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JB/T 5493-1991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其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检测项目:

  • 静态性能测试
  • 稳定性测试
  • 负载特性测试
  • 灵敏度测试
  • 耐压测试
  • 绝缘电阻测试
  • 温度特性测试
  • 抗干扰性能测试

检测方法:

  • 使用标准压力源进行传感器输出的压力校准,测量和分析传感器的静态性能。
  • 长时间加载后再次测量其输出,检测其稳定性和一致性。
  • 通过施加不同的负载,测试传感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响应。
  • 用校准设备测量传感器的灵敏度,即传感器输出变化与压力变化之间的关系。
  • 施加高于正常工作范围的压力,检测传感器的抗压能力。
  • 检查传感器的绝缘电阻,通常使用绝缘电阻测试仪进行测试,确保传感器的电气安全性。
  • 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测试传感器的输出,评估温度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
  • 使用干扰源进行测试,确保传感器在存在电磁或其他干扰时仍能正常工作。

涉及产品:

  • 工业用压力传感器
  • 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的压力测量部件
  • 液压和气动控制系统中的压力检测元件
  • 其他需要进行压力检测和监控的应用场合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确保了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在各种应用环境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JB/T 5493-1991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

标准号:JB/T 5493-1991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1-07-15

实施日期:1992-07-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5493-1991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及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敏感件为应变筒或应变膜片的电阻应变压力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JB/T5493-1991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JB/T5493-1991

JB/T 5493-1991 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标准

HB5493-91

航空钢制件渗碳、碳氮共渗、

渗层深度测定方法

1992—04—15发布

199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标准航空钢制件渗碳、碳氮共渗渗层深度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航空钢制件渗碳、碳氮共渗渗层深度的测定方法。HB5493-91

本标准适用于HB/Z159规定的航空产品渗碳、碳氮共渗钢制件渗层深度的检验。2引用标准

HB/Z159

航空用钢气体渗碳、碳氮共工艺说明书HB5172

GB9451

3试样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试样应从渗碳或碳氮共渗零件上切取,允许采用与零件同牌号、同炉渗碳或碳氮共渗的试样。测定面必须垂直于渗碳、碳氮共渗的工作表面或者近似工作表面(用维氏硬度法测量渗层深度等于或小于0.3mm的薄渗层时除外)。4测定方法

渗层深度测量方法有维氏硬度测定法、高倍组织测定法、低倍组织测定法及断口测定法,其中维氏硬度测定法是推荐方法和仲裁方法,低倍组织测定法和断口测定法仅用于炉前检验。5维氏硬度测定方法

5.1渗碳和碳氮共渗有效硬化层深度(DC)大于0.3mm,并且经热处理至最终硬度值后离表面三倍于有效硬化层处硬度小于450HV的零件,其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按下述方法进行。对于离表面三倍于有效硬化层处硬度大于或等于450HV的零件,经有关各方协议确定有效硬化层深度。可采用比550HV大的界限值(以25HV为一级)来测定有效硬化层深度。5.1.1有效硬化层深度:一般规定渗碳或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后,从零件表面到维氏硬度值为550HV处的垂直距离。测定硬度所采用的试验力为9.807N。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各方协议,也可采用3.923N到49.030N范围的试验力或用表面洛氏硬度计测量。洛氏硬度测定方法按HB5172执行。有效硬化层深度用字母DC表示,单位用毫米,有效数字为小数点以后二位。若采用其它航空航天工业部1992一04一15发布1992—05-01实施

HB5493—91

试验力或界限值时,则应在字母DC后指明。例如,DC49.03/575,表示采用49.03N的试验力测定,界限硬度值为575HV。5.1.2测量有效硬化层深度应根据图纸要求,在指定的部位进行。试样检测表面要求与硬度计试验台平行,并且经过磨光和抛光,在此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以避免检测表面的过热或边缘角度改变。5.1.3硬度压痕应在指定的宽度(W)为1.5mm的范围内,沿与表面垂直的一条或多条平行线上进行(见图1)。两相邻压痕间的距离(S)应不小于压痕对角线的2.5倍。从表面到各逐次压痕中心之间的距离差应不超过0.1mm(例如d2一d,小于或等于0.1mm)。测量表面到各压痕的积累距离的精度为士25um,各压痕对角线的测量精度为士0.5um。w

图1硬度压位置

除有关双方有持殊协议外,压痕一般应在9.807N试验力下作出,并用放大400倍左右的光学仪器测量。测量部位应经有关各方协商确定,并在磨抛过的检测面上两条带内进行。每个部位测定结果应绘制一条相对于表面距离的硬度变化曲线。根据上述绘制的每条曲线,分别测出从零件表面到硬度值为550HV处的垂直距离。如果这两个数值的差小于或等于0.1mm,则取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有效硬化层深度;如果差值大于0.1mm,则应重复试验,直到确认试验没有问题后,如实给出试验数值。5.1.4当有效硬化层深度已有大致确定时,可采用下述内插法作为常规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量方法:

在零件某一垂直截面上,距表面d,和d,的距离处,至少各打五个压痕。d,和d2分别为大于和小于确定的有效硬化层深度(见图2)。(d,一d,)值应不超过0.3mm。有效硬化层深度由下式给出:

DC = d, + (d:- d,) (H - H s)H,-H2

式中:H:确定的硬度值:

H,、H2---d:、d2处硬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见图3)。2

HB5493-91

硬度测量点的位置

至表面距商,mm

图3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数学图解

5.2有效硬化层深度小于或等于0.3mm的零件,按照GB9451有关规定执行。6高倍组织测定法

6.1低碳钢及低碳合金钢等渗碳、碳氮共渗后,可以用空冷、淬火加回火、不完全退火或退火等状态的试样,抛光后一般在3%~5%硝酸酒精中腐蚀15~25s,在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测定,渗层深度为相当于平衡状态下组织的过共析加共析加二分之一过渡区之总和。3

HB5493-91

低碳钢及低合金钢等一般以退火状态测定。例如:12CrNi3A,12Cr2Ni4A渗碳零件于850±10℃保温20~60min,随炉冷至400℃以下出炉,典型图片如图4~5所示。18Cr2Ni4WA钢一般以等温淬火状态测定。等温淬火规范为860士10℃加热,280士5℃等温,等温时间5~10min,立即水冷。二分之一过渡区相当于50%等温马氏体处。典型图片如图6所示。

渗碳层

HB5493—91

渗碳层

HB5493—91

渗碳层

c)淬火十回火

12CrNi3A钢不同状态下渗层深度测定典型图片图4

HB5493-91

渗碳层

遂碳层

HB5493-91

HB549391

渗碳层

c)淬火+回火×100

图512Cr2Ni4A钢不同状态下渗层深度测定的典型图片9

HB5493-91

渗碳层

等温淬火

现行

相关推荐

北检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检 官方微视频
北检 官方抖音号
北检 官方快手号
北检 官方小红书
北京前沿 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