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聚酯全成分检测涵盖基础聚合物表征与辅助组分定量两大体系。基础聚合物分析包含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主链结构确认、特性粘度测定、端羧基含量测定及分子量分布解析四个维度。辅助组分检测涉及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抗氧化剂(受阻酚类)、阻燃剂(磷系/卤系)、着色剂(有机颜料/无机颜料)等12类添加剂的定性定量分析。

特殊项目包含单体残留物检测(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低聚物含量测定(环状三聚体至六聚体)、重金属迁移量测试(铅/镉/汞/铬)以及热分解产物监控(乙醛/苯系物)。针对再生聚酯材料需额外开展污染物筛查(油墨残留/微生物代谢物)与结晶度测定。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等热塑性聚酯及其共聚改性材料。具体涵盖纤维级切片(1.4-6.0dtex)、瓶片(食品接触级/工业级)、薄膜材料(双向拉伸/流延成型)、工程塑料(玻纤增强型/阻燃改性型)四大类制品。

特殊应用场景包含医疗器械用聚酯(ISO10993兼容性测试)、汽车内饰件用阻燃聚酯(FMVSS302标准)、食品包装材料(FDA21CFR177.1630合规性)及电子电器用耐候聚酯(UL94燃烧等级评定)。再生料检测覆盖物理法回收料与化学解聚再生料两种工艺路线。

检测方法

主链结构解析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核磁共振氢谱(1H-NMR)联用技术:FTIR用于特征官能团识别(1725cm⁻酯羰基峰),1H-NMR通过化学位移8.1ppm(芳环质子)与4.7ppm(亚甲基质子)积分比计算共聚物组成比例。

分子量测定执行ISO1628-5标准规定的乌氏粘度计法:以苯酚/四氯乙烷(3:2)为溶剂体系,在250.1℃恒温条件下测定特性粘度值ηinh,通过Mark-Houwink方程换算重均分子量。

添加剂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与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GC-MS用于挥发性增塑剂与抗氧化剂筛查(DB-5MS色谱柱程序升温),HPLC配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着色剂分离鉴定(C18反相柱梯度洗脱)。

检测仪器

热分析系统配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Q2000)与热重分析仪(TGA5500):DSC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熔融结晶行为(升温速率10℃/min),TGA在氮气氛围下进行热失重分析(温度范围30-800℃)。

元素分析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7000):配备Rh靶X射线管(50kV/1mA),通过特征X射线强度测定锑系催化剂残留量(检出限10ppm)。

微观形貌表征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U8010):配合能谱仪(EDS)进行断面形貌观察与无机填料分布分析(加速电压5kV,工作距离8mm)。裂解气相色谱仪(Py-GC/MS3030S)用于快速筛查未知添加剂组分:裂解温度设定600℃,DB-5MS色谱柱实现热分解产物分离鉴定。

检测服务流程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