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GB 12734-2003 汽车同步带》中,提到了一些相关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类型。以下是详细说明:

检测项目

  • 同步带的尺寸测量:包括带宽、带高、齿距等的测量。
  • 同步带的拉伸性能测试:评估带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 同步带的屈曲疲劳性能测试:检测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 耐油性和耐热性测试:评估同步带在特殊环境中的表现。
  • 噪声测试:测量带在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水平。

检测方法

  • 尺寸测量:使用测量工具,如游标卡尺或专用测量装置,进行精确测量。
  • 拉伸性能测试:通过拉伸试验机,施加一定的拉力,记录断裂点的力值和伸长率。
  • 屈曲疲劳性能测试:在特定的弯曲试验机上进行反复弯曲,记录其疲劳寿命。
  • 耐油性和耐热性测试:将同步带在油中或高温下浸泡一定时间,检查其物理特性的变化。
  • 噪声测试:通过声级计或噪声测量设备,在实际运作条件下进行测量。

涉及产品

  • 用于各种汽车发动机的同步带,主要用于曲轴和凸轮轴之间的传动。
  • 应用于其他汽车辅助系统中的同步带,如水泵、发电机等装置。

上述内容为标准中涉及的主要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类型,具体的信息还需参考标准文件中的详细条款和章节。

GB 12734-2003 汽车同步带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汽车同步带

标准号:GB 12734-2003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1-02-01

实施日期:2004-06-01

标准状态:现行

GB 12734-2003 汽车同步带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汽车发动机驱动凸轮轴、燃料喷射泵和平衡轴等的同步带(以下简称带)的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及疲劳寿命。GB12734-2003汽车同步带GB12734-2003

GB 12734-2003 汽车同步带的部分内容

本标准的第8.5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GB12734—2003

本标准对汽车同步带的尺寸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9010:1997《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

本标准与原标准GB/T12734—1991《汽车同步带尺寸》的主要技术差异:本标准的尺寸部分在原标准梯形齿ZA型、ZB型尺寸的基础上增加了圆弧齿ZH型、YH型、ZR型、YR型、ZS型、YS型的尺寸。-GB/T12734一1991只是汽车同步带尺寸,本标准增加了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耐臭氧性能、耐低温性能和疲劳寿命。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12734-1991。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化学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化学工业胶带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大众橡胶有限公司、宁波伏龙同步带有限公司和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惠颜、陆红芬、项雪薇、林秋志、卢继敏、辛永录。1范围

GB 12734—2003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汽车发动机驱动凸轮轴,燃料喷射泵和平衡轴等的同步带(以下简称带)的尺寸、物理机械性能及疲劳寿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690—1992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eqvISO1817:1985)GB/T10716—2000汽车同步带物理性能试验方法(eqvISO12046:1995)GB/T18183—2000汽车同步带疲劳试验方法(eqvISO10917:1995)ISO9011:1997同步带传动汽车同步带轮3带型号

下列汽车同步带型号是标准化的:ZA型:梯形齿;

ZB型:梯形齿;

ZH 型:圆弧齿,H 系列;

YH型:圆孤齿,H系列;

ZR型:圆弧齿,R系列;

YR型:圆弧齿,R系列;

ZS型:圆弧齿,S系列;

YS型:圆弧齿,S系列。

4标记

用数字和字母按以下顺序表示带的标记:a)表示齿数的数字;

b)表示节距的字母;

c)表示齿形的字母;

d)表示以毫米为单位的宽度的数字。示例:

齿形—

宽度(mm)

GB12734-2003

尺寸及其极限编差

5.1ZA型和ZB型梯形齿带带齿尺寸ZA型和ZB型梯形齿带齿公称尺寸如图1和表1所示。图1ZA型和ZB型梯形齿带齿公称尺寸(侧视图)表1ZA型和ZB型梯形齿带齿公称尺寸名

齿节距/mm

齿形角/度

带高/mm

节线差/mm

齿根圆角半径/mm

齿顶圆角半径/mm

齿高/mm

齿宽/mm

5.2ZH型和YH型圆弧齿带带齿尺寸号

ZH型和YH型圆弧齿带齿公称尺寸如图2和表2所示。5.3ZR型和YR型圆弧齿带带齿尺寸ZR型和YR型圆孤齿带齿公称尺寸如图3和表3所示。5.4ZS型和YS型圆弧齿带带齿尺寸ZS型和YS型圆弧齿带齿公称尺寸如图4和表4所示。ZA型

