3.3质量要求

选择自然海区健壮活泼、肢体完整、无外伤、经交配后个体重300g以上的雌蟹,抱卵蟹要求卵块轮廓完整。人工养成的种蟹控制在三代以内。3.4培育密度

5只/m2~6只/m2,抱卵后控制在3只/m2以内。3.5越冬管理

水温13C左右人池,投喂优质鲜活饲料并适量换水,水温降至8C后潜沙进人越冬期,此时保持水温稳定,不投饲,少换水,避光,减少干扰。3.6强化培育

视生产需求确定升温促熟时机,每天升温0.5℃,至18℃~19℃恒温,按体重的5%~8%足量投喂贝肉、沙蚕等优质鲜活饲料,及时清除残饵,换水、充气,保持水质清新。4苗种培育

4.1育苗用水

NY/T5163—-2002

按3.2执行。

4.2育苗池

室内水泥池或大型玻璃钢水槽,面积宜20m2~50m,水深1.5m~2.0m,有进排水、控温、控光和充气设施。

4.3布苗方法和密度

将卵色呈灰黑色、胚体心跳达150次/min以上的亲蟹,经消毒处理后,放人网笼或塑料箱中,移入育苗池内排幼,幼体密度以15×10*尾/m~25×10*尾/m为宜。4.4幼体培育

4.4.1水温控制

布苗水温19℃~20℃,Z期~Z期20℃~24℃,大眼幼体期24℃~25℃,日温差不超过1℃,发育至仔蟹I期后逐渐降低温度至放养水温。4.4.2饲料投喂

Z,期投喂硅藻类,金藻类等单胞藻和轮虫,乙?期~Z。期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大眼幼体和仔蟹投喂卤虫成体、贝虾鱼肉碎末等,全程也可投喂专用配合饲料,并符合NY5072要求。日投喂4次~8次。

4.4.3水质管理

视水质情况更换池水,充气增氧,使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Z.期后,可实行倒池和分池。4.4.4病害防治

对培养用水进行沉淀、过滤,消毒,提倡使用紫外线、奥氧等物理方法消毒处理;预防药物的使用应符合NY5071要求,提倡使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4.4.5设置隐蔽物

进人大眼幼体后期,应设置网片、蛎壳等隐蔽物,以防自残。4.5苗种出池

仔蟹I期一期即可出池。可用筛网捞取和集苗箱出苗。5人工养殖

5.1养殖环境

要求潮流畅通,无污染,交通方便;水源符合GB11607要求,盐度15~34:沙泥底或泥沙底质。5.2养殖设施

5.2.1池塘

面积0.3hm~2.0hm、水深1.5m以上为宜,设进排水闸门、拦网等。5.2.2精养沙池

面积200m~500m2、水深0.5m以上为宜,池底铺沙10cm~15cm,设置统一的进排水沟。5.2.3低坝高网塘

面积0.3hm2~1.0hm\,有排水闸门.堤上四周围网高于当地最高潮位0.8m~1.0m,网片下沿深埋泥下30cm~50cm,退潮后能蓄水0.6.m~1.0m。5.3放养前准备

5.3.1清淤整池

收获后清除过厚淤泥,曝晒塘底,整修沟垄、塘埋、闸门,沙池须反复冲洗沙层。5.3.2消毒除害

放养前对养殖塘进行除害消毒处理,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要求。常用药物及使用方法见附录A。

5.3.3设置隐蔽物

NY/T51632002

有条件的池塘,池底适量铺沙,并设置陶罐、瓦简、网片、树枝、竹条等,便于隐蔽栖息。5.3.4进水培养基础饵料

放苗前15d,用网孔尺寸0.25mm筛绢过滤进水30cm~50cm,施肥培养基础饵料。肥料可根据当地水质选择使用,一般施氮肥2mg/L~4mg/L、磷肥0.2mg/L~0.4mg/L,或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100mg/L~200mg/L,使水色呈现黄绿色或黄褐色。施有机肥建议采用挂袋、投袋方法,并视水色情况适量注水或追肥。

5.4苗种放养

5.4.1放养时间

4月~9月。

5.4.2放苗条件

水温16℃以上,水深0.6cm~0.8cm,透明度30cm40cm。大风暴雨天不宜放苗。5.4.3苗种来源

人工蟹苗和自然蟹苗。

5.4.4苗种选择

5.4.4.1苗种质量

选体型正常、肢体完整、个体健壮、爬行迅速、反应灵敏、无病无伤的青壳蟹苗。5.4.4.2人工蟹苗

宜选4月~6月份蜕壳1d~2d后的1期~Ⅱ期规格整齐的幼蟹,规格3.6×10°只/kg~1.6×10只/kg。

5.4.4.3自然蟹苗

宜在6月一9月份选购就近海域捕获的,规格基本一致的自然幼蟹。5.4.5苗种运输

人工蟹苗可用聚乙烯塑料袋(40cm×70cm)充氧运输,每袋装苗50g~100g。规格大的幼蟹用苗箱和竹筐等运输,容器内放置团状网衣、水草等栖息物,运输途中适当浇淋海水:运输时间较长的用活水船、车,必要时采用控温措施。自然蟹苗规格大于50g以上,宜采用捆绑鳌足后运输。5.4.6中间培育

