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NY/T 5161-2002 无公害食品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以下是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涉及产品的总结:

检测项目

  • 水质检测: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氮、总磷
  • 饲料检测:包括饲料成分及污染物含量
  • 虹鳟鱼体内的化学物质及微生物:如药物残留、重金属、生物胺
  • 环境污染物:如水体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检测方法

  • 水质参数通常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水质检测方法,例如分光光度计法、化学滴定法等
  • 饲料检测一般通过实验室分析,包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进行成分分析和污染物检测
  • 生物体内检测需使用适当的样品采集和准备方法,后采用色谱法、酶联免疫法等
  • 环境污染物检测需依据具体污染物选择相应的标准分析方法

涉及产品

  • 虹鳟鱼及其相关产品,包括虹鳟加工产品
  • 用于养殖的饲料及添加剂
  • 养殖设备和用具的材料
  • 养殖水体及其周围环境介质
通过执行上述检测项目和方法,可以确保虹鳟养殖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符合无公害食品的标准要求。

NY/T 5161-2002 无公害食品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无公害食品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标准号:NY/T 5161-2002

标准类别:农业行业标准(NY)

发布日期:2002-07-25

实施日期:2002-09-01

标准状态:现行

NY/T 5161-2002 无公害食品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虹鳟(OncorhynchusmykissWalbaum)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环境条件、亲鱼选育、人工繁殖、鱼苗及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虹鳟的无公害养殖。NY/T5161-2002无公害食品虹鳟养殖技术规范NY/T5161-2002

NY/T 5161-2002 无公害食品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的部分内容

ICS65.1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5161-2002

无公害食品

2002-07-25发布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2002-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前

本标准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言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NY/T51612002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左中原、杨孟科、连晋、丁建华。黄燕平、蓝天慧、武雨欣、霍贵春。农

市场与经

济信息处

1范围

无公害食品

虹养殖技术规范

NY/T51612002

本标准规定了虹鳟(OncorhynchtusmyeissWalbaum)无公害淡水养殖中的环境条件,亲鱼选育、人工繁殖、鱼苗及鱼种培育、食用鱼饲养、饲料要求和鱼病防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虹鳟的无公害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摊。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SC/T1030.1—1999

SC/T1030.21999

SC/T1030.3—1999

SC/T1030.4—1999

SC/T1030.5—1999

SC/T 1030.61999

SC/T1030.7-1999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亲鱼培育技术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人工繁殖技术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虹尊养殖技术规范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鱼苗鱼种培育技术

池塘饲养食用鱼技术

网箱饲养食用鱼技术

虹鳟养殖技术规范配合颗粒饲料SC1036—2000虹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敏感期 sensitive period

鱼卵受精后,孵化积累温度在47℃~104℃期间,胚胎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感,这个时期叫做胚胎发育敏感期。

发眼卵 eyed egg

受精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胚体眼泡中形成有黑色素,肉眼可明显看到两个黑色眼点,即发眼。从眼点出现到孵出前的卵叫发眼卵。3.3

pelagic postlarva

上浮稚鱼

NY/T5161—2002

出膜后的仔鱼在卵黄囊被吸收三分之二时,渐渐从水底开始向上游动,这种行为称为上浮。从上浮到开口摄食的鱼苗称为上浮稚鱼。4、环境条件

水量充足。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NY5051的规定。周年水温应低于24℃。

5亲鱼选育

5.1亲鱼选择

5.1.1来源

亲鱼应来自国家确认的虹鳟良种场。5.1.2亲鱼质量

亲鱼应符合SC/T1030.1的有关规定,其种质应符合SC1036的规定。体质应健壮、无病、无伤、无畸形。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鱼。5.1.3繁殖年龄与体重

雌鱼3龄~5龄、体重0.9kg/尾以上雄鱼2龄~4龄、体重0.5kg/尾以上。5.2亲鱼培育

5.2.1饲养条件

5.2.1.1鱼池可使用水泥池或土池。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8~10:1,面积160m~400m2,水深0.8m~0.9m.注排水方便。

