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GB/T 15555.10-1995 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是针对固体废物中镍含量测定的标准规范。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产品的大致内容:

检测项目:
  • 镍含量的测定。
检测方法:
  •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是通过丁二酮肟与镍形成络合物,然后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来确定镍的浓度。
涉及产品:
  • 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各种固体废物中镍含量的测定,这些废物可能来源于工业生产、矿业开采、金属加工等领域。

以上是对标准内容的概述,更多的细节通常在标准的具体文本中有所体现,建议查阅标准原文以获取完整的信息。

GB/T 15555.10-1995 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标准号:GB/T 15555.10-1995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1995-03-28

实施日期:1996-01-01

标准状态:现行

GB/T 15555.10-1995 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镍的丁二酮肟(二甲基乙二醛肟)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含镍废渣浸出镍的测定。本标准检测浓度为0.1mg/L,测定上限为4mg/L。GB/T15555.10-1995固体废物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T15555.10-1995

GB/T 15555.10-1995 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固体废物镍的测定

丁二酮分光光度法

Solid waste-Determination of nickel--Dimethylglyoxim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GB/T15555.10—1995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固体废物浸出液中镍的丁二酮(二甲基乙二醛)分光光度法。1.2适用范围

1.2.1本标准适用于含镍废渣漫出液中镍的测定。1.2.2本标准检测浓度为0.1mg/L,测定上限为4mg/L。1.2.3铁、钻、铜离子干扰测定,加入Na2-EDTA溶液,可消除300mg/L铁、100mg/L钻及50mg/L铜,对5 mg/1.镍测定的干扰。若铁、钻、铜的含量超过上述浓度,则可用丁二酮-正丁醇萃取分离除去(见附录A)。

氰化物亦干扰测定。可在测定前于样品中加入2mL次氯酸钠溶液和0.5mL硝酸加热分解镍氰络合物。

2原理

在柠檬酸铵-氨水介质中,当有氧化剂碘存在下,镍与二丁酮作用,形成组成比为1:4的酒红色络合物,可于波长530nm处进行分光光度的测定。3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或同等纯度的水。3.1 硝酸(HNO,),p=1.40 g/mL。3.2 氨水(NH,·H,O),p=0.90 g/mL。3.3 高氯酸(HClO,),p=1.68 g/mL。3. 4 乙醇(C,H,OH),95%(V/V )。3.5次氯酸钠(NaOCI)溶液,活性氯含量不小于52g/L。3.6 正丁醇[CH:(CH2),CH,OH],Pza=0.81 g/mL。3.7硝酸溶液,1+1(V/V)。

3.8氢氧化钠溶液,c(NaOH)=2mol/L。3.9柠檬酸铵(NH,);CHsO,]溶液,500g/L。3.10柠檬酸铵[(NH,);C.H,C,溶液,200g/L。3.17碘溶液,c(12)=0.05mo1/L:称取12.7g碘片(I2),加到含有25g碘化钾(KI)的少量水中,研磨国家环境堡护冒1995-03-28批准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01-01实施

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GB/T15555.10-—1995

3.12丁二酮[(CH3)2C2(NOH)2]溶液,5g/L:称取0.5g丁二酮溶解于50mL氮水(3.2)中,用水稀释至100mL。

3.13丁二酮乙醇液,10g/L:称取1g丁二酮,溶解于100mL乙醇(3.4)中。3.14Naz-EDTA[C1oHiN,O.Na2·2H,O溶液,50 g/L。3.15氨水溶液,1+1(V/V)。

3.16氨水溶液,c(NH3·H,0)0.5mol/L3.17盐酸溶液,c(HCl)0.5 mol/L。3.18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士0.2:称取16.9g氯化铵(NH.C1),加到143mL氨水(3.2)中,用水稀释至250mL。贮存于聚乙烯塑料瓶中,4℃下保存。3.19镍标准贮备液100mg/L:准确称取金属镍(含量99.9%以上)0.1000g溶解在10mL硝酸溶液(3.7)中,加热蒸发至近干,冷却后加硝酸溶液(3.7)溶解,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3.20镍标准工作溶液,20.0mg/L:取10.0mL镍标准贮备液(3.19)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