刚出场的人工苗和规格较小的早期自然苗宜进行中间培育。在小型沙池中培育或在养殖池一侧设置培育区,放养密度15只/m*~20只/m,并按蟹体重的100%~200%投喂经绞碎的鲜活饲料,经12d~20d培育至V期~M期(个体重1g~3g),放入池塘养殖。5.4.7放养密度

根据不同养殖方法和苗种规格确定放养密度。池塘专养的放养密度参见表1,与对虾、鱼类,贝类混养时,放养密度应相应减少。

苗种来源

人工蟹苗

中间培育苗

自然蟹苗

自然蟹苗

5.5养殖管理

5.5.1水质控制

5.5.1.1水质

表1放养密度表

规格/(只/kg)

3.6×10+~1.6×10

2800~300

2800--140

放苗密度/(只/hm

9.0×10*~7.5×10

4.5X104-3.0X10

5.2X10~3.7X10

3.0X10~1.5X10

NY/T5163—2002

水质符合NY5052要求,最适温度20℃~27℃C,盐度在15~34pH值7.8~8.6,溶氧量(DO)5mg/L以上,铵态氮(NH+-N)0.5mg/L以下,硫化氢(HS)0.1mg/L以下,化学需氧量(COD)和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mg/L以下,透明度在30cm40cm。5.5.1.2换水

视水质情况,适时换水。前期以添水为主,中、后期适当换水。高温或低温季节应提高塘内水位,暴后及时排去上层淡水。

5.5.1.3调控

每隔半个月,全池泼酒生石灰15mg/L,不定期投放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和底质。5.5.2饲料投喂

5.5.2.1饲料种类

为短齿蛤、红肉蓝蛤、寻氏肌蛤,鸭嘴蛤等低值贝类和海捕小杂鱼虾及专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质量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要求。5.5.2.2投饲量

不同生长阶段投喂鲜杂鱼虾饲料的参考量见表2,并根据天气,摄食情况作适当调整,大批蜕壳时要足量投喂。水温低于15℃、高于32℃时减少投饲量,8℃以下停止投喂。表2不同生长阶段投饲率表

生长阶段/期

规格/(只/kg)

3.6×10*~0.28×10

2800~300

300~140

140~30

注:日投饲率为每天投喂的饲料数量占池内蟹总重的百分比。5.5.2.3投饲地点和时间

日投何率/%

200~100

100~50

投喂地点选择在池塘四周的固定滩面上,早晚各投喂一次,傍晚占日总投饲量的70%。5.5.3雌雄配养

9月份以后梭子蟹进入交配期可起捕部分雄蟹,使雌雄比逐渐减少为3:1.5:1直至10:1。此时收购用于育肥精养的自然蟹,也按此进行雌雄配养。5.5.4病害防治

5.5.4.1预防措施

可采取以下措施:

8)干塘清淤消毒;

b)放养优质苗种:

c)合理投喂优质饲料:

d)改善水质和改良底质:

e)定期用生右灰15mg/L、漂白粉1mg/L~1.5mg/L二氧化氯0.5mg/L~0.6mg/L等消毒水体。

5.5.4.2治疗方法

发现病害及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要求。4

5.5.5防止自残

可采取以下措施:

a)设置隐蔽物:

b)选择同规格蟹苗:

c)投喂足量优质饲料:

d)保持透明度在30cm~~40cm

e)合理控制雌雄比例。

5.5.6日常管理

NY/T5163-2002

5.5.6.1越巡塘

每天凌晨和傍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水质变化,检查蟹的活动、摄食情况,检修养殖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5.6.2生长及理化指标测定

定期测定蟹的壳宽、壳长、体重等生长指标,测定水温、PH值、溶氧量(DO)等各项水质指标。5.5.6.3日常记录

建立生产档案,做好目常管理记录。5.5.7收获

5.5.7.1起捕季节

适时起捕雄蟹,一般在9月10月份,雌蟹宜在膏红肉肥时上市。5.5.7.2起捕方法

用流网、蟹笼、放水、干塘等方法。5.5.7.3暂养

有条件的,可将起捕的疆绑螯足后放人暂养池内待售。5.5.7.4运输

将商品蟹分雌雄、等级,用活水车或在冰水槽中浸泡3min~5min麻痹后包装运输。NY/T5163—2002

渔药名称

氧化钙(生石灰)

漂白粉(有效氯≥25%)

二氧化氯

茶籽饼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常用清塘药物及使用方法

表A.1常用清塘药物使用方法

用法与用量/(mg/L)

350~400

注:清塘用药后的废水排放应注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休药期/d

注意事项

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氟、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混用。

1.勿用金属物品盛装。

2.勿与酸、铵盐、生石灰混用。1.勿用金属物品盛装。

2.勿与其他消毒剂混用。

粉碎后用水浸泡一叠夜,稀释连渣全池泼酒。

NY/T5163-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行业标推

无公害食品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规范NY/T5163—200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泰皇岛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开本880×12301/16印张3/4字数14千字2002年8月第一版

2002年8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3000

书号:155066·2-14646定价8.00元网址bzchs.com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