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检测项目
标准中提到的检测项目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具体内容以标准为准)2.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通常参考国家和行业标准,一般包括:3. 涉及产品
标准适用于自行车及其零部件的涂装中所使用的油漆和涂料。因此,涉及的产品包括:总结
标准《QB/T 1218-1991 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涵盖了油漆涂层在自行车应用中的多项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其内容涉及外观、硬度、附着力、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指标,是确保自行车质量的重要规范依据。标准名: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
标准号:QB/T 1218-1991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发布日期:1991-09-10
实施日期:1992-04-01
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规定了自行车零部件及其附件的油漆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标准G1335833593《自行车》规定的各类自行车的油漆件。QB/T1218-1991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QB/T1218-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自行车零部件及其附件的油漆术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QB/T 1218--1991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标准GB3583~3593《自行车》规定的各类自行车的油漆件。2术语
2.1漆膜油漆件表面已干燥的油漆薄膜。2.2流疤油漆件表面出现的流现象,致使漆膜厚薄不均,有时呈垂幕状。2.3龟裂漆膜表面形状不的裂纹。2.4皱皮油漆表面不平整,收缩成弯曲的棱脊。2.5桔皮形漆膜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桔皮形状。2.6测落油膜与基体或底漆失去附着力,而导致的脱离。2.7漏漆油漆件表面没有完全覆盖,出现部分底漆或基体的现象。2.8砂粒粘附在漆膜表面上的机械颗粒。3技术要求
3.1漆膜外观
3.1.1油漆件表面外观应色泽均勾,光滑平整,根据零部件的主次,将外观要求分成三类,应符合表1规定。表1
零部件类别
二类件
三类件
外观要求
正视面不允许有龟裂和明显的流疤、集结的砂粒、皱皮、溺漆等缺陷正视面不允许有龟裂和严重的流疤、皱皮、漏漆等缺陷不允许有漏漆和龟裂现象
3.1.2装饰和贴花端正、清晰。
3.2漆膜耐冲击强度
经冲击强度试验后,漆膜不得有剥落和龟裂现象。3.3漆膜抗腐蚀能力
将试件浸人标准的试验溶液中,经表2规定的时间和温度后,漆膜不得有剥落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1991-09-10批准722
1992-04-01实施
零部件类别
一类件
二类件
三类件
3.4漆膜硬度
QB/T 1218--1991
浸蚀时间/min
溶液温度/℃
将铅笔在漆膜表面划一段距离,用毛巾轻擦后目测,漆膜表面不应有划破现象。表3
零部件类别
一类件
二类件
4试验方法
4.1漆膜外观
用目测方法检验。
4.2漆膜冲击强度
4.2.1试验器具
4.2.1.1直径12.7mm,硬度为HRC62~66,表面清洁的钢球-粒。4.2.1.2内径为Φ18+℃″mm,长度为1500mm的无缝金属管一根。4.2.2将试件表面用干布擦净,置于工作台上进行试验。铅笔硬度
4.2.3冲击位暨:按零部件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分别规定。4.2.4将试验钢球从垂直置放于受试面上的金属直管的内孔中自由落下,冲击受试表面。每个试件在规定部位冲击一次,然后目测检验。金属管与水平面垂直度公差值在1500mm时为2.5mm。4.3漆膜抗腐蚀能力
4.3.1试验溶液要求
4.3.1.1溶液浓度:50g/L氟化钠溶液。4.3.2将试件表面的油污和杂质擦净,浸入备就的试验溶液中至表2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后取出,经清水洗净,毛巾擦干,30min后目测检验(车架前管两端2 mm内,前叉腿压扁处及表面碰伤部位不计)。4.3.3浸蚀部位:按零部件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分别规定。4.4漆膜硬度
4.4.1试验器具
4.4.1.1铅笔:H和HB绘图铅笔。4.4.1.2铅笔要求:铅笔切削长度为21mm,其中笔芯圆柱部分为(5~6)mm,要求笔芯截面积边缘无破碎或缺口。
4.4.2将试件表面杂质擦净。
4.4.3试验位置:按零部件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分别规定。4.4.4操作方法:铅笔与试件成45°角,如图1所示,施加均勾的压力,在受试部位上向前划6.5mm长度,目测其划痕长度。
附加说明:
QB/T1218—1991
铅笔移动方向
本标准由轻工业部质量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自行车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起草小组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沈德川、杨友康、陆志扬。724
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