5.2.1.2亲鱼培育水温4℃~13℃,产卵前6个月不得超过12℃。5.2.2放养

放养量5kg/m2~10kg/m。雌雄可以混养,雌雄比3:1,产卵前1个月雕雄应分池何养。5.2.3投饲

日投饲率在产卵期间为亲鱼体重的0.3%,在产卵前1个月和产卵后1个月为亲鱼体重的0.5%,其他时间为亲鱼体重的0.7%,对初产亲鱼可适当加大投饲量。日投喂两次。5.2.4日常管理

5.2.4.1亲鱼培育池的池水交换量以2次/h为宜。溶解氧应保持在6mg/L以上,低于6mg/L时应及时增加注水量或采取其他增氧措施,其他参照SC/T1030.2的规定。5.2.4.2及时清除残饵、粪便,保持鱼池清洁,发现病鱼应及时治疗,死鱼应及时捞出并深理。6人工繁殖

6.1亲鱼成熟度鉴别

性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轻压腹部即有卵粒外流:性成熟的雄鱼轻压腹部即有精液流出。进人繁殖期应每隔5d一8d进行一次成熟度鉴别,对已成熟的雕鱼应及时采卵。6.2人工授精

采用人工挤压法采精和采卵。操作时,要擦干鱼体和器皿,防止水及排泄物的混人。采卵后需用等调液(配方见SC/T1030.3--1999中附录A)将卵洗净,然后按每1×10°粒卵加入10mL精液,快速搅拌均勾使精卵充分接触,再加人少量等调液,继续搅拌1min,然后清水冲洗1次一2次,漂去破卵和污物,静置30min~60min,待吸水膨胀后,经消毒放入孵化器中孵化,消毒用药应符合NY5071的规定。6.3孵化

6.3.1孵化设备

使用桶式或槽式孵化器,其构造参照SC/T1030.3。2

6.3.2放卵密度

参照SC/T1030.3的规定。

6.3.3孵化条件

NY/T5161--2002

6.3.3.1应避光、防震。

6.3.3.2水质清澈,无杂质和悬浮物,溶氧高于6:5mg/L,水温应低于13C,最适孵化温度为9℃。6.3.4孵化管理

6.3.4.1保持水流畅通,定期消毒,控制水霉菌着生,消毒用药应符合NY5071的规定。6.3.4.2胚胎发育敏感期内卵应保持静置状态。鱼卵发眼后,应及时栋出死卵。6.4发眼卵运输

发眼卵采用干法运输,操作应符合SC/T1030.3的规定。6.5出苗及管理

破膜后将仔鱼移入饲育槽中,严格分离卵膜和仔鱼,调整水量,保证溶氧充足,同时清除死苗,保持清洁卫生。

鱼苗和鱼种培育

7.1鱼苗培育

7.1.1~饲养条件

7.1.1.1饲育槽和培育池。饲育槽构造见SC/T1030.3;培育池规格为长15m、宽2m,或长30m、宽3m。培育池应设置在上水流处,并联排列.水深控制在0.2m。7.1.1.2培育最适水温10℃~12℃,每1×10尾鱼苗注水量为1L/s。7.1.2鱼苗质量

应为体质健壮的上浮稚鱼。

7.1.3放养

上浮稚鱼在饲育槽内的放养密度为10000尾m,培育两周后移人培育池,放养密度为5000尾/m。

7.1.4投饲

7.1.4.1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作为开口饲料,饲料粒径0.3mm~0.5mm。7.1.4.2当上浮稚鱼为槽内总鱼苗的半数时,开始投饲。7.1.5日常管理

勤刷闸门,及时捡出死苗,定时清污,保持水流畅通和良好的池水环境。7.2鱼种培育

7.2.1饲养条件

7.2.1.1培育池以长方形为宜,面积为60m~160m水深控制在0.3m~~0.4m。7.2.1.2最适水温16℃~18℃,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4℃。7.2.2鱼种质量

游泳活泼,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无畸形。同一池的鱼种规格要整齐。7.2.3注水量和放养密度

注水量和放养密度按照SC/T1030.4的规定。7.2.4投饲

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饲料粒径应与鱼种口径相适应。投饲应定时、定量。日投饲率及日投饲次数参照SC/T1030.4的规定。

