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在标准《JB/T 5577-2002 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 测定方法》中,包含了多个相关的检测项目以及对应的检测方法,同时也涉及了一些具体的产品类型。虽然标准的详细内容较为专业和技术性,但以下是该标准中可能涉及的一些主要内容:

检测项目:

  • 光学性能检测:包括透镜的透光率、聚焦精度以及成像清晰度等。
  • 机械性能检测:包括设备的稳定性、操作部件的精密度等。
  • 电子性能检测:主要针对投影器的电源稳定性、电子组件的寿命等。
  • 环境适应性检测:包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性能,如温度、湿度等影响。

检测方法:

  • 透光率测试:使用光学透射率测定仪器进行。
  • 聚焦精度测定:使用标准测试图像进行测试,并通过观察或光电设备测量。
  • 机械精密度测量:通过精密测量工具(如千分尺、卡尺)进行检测。
  • 电源稳定性测试:使用稳压电源以及负载测试设备。
  • 环境测试:通过恒温恒湿试验箱进行不同环境条件的模拟测试。

涉及产品:

  • 标准工业投影仪
  • 便携式投影设备
  • 高精密度投影仪
通过上述检测项目和方法,确保透射式投影器的性能满足行业和用户的需求。这些检测确保投影设备在多种使用条件下都能保持优良的性能。

JB/T 5577-2002 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 测定方法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 测定方法

标准号:JB/T 5577-2002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2002-07-16

实施日期:2002-12-01

标准状态:现行

JB/T 5577-2002 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 测定方法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透射式投影器的有效光通量,银幕照度均匀度,画面畸变,最大有效投影抑角和投影台面温升的测定方法。JB/T5577-2002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测定方法JB/T5577-2002

JB/T 5577-2002 透射式投影器性能特性 测定方法的部分内容

ICS37.04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5577—2002

代替JB/T5577.1—1991,JB/T5577.2~1991透射式投影器

性能特性

测定方法

Overhead projectors--methods for measuringperformancecharacteristics

2002-07-16发布

2002-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测试条件..

4.1环境条件,

4.2预处理

4.4投影器试验条件

5有效光通量(光输出)的测量和计算6照度均匀度的计算

画面跨变的测量与计算

8最大有效投影仰角的测量与计算8.1最大有效投影仰角的确定

8.2最大有效投影仰角的测量和计算9投影台面温升的测量和计算

附录A(资料性附录)透射式投影器投影仰角计算公式推导,图!银幕薪上面面尺寸及光测量点位置图2测画面畸变用正方形图案投影在银幕上的影像示意图图3投影仰角示意图

JB/T55772002

JB/T55772002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ISO9767:1990《摄影术一透射式投影器一性能特性测试和记录方法》,同时修订JB/T5577.1一199I《透射式投影器一画面畸变测量方法》和JB/T5577.2一1991《透射式投影器一投影仰角的测量方法》。

本标准在修订并合并JB/T5577.1一1991和JB/T5577.2一1991的同时,增加了有效光通量、照度均匀度和投影台面温升的定方法。本标准代替JB/T5577.1—1991和JB/T5577.2—1991。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秦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归口。本标难负责起草单位:案皇岛视听机械研究所。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3M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照相办公设备质量监督检验站,南京新世界长江仪器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季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JB/T5577.1—1991,JB/T5577.2—1991。1范围

透射式投影器

、性能特性测定方法

JB/T5577—2002

本标准规定了透射式投影器的有效光通量,银幕照度均匀度,画面畸变,最大有效投影仰角和投影台面温升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JB/T8259.1中所有类型的透射式投影器,不适用于反射式投影器和其他特殊用途的投影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面,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JB/T5381透射式投影器画面畸变测试版技术条件(neqISO/DIS9767)JB/T8259.1投影器投影台尺寸(negISO7943.1:1987)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投影台projectionstage