齿节距

节线差

齿根圆角半径

齿半径

齿心下移量

齿根半宽

图2ZH型和YH型带齿公称尺寸(侧视图)表2ZH型和YH型带齿公称尺寸

公称尺寸/mm

图3ZR型和YR型带齿公称尺寸(侧视图)GB12734—2003

GB12734—-2003

齿节距/mm

齿形角/度

带高/mm

节线差/mm

齿根圆角半径/mm

齿高/mm

齿宽/mm

齿形因子

齿节距

节线差

齿根圆角半径

齿顶圆角半径

齿半径

表3ZR型和YR型带齿公称尺寸

图4ZS型和YS型带齿公称尺寸(侧视图)表4ZS型和YS型带齿公称尺寸

公称尺寸

公称尺寸/mrm

5.5带节线长及极限偏差

GB12734—2003

带节线长L,由带齿数和齿节距P.相乘而得到。带节线长应由有关方面协商确定。节线长极限偏差如表5所示。

5节线长极限偏差

节线长范围

382505

506762

763991

9921220

1 221p1 524

1 525L,≤1 782

1 783≤L,2 030

2 0312 286

2 287L,2 544

5.6带宽及极限偏差

带宽应由有关方面协商确定。带宽极限偏差如表6所示。表6带宽极限偏差

带宽范围

注:对于特殊应用,可用较小的极限偏差。6节线长测量

6.1测量装置

L,<840

节线长极限偏差

节线长范围中的带宽极限偏差

Lp≥840

同步带应安装在包括下列部分的测长装置上测量节线长(见图5)。测量力F

中心距

图5节线长测量装置

6.1.1带轮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两个相等直径的带轮,带轮的要求由表7和ISO9011规定,带轮的型号和带的型号一致,并具有标准齿槽尺寸。带轮尺寸极限偏差应附合表7、表8、表9或表10要求。个带轮能在固定轴上自由转5

GB12734—2003

动,另一个带轮能在游动轴上自由转动,以使中心距可变。6.1.2测量力施加装置

测量力通过该装置施加于游动带轮上。6.1.3中心距测量装置

该装置在测量两带轮中心距时应具有所需精度,以检验该中心距是否符合所要求的极限偏差(中心距极限偏差等于表5所示节线长极限偏差的一半)。表7带节线长测量用带轮

带型号

ZA、ZB、ZH、ZS

齿数Z

节圆周长/mm

外径d./mm

59.266±0.013

54.651±0.013

59.138±0.013

54.522±0.013

径向/mm

注;只要两带轮直径相等,并且带轮直径比表7规定值大,那么也可用其他直径的带轮。6.2 测量力计算

测量力F,按公式计算:

ZA、ZB、ZH、YH、ZR和YR型用式(1)计算;ZS和YS型用式(2)计算:F, = (b, X 29) - 100

F. = 1 020 × (b,/25)1.14

式中:

bs—带宽,单位为毫米(mm);F,——测量力,单位为牛顿(N)。6.3程序

轴向/mm

(1)

在测量同步带节线长时,先将带至少转动两圈,以使之与带轮正确啮合并使测量力平均分配在带的两直段上。

带的节线长等于一个带轮的节圆周长加上两倍的所测中心距。6.4带与带轮和轮槽的尺寸及间隙如图6至图11和表8至表11所示。带轮

图6ZA和ZB型带与带轮的间隙(见表8)6

最小间隙cm/mm

表8ZA和ZB型轮槽尺寸(见图6)hg/mm

2.68±0.1

0.85±0.1

1.23±0.1

0.85±0.1

1.23±0.1

图7ZH和YH型轮槽尺寸(见表9)

图 8ZH和 YH 型带与带轮的间隙(见表 9)表9ZH和YH型轮槽尺寸(见图7和图8)a

1)齿侧弧半径不适用于ZH型。

最小间隙

表10ZR和YR型带与带轮的间隙(见图9)型

齿数2

最小间隙/mm

注:轮槽尺寸由ISO9011:1997规定的齿条刀具确定,见图9和表3所示。e/度

GB12734—2003

单位为毫米

GB12734—2003

图9ZR和YR型带与带轮的间隙(见表10)带轮外径

图10ZS和YS型轮槽尺寸(见表11)t

图11ZS和YS型带与带轮的间隙(见表11)表11ZS和YS型轮槽尺寸(见图10和图11)最小间隙

单位为毫米

7横向摆动测量

7.1装置

用第6章和图5规定的相同装置来测量同步带的横向摆动,测量力按6.2规定。7.1.2带轮

槽数和槽尺寸按6.1.1和表7规定。GB 12734—2003

将固定带轮(主动轮)两侧作成挡边,两挡边的间距()至少比被测带宽2mm。游动带轮没有挡边,带轮宽至少比主动轮两挡边的间距宽25mm(见图12)单位为毫米

2(最小值)

固定主动轮

7.2测量装置

转动方向

带标志

摆动传感器

图12横向摆动测量装置(俯视图)T+25

游动轮

机械(或者光学)传感器安装在距游动轮中心线125mm处,且应安装在带的进入游动轮的一边。可用单个传感器,也可在带的两侧各安装一个传感器。注:长度不大于690mm的带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传感器的安装位置。7.3程序