7.2.5日常管理

定期筛选,分级饲养,其他见7.1.5。3

NY/T5161—-2002

8食用鱼饲养

8.1池塘饲养

8.1.1饲养条件

8.1.1.1池塘以长方形为宜,长宽比为8~10:1。每个池塘面积不宜超过200m;水深0.6m~0.8m,池塘以并联排列为宜。

8.1.1.2适宜水温12℃~20℃,最适水温16℃~18℃,最高水温不得超过24℃。8.1.1.3池水交换率应在2次/h以上+流速保持0.02m/s~0.16m/s。8.1.2鱼种放养

放养鱼种的质量和规格按SC/T1030.5执行,放养量应根据注水量、池水交换率和饲养水平而定。8.1.3饲养管理

8.1.3.1投喂应防止饱食或过量。日投间率可参照SC/T1030.5的规定。8.1.3.2水中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以上,氨氮应控制在0.0075mg/L以下。定时清污,保持池水环境卫生。

8.2网箱饲养

8.2.1饲养条件

8.2.1.1河流、湖泊、水库及发电型水库下游排水形成的冷水区域均可进行网箱饲养,水深宜大于2ma

8.2.1.2水温要求见8.1.1.2。

8.2.2网箱设置

8.2.2.1网箱形状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体积50m以上,网目尺寸5.6mm30mm,盖网网日尺寸15mm~20mm。

8.2.2.2用毛竹或钢管作浮架,浮桶可用金属或硬塑料桶,总浮力为网箱材料总质量的2倍以上。8.2.2.3网箱间距应大于2m,网箱吃水深度应大于1.5m.箱底与水底距离应大于0.5m。8.2.3鱼种放养

按照SC/T1030.6执行。

8.2.4饲养管理

8.2.4.1投放鱼种2d~3d后开始投喂,投喂应在上水头进行。投饲率可参照SC/T1030.6的规定。8.2.4.2经常检查网衣及浮桶是否有漏洞,并及时刷洗附着物,在大风或洪水季节应加强巡查。9

饲料要求

9.1饲料质量

应符合SC/T1030.7的规定。

9.2饲料安全限量

饲料安全指标限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10鱼病防治

10.1预防

10.1.1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0.1.2发眼卵、鱼苗、鱼种和亲鱼的引进要严格进行检疫和消毒。10.1.3池塘和工具应严格消毒。10.1.4根据虹鳞的生活习性和发病规律,创造良好的养殖条件,实行生物预防和健康养殖。10.2治疗

10.2.1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见表1。10.2.2渔药的使用和休药期按照NY5071的有关规定。表1虹鳟常见鱼病的防治方法

疾病类别

传染性胰脏坏死症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

细菌性鳃病

烂鳍病

弧菌病

病疮病

肠炎病

水霉菌病

三代虫病

锚头病

防治药物

聚维酮碘(有效碘1%)

聚维酮碘(有效碘1%)

磺胺-6-甲氧嘧嚏

(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

磺胺嘧啶(磺胺哒嗪)

土霉素

磺胺嘧啶(磺胺哒嗪)

大蒜素粉(含大蒜素10%)

磺胺甲基异嘎噬(新诺明、新明磺)高锰酸钾

氯化钠(食盐)

氯化钠、小苏打合剂

氯化钠(食盐)

高锰酸钾

用法与用量

NY/T 5161—2002

发眼卵浸浴:30mg/L~~50mg/L5min~15min发眼卵浸浴:30mg/L~50mg/L,5min~15ming口服:50mg/kg体重~200mg/kg体重,连用4d~6d:第一天药量加倍。

口服:100mg/kg体重,连续给药4d。第一天药量加倍。口服:50mg/kg体重~80mg/kg体重连用4d~6d。口服:100mg/kg体重,连用5d.第一天药量加倍。口服,200mg/kg体重,连续投喂4d~6d口服:100mg/kg体重,连用5d~7d.第一天药量加倍。浸浴:10mg/L.1h

没浴:

幼鱼1%,20min。

成鱼1%.1h;1.5%.30min2.5%.10min。浸浴:氯化钠25mg/L+小苏打25mg/L,1h。浸浴:3%~5%60~90s

浸浴:10mg/L~20mg/L15min~30mineNY/T5161-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行业标准

无公害食品虹鳟养殖技术规范

NY/T5161--2002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各地新华书店经售印张3/4字数13千字

开本880X12301/16

2002年8月第一版2002年8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3000

书号:155066·2-14644定价8.00元网址bzcbs.com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