3.21酚酸乙醇溶液,1g/L:称取0.1g酚酸,溶解于100mL乙醇(3.4)中。4仪器

常用实验室仪器及分光光度计。5步骤

5.1样品的保存

浸出液制备后应立即加入浓硝酸(3.1)酸化,至pH值1~2。保存时间不要超过一周。5.2空白试验:

在测定的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所用试剂及用量均与测定(5.4、5.5)中所用相同,测定步骤亦相同,但用10.0mL水取代试样。

5.3样品前处理

除非证明样品的消解处理是不必要的,可直接进行显色。否则按下述步骤进行处理。取适量试样(含镍不超过100μg)于烧杯中,加0.5mL的硝酸(3.1),置于电热板上,在近沸状态下蒸发至近干,冷却后,再加0.5mL的硝酸(3.1)和0.5mL的高氯酸(3.3)继续加热消解,蒸发至近干。用硝酸溶液(3.7)溶解,若溶液仍不清澈,则重复上述操作,直到溶液清澈为止。将溶液转移到25mL的容量瓶中,用少量的蒸馏水冲洗烧杯,按(5.4)进行显色。5.4显色

取适量试样(含镍不超过100μg),置于25mL容量瓶中并用水稀释至约10mL,用氢氧化钠溶液(3.8)约1mL使呈中性,加2mL柠檬酸铵溶液(3.9),1mL碘溶液(3.11),加水至约20mL,摇匀,加2mL丁二酮溶液(3.12)摇匀。加2mLNa2-EDTA溶液(3.14),加水至标线,播匀。放置5min。注:加入柠檬酸铵络合铁和锰,防止在氨碱性中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并可使显色液较快达到稳定。并不干扰测定,但使灵敏度稍有降低。

5.5测量

用10m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液,在530nm波长处测量显色液(5.4)的吸光度并扣除空白(5.2)所测的吸光度。

注:在室温低于20℃下显色时,络合物吸光度至少在1h内不变,否则络合物的吸光度稳定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因此,在此情况下,须在较短时间(15min)内显色测定,且试料测定与绘制校准曲线的显色时间尽量一致。5.6校准曲线的绘制

GB/T15555.10—1995

往6个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0、1.00、2.00、3.00、4.00及5.00mL镍标准工作溶液(3.20),并加水到10mL,加2mL柠檬酸铵溶液(3.9),以下步骤按(5.4)和(5.5)所述进行显色与测量。以测定的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扣除空白(零浓度)后的吸光度,与对应的标准溶液的镍含量绘制校准曲线。

结果的表示

浸出液中镍浓度c(mg/L)由回归方程或下式计算:式中:m—由校准曲线上查得的含镍量,μg;V-试料的体积,mL。

7精密度和准确度

7.1可参考GB11910《水质镍的测定丁二酮分光光度法》。7.2于镍渣漫出液(含镍12.5μg),加标10~20μg,其回收率在95%~103%之间。563

A1萃取分离

GB/T15555.10-1995

附件A

丁二酮-正丁醇萃取分离操作步骤(补充件)

A1.1置试料于100mL分液漏斗中,加2mL柠檬酸铵溶液(3.10)、2mL丁二酮乙醇溶液(3.13),摇匀。加-滴酚酸溶液(3.21),滴加氨水溶液(3.15)使溶液出现红色,再加1mL氯水-氯化铵缓冲液(3.18),加水至约30ml,摇匀。A1.2用10mL正丁醇(3.6)萃取1~2min,静止分层后,弃尽水相。A1.3用5mL氨水溶液(3.16)振摇30s,洗涤有机相一次,弃去水相。A1.4加入5mL盐酸溶液(3.17)振摇1~2min,反萃取镍。分层后将水相完全转入25mL容量瓶中,再用5mL水洗涤有机相-~次,合并水相。A2显色和测量

于25mL容量瓶中加约1mL氢氧化钠溶液(3.8)使呈中性,加0.5mL柠檬酸铵溶液(3.10),以下按5.4)和(5.5)步骤进行显色和测量。A3校准曲线的绘制

向6个100mL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0、0.50、1.00、2.00及2.50mL镍标准工作溶液(3.20)。以下按A1、A2步骤进行萃取分离,显色和测量,以测量的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扣除空白的吸光度,与对应的标准溶液的镍含量绘制校准曲线。注:浸出液的制备方法,参见GB/T15555.1-1995《固体废物总乘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附录B。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赋杏。

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564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