将带安装在图12所示的测量装置上。带的标志应如图12中的那样,从测量装置的上方即可看到。将传感器安装在距无边游动轮中心线125 mm的带侧面,将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至少两圈,以使带对于挡边来讲处于稳定位置。随着带的转动,带边会发生相对于传感器的轴向移动。与挡边接触的那一侧带边的横向摆动由安装在该侧的传感器测出。

7.4结果

传感器可应测出全摆动范围,而且能手动或自动记录精确到0.1mm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方法对带只提供一个横向摆动测量值。注:显然这里作为横向摆动而记录的读数是由静态参数(或称尺寸参数)“宽度变量”和动态参数横向摆动”这两部分组合而成的。其标准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8要求

8.1外观质量

8.1.1同步带的工作面应具有等间距的饱满梯形齿或圆孤齿,包布不得有折叠或破损现象。8.1.2同步带的背胶和齿胶不得有裂纹、海绵状和气泡,也不得有妨碍使用的凹坑、伤痕等缺陷。8.1.3同步带不得有扭曲现象。

8.2物理性能

同步带物理性能要求如表12所示。9

GB 12734—2003

带背硬度/(部尔A)

拉伸强度/(N/mm)

齿体剪切强度/(N/mm)

包布粘合强度/(N/mm)

芯绳粘合强度/N

供货状态下

不小于750

不小于60

不小于6.5

不小于400

同步带物理性能

耐高温性

(110±2)℃×70 h

变化范围0~+7

不小于 750

不小于60

不小于3.5

不小于400

耐油性

GB/T 1690 1号油

(100±2)℃ ×22 h

变化范围 0~ —15

不小于700

不小于50

不小于4.5

不小于400

注:1拉伸强度表示值为环形同步带。非环形拉伸应用表中取值除以2。注:2如有特殊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8.3耐臭氧性能

带经臭氧性能试验后,带体不允许出现裂纹。8.4耐低温性能

带经低温性能试验后,带体不允许出现裂纹。8.5疲劳寿命

耐水性

100℃(开水)×3h,

(25±5)℃(水)×30 min

变化范围 0~+7

不小于600

不小于50

不小于4.5

不小于300

同步带的疲劳寿命试验按GB/T18183规定进行时,试验负载及疲劳寿命时间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当按GB/T18183附录A进行时,疲劳寿命应不小于200h。9试验方法

9.1带的带背硬度按GB/T10716规定进行检验。9.2带的拉伸强度按GB/110713规定进行检验。9.3带的齿体剪切强度按GB/T10716规定进行检验。9.4带的包有粘合强度按GB/T10716规定进行检验。9.5带的芯绳粘合强度按GB/i0716规定进行检验。95带的耐高温性能按GB/T1C716规定之程序进行检验。9.7带的耐润性按GB/T10716规定之程序进行检验。9.8带的耐水性按G3/T10716规定进行检验。带的耐臭氧性能按GB/T10716规定进行检验。9.9

带的耐低温性能按GB/T10716规定进行检验。带的疲劳寿命按GB/T18183或其附录A规定进行检验。10检验规则

10.1同步带的各项性能试验应虫制造厂的质检部门进行。10.2每条同步带出厂前,应逐条进行外观检验和长度检验。1C.3同种型号、同种材质的同步带以不多于5000条为一批,在每批产品中应抽出足够样品进行齿形和物理性能试验(除臭氧试验、耐高温、耐低温、耐油、耐水和疲劳寿命试验外),月产量不足5000条的,每月检查一次。耐臭氧试验、耐高温、耐低温、耐油、耐水和疲劳寿命试验每半年检查一次。如需方有特殊要求,可通过协商决定。

GB 12734—2003

10.4试验中有不合格项目时,应在该批同步带中另取双倍试样进行不合格项目的试验。如复检项目仍有一个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11标志、包装和购运

11.1标志

同步带必须有水洗不掉的明显标志。包括以下内容:a)型号;

b)规格;

c)制造厂家商标和厂名;

d)制造年月日(或其代号);

e)标上“严禁曲折”字样。

11.2包装

根据同步带的尺寸型号、体积大小,分别采用适宜的包装箱进行包装,不得使带子过于弯曲(曲率半径≥30 mm)。不得折压。包装箱内应附有合格证。11.3贮存和运输

11.3.1同步带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要防止与酸、碱和油类等接触。11.3.2贮存时库房温度应保持在一18℃~+40℃之间。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11.3.3贮存期间要避免使同步带承受过大重量而变形,不得折压堆放,最好将同步带悬挂在弧形架子上或平整地放在货架上。要远离热源1m以外。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