投影器上放置投影片或其他材料供投影用的工作区。3.2

物平面objectplane

投影台上专放置投影片供投影用的透明平面区。3.3

画面区picturearea

投影台上可投射出影像的区域。3.4

投影台通光孔projectionstageaperture投影台中用以确定画面区光束边界的通孔。3.5

投影片transparancy

供投影器用带有投形图像的投影片薄膜的通用术语。3.6

画面变pictureoutlinedistortion画面区轴外直线形成曲线像的一种象差,此曲线像向内弯曲称枕形畸变、向外弯曲称桶形畸变:本标准的画面畸变以直线和曲线之间最大偏离量与相应直线长度之百分比率来衡量。3.7

投影仰角projectionelevation

投影器投射的主光线相对于原始水平主光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JB/T5577—2002

最大有效投影仰角maximunavilableprojectionelevation能投影出完整画面区图像的最大投影仰角,它是下面两者中相对较小的那个仰角:仰角调节机构的最大调节量:

一银幕上画面区未出现因投影仰角过大而产生投影台通光孔图像损失的极限仰角。4测试条件

4.1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应为23℃±3℃。

如生产企业另行规定大气条件,如更小的环境温度范围,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等要求,则应按其规定的条件下来进行试验,并记录于测试报告中。4.2预处理

在测试开始前,投影器样品应在符合测试条件的房间中作保持24h的预处理。4.3电源

投影器应在其额定电源条件下工作,电源电压应调整到其额定电压的0.5%范围之内(在电源插座上测得)。

投影器的设计应可在没有电压调节设备的情况下使用,并应适应当地电压(国家允许的波动范围),但试验时应控制在灯泡标定电压的4%范围内进行。4.4投影器试验条件

4.4.1投影器应放置在一个稳固的支架上,投影器与垂直放置供测试用的白色无光泽银幕保持一合适的距离,可使投器的投影画面在银幕上形成商面的宽和高均为1.5m;当投影台尺寸设计比通带A型或B型的大或小时,其试验的投影画面可按投影台画面区尺寸放大6倍计算,并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其尺寸,如有条件,投影器支架平面应可作至少30°的倾斜,以助按照8.2.2的仰角试验方法2进行试验。

调节投影器的位置和仰角,使:一投影器投影光轴为水平且与银幕表面垂直,以达到银幕上1.5m边长的正方形图像在水平和垂直的每一边线的位置偏差均不大于0.025m,见图1。一一在如上所给的土0.025m的误差范围内,正方形的梯形误差应为最小。一放映光轴应通过物镜组中心。4.4.2使用块通常用途的投影片进行调焦,使其整个画面质量为最清晰,调焦时投影片应作移动。5有效光通量(光输出)的测量和计算5.1照度计应具有符合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提出的标准观察者的光谱响应特性。5.2照度计的光敏元件应紧贴银幕平面,并应平行于银幕,以便能正对投影器的投影光束进行测量,5.3按4.4.2调焦完成后,投影器台面上不放置投影片,银幕上应投影出按4.4.1所述投影台通光孔的正方形画面。

5.4银幕上干扰光应控制为最小,要求当投影器打开工作,而投影台通光孔处用不透明体遮光时,任何测量点的照度应不大于按5.6中获得的9点中最低照度的1%。5.5在正式测量前,投影器应开启灯泡至少工作20min.5.6在满足第4章和上述条件下即可按图1所示9点位置上用照度计分别测出其照度读数,单位为1x。有效光通量中用下列公式计算:@=E.'A...

