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标准《HG/T 3358-1987 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原ZB/T G51067-87)》是一种针对过氯乙烯防腐漆的行业技术规范,其明确规定了相关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该标准涉及的产品。以下是标准中提到的相关内容概述:

一、检测项目:

  • 外观:检测漆膜的颜色、光泽及表面状态。
  • 施工性能:包括施工时的流平性、遮盖力等。
  • 细度:测定漆膜粒子的细小程度。
  • 粘度:通过旋转粘度计或流出杯测定粘稠度。
  • 干燥时间:包括表干时间和实干时间。
  • 粘附性:测试漆膜与基材的附着能力(如采用百格法)。
  • 耐弯曲性:检测漆膜在弯曲下的裂损情况。
  • 耐冲击性:评估漆膜的强度和紧密附着能力。
  • 耐水性:测试漆膜在水中浸泡的性能。
  • 耐腐蚀性:包括耐酸性、耐碱性、耐盐雾性能等。
  • 固含量:测量涂料中固体组分的比例。

二、检测方法:

标准中规定了以下检测方法:

  • 外观:采用目测法或比色卡对比法。
  • 施工性能:参考相关施工指南,观察施工效果。
  • 细度:使用刮板细度计检测。
  • 粘度:使用旋转粘度计或流出杯检测。
  • 干燥时间:按 GB/T 1728 标准测定,分为表干和实干时间。
  • 粘附性:按 GB/T 9286(百格法)测试粘附性。
  • 耐弯曲性:采用标准弯曲试验装置测试。
  • 耐冲击性:使用冲击机进行测试,参照 GB/T 1732 标准。
  • 耐水性:将样板浸泡于水中,按规定时间和条件检查状态。
  • 耐腐蚀性:将样板置于酸、碱或盐雾中,观察腐蚀效果。
  • 固含量:通过称重法,计算干燥后涂料固体质量的百分比。

三、涉及产品:

该标准涉及的主要产品为过氯乙烯防腐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

  • 各色面漆:如灰色、红色、白色等,适用于金属、混凝土、木材等基材。
  • 底漆:提供良好的附着力和防腐层基础。
  • 中间漆:用于增加漆膜厚度和耐久性。

以上检测项目、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为用户在选购和使用过氯乙烯防腐漆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HG/T 3358-1987 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原ZB/T G51067-87)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原ZB/T G51067-87)

标准号:HG/T 3358-1987

标准类别:化工行业标准(HG)

发布日期:1987-02-04

实施日期:1987-05-01

标准状态:现行

HG/T 3358-1987 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原ZB/T G51067-87)的简介

HG/T3358-1987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原ZB/TG51067-87)HG/T3358-1987

HG/T 3358-1987 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原ZB/T G51067-87)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G51067—87

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

ChlorinatedPolyvinylChlorideAnticorrosivePaints

1987-02-0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1987-05-01实施

W1产品概述

1.1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

ZBG51067—87

代替HG2—625—74

该漆由过氯乙烯树脂、醇酸树酯、各色颜料、增塑剂和有机溶液等调制而成。1.2特性

漆膜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耐潮性。1.3用途

用于各种化工机械、管道、设备、建筑等金属或木材表面上,可防止酸、碱及其他化学药品的腐蚀。2技术要求

产品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漆膜颜色和外观

粘度(涂-4粘度计),s

固体含量,%

铝色、红、蓝、黑色

其他色

遮盖力(以干膜计),g/m2

深灰色

浅灰色

红色、黄色

深蓝色

干燥时间,min

柔韧性,mm

冲击强度,kg·cm

附着力,级

复合涂层耐酸性(浸30d)

复合涂层耐碱性(浸20d)

不小于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小于

不大于

符合标准样板及其色差范围,平整光亮30~75

不起泡、不脱落

不起泡、不脱落(铝色不测)

注:复合涂层耐酸性及耐碱性两项为生产厂保证项目,不作出厂检验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87-02-04发布1987-05-01实施

W.3实验方法

3.1漆膜颜色及外观

ZBG51067—87

按GB1729—79(1985年确认)《漆膜颜色及外观测定法》进行。3.2粘度

按GB1723—79《涂料粘度测定法》中乙法进行。3.3固体含量

按GB1725—79(1985年确认)《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中甲法进行。3.4遮盖力

按GB1726—79《涂料遮盖力测定法》中乙法进行。3.5干燥时间

按GB1728—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中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甲法进行。3.6硬度

按GB1730—79(1985年确认)《漆膜硬度测定法》进行。3.7柔韧性

按GB1731-79《漆膜柔韧性测定法》进行。3.8冲击强度

按GB1732—79《漆膜耐冲击测定法》进行。3.9附着力

按GB1720—79(1985年确认)《漆膜附着力测定法》进行。3.10复合涂层耐酸性

取一根长100mm,直径13~15mm的园柱形钢棒其一端为椭园形,另一端应有一小钩以备棒浸入硫酸溶液时悬挂用,在棒上以浸渍法涂复一道G06-4过氯乙烯底漆,二道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及一道G52-2过氯乙烯防腐漆,每涂一道后在60~65℃干燥1h,最后在60~65℃干燥2h,总厚度在70士10um之间,若复合层达不到规定厚度,应再涂清漆补足(干燥时间同上)。涂层干燥后,将棒的椭园形一端浸涂5mm长的石蜡,然后将钢棒悬挂于盛25%硫酸溶液的干燥器中,将干燥器盖紧。常温中放30d后,取出钢棒以清水仔细洗涤擦干,观察涂层结果。3.11复合涂层耐碱性

采用与复合涂层耐酸性相同的方法,制备漆膜,然后将钢棒悬挂于盛40%氢氧化钠溶液的干燥器中,将干燥器盖紧。常温中放20d后取出钢棒,以清水洗涤,擦干,观察涂层结果。4验收规则

4.1产品由生产厂的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并保证所有出厂产品都应符合本标准的技术指标。产品应有合格证,必要时另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4.2接收部门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对样品进行检验,如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规定时,供需双方共同按GB3186—82《涂料产品的取样》重新取样进行复验,如仍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规定时,产品即为不合格,接收部门有权退货。4.3产品按GB3186一82进行取样,样品应分两份,一份密封贮存备查,另一份作检验用样品。4.4供需双方应对产品包装及数量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包装有损漏,数量有出入等现象时,应即时通知有关部门。

4.5供需双方在产品质量上发生争议时,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执行仲裁检验。2

W.包装、标志、购存和运输

ZBG51067—87

5.1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密封的容器中、容器附有标签、注明产品型号、名称、批号、重量、生产厂名及生产日期。

5.2产品在存放时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绝火源、远离热源、夏季温度过高时应设法降温。

5.3产品在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日光曝晒,并应符合运输部门有关的规定。5.4产品在符合5.2、5.3条的贮运条件下自生产之日算起有效贮存期为一年。超过贮存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果符合技术要求,仍可使用。3

W.A1可采用喷涂法或刷涂法施工。ZBG51067—87

附录A

施工参考

(参考件)

A2适用喷涂施工,以X-3过氯乙烯漆稀释剂稀释。若施工场所的相对湿度大于70%时,可加入适量的F-2过氯乙烯漆防潮剂,以防漆膜发白。A3配套要求:与G06-4锌黄、铁红过氯乙烯底漆及G52-2过氯乙烯防腐漆配套使用。A4该漆附着力较差,如配套的好,可以弥补。若在6065℃烘烤1~3h,其各种机械能比硝基漆优越。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由涂料产品标准分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复审单位:大连油漆厂。本标准复审起草人:高启、张秀卿。4

W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