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稻米质量评价体系包含基础指标与安全指标两大维度。基础指标涵盖外观品质与理化特性:碎米率测定采用图像分析法区分完整粒与破损粒;垩白度检测通过透射光栅系统量化胚乳透明度;千粒重测定执行GB/T 5499-2018标准;直链淀粉含量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

安全指标涉及重金属残留与生物污染:铅镉汞砷四大重金属按GB 5009.268-2016开展微波消解-ICP-MS联用分析;黄曲霉毒素B1采用HPLC-FLD色谱系统定量;农药残留执行GB 23200.121-2021规定的QuEChERS前处理-GC/MS/MS联用方案。

检测范围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籼稻、粳稻及糯米三大类原粮与成品粮的质量管控:原粮检测重点为田间污染物筛查与仓储稳定性评估;精米加工品需增加碾磨精度与食味值测定;即食型产品须补充菌落总数与大肠菌群检验。

特殊应用场景扩展检测项目:出口大米增加熏蒸剂残留(溴甲烷/磷化氢)专项分析;婴幼儿辅食原料需开展无机砷专项测定;功能型富硒大米执行GB 1903.22-2016硒含量验证。

检测方法

感官检验依据GB/T 5492-2017建立标准化观察环境:配备D65标准光源箱控制色差≤0.5NBS;气味鉴别采用密封瓶振荡嗅辨法;杂质识别使用0.5mm孔径分样筛分级称重。

理化分析严格遵循现行标准:水分测定执行GB 5009.3-2016直接干燥法(105℃±2℃恒重);脂肪酸值按GB/T 20569-2006采用无水乙醇浸提-氢氧化钾滴定;胶稠度测定参照GB/T 22294-2008建立碱性分散体系。

检测仪器

精密称量系统配置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量程220g/d=0.1mg)与真空干燥箱(控温精度±0.5℃)。成分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1100nm)与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消化温度420℃±5℃)。

痕量污染物检测配置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质量精度<3ppm)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出限≤0.01μg/kg)。辅助设备包括旋风磨(出料粒度≤0.5mm)、实验砻谷机(脱壳率≥95%)及食味计(味度值分辨率0.1)。

检测服务流程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