式中:

@——有效光通量,单位为lm;

JB/T5577—2002

E.—9点照度读数的平均值,单位为x:投影画面面积,即为投影台面通光孔在银尊上投影画面的全幅宽和全幅高的乘积,单位为m2A

6照度均匀度的计算

银幕上画面尺寸及光测量点位置6.1通常只计算9点位置中四角照度的最低值与中心点照度之比值确定为透射式投影器的照度均匀度公式如下:

Eee×100%

式中:

照度均匀度,%:

角上四点(1、3、7、9)照度的最低值,单位为x:一中心点5的照度,单位为1x。

需要时,还应计算出所有角上1、3、7、9点分别与中心点之间的照度均匀度及四角1,3、7、9点8.2

的平均值与中心点之间的照度均句度。公式分别如下:E

×100%

E×100%

式中:

-表示角上点n(n=1、3、7、9)和中心点之间的均勾度,%:角上点n的照度,单位为x:

Es—中心点5的照度,单位为x:(3)

JB/T5577—2002

7表示角上四点照度平均值和中心点5与照度之间的均匀度,%。Em一四角点的照度平均值。

7画面畸变的测量与计算

7.1在满足第4章条件下,在投影器投影台面上放置一块符合JB/T5381所规定的面面畸变测试片,其正方形图案外边尺寸:A型(250mm×250mm)投影器为200mm士2.0mm:B型(285mm×285mm)投影器为230mm土2.0mm,并将正方形的中心与投影台通光孔中心重合,调焦按4.4.2的规定。画面跨变测试片可以自制。

7.2正方形图案四边投影在银幕上呈现如图2所示的实际图像,用直尺测量如图2中四边的直线与相对应每一实际边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其偏差值分别以dtdz,ds.d4表示,7.3从dj,d.d.d4选择最大偏差为dmx.采用其相应的H或W的直线长度,即可计算出画面畸变的百分比率,公式如下:

通面畸变

W(或H)

图2测画面畸变用正方形图案投影在银幕上的影像示意图8最大有效投影仰角的测量与计算8.1最大有效投影仰角的确定

在满足测试条件第4章的情况下,借助于仰角调节机构,使投影仰角调节到最大有效的位置,这个最大有效仰角应是下面两者中相对较小的那个角:仰角调节机构的最大调节量

一产上画面区未出现因投影仰角过大面产生投影台通光孔图像损失的极限仰角8.2最大有效投影仰角的测量和计算8.2.1方法1

按8.1所述的最大有效投影仰角位置确定后,用量角器测量出反光镜出射主光线与水平线的张角0见图3。

该投影器最大有效投影仰角用公式(6)计算:4

式中:

入射主光线:

图3投影仰角示意图

一反光镜:

一出射主光线

最大有效投影仰角时的反光镜张角:以=2(α-45°

最大有效投影仰角,单位为(°):反光镜张角,单位为(“)。

公式(6)的推导见附录A。

8.2.2方法2

最大有效投影仰角,

JB/T5577--2002

水平主光线和水平线:

按8.1所述的最大有效投影仰角位置确定后,通过调节投影器支架平面的水平倾斜,使投影器机体向前倾斜直至出射主光线恢复如第4章的水平状态,记录支架调节前后的角度之差即为该投影器的最大有效投影仰角。

9投影台面温升的测量和计算

9.1在满足第4章测试条件下打开投影器所允许最大功率的灯泡工作30min。9.2不关闭投影光源,用点温计垂直接触投影台物平面中心直径为5mm区域,每1min读取一次温度,直至此温度的上升速率不大于每分钟0.5℃为止。9.3记录点温计的最终温度,减去环境温度即为该投影器的投影台温升。JB/T5577-200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透射式投影器投影仰角计算公式推导A.1如正文中图3所示,当反光镜张角为原始45时,光线人射点为A,法线为AP,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沿AB水乎方向出射。

2当反光镜张角增大至α时,光线人射点为C,法线为CS,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沿CD方向出射A.2

3过C点作直线CE平行于AB,根据投影仰角定义,ZDCE为所求的投影仰角\。A.3

由图3可以看出,ZDCE=ZDCS一ECSA.4

且:ZM\CA=ZNCD=ZECS,

故:ZDCS=W+ZECS=+ZN\CD=α

即:w=aECS=a-(90*a)=2(a45°)6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