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标准《JB/T 4378.1-1999 金属冷冲压件 结构要素》,以下是该标准中提到的相关检测项目、检测方法以及涉及的产品:

检测项目:

  • 尺寸精度检测
  • 形位公差检测
  • 材料性能检测
  • 表面质量检测
  • 焊接质量检测(如有焊接部分)

检测方法:

  • 尺寸精度检测: 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三坐标测量机等传统测量工具。
  • 形位公差检测: 采用三坐标测量设备或专用检具进行检测。
  • 材料性能检测: 通过拉伸试验机、硬度计等设备进行材料性能测试。
  • 表面质量检测: 用目视检查、比色法或通过显微镜检查等手段对表面光洁度和缺陷进行评估。
  • 焊接质量检测: 如涉及焊接,采用超声、X射线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

涉及产品:

  • 汽车零部件
  • 电子产品外壳
  • 家电金属配件
  • 其他工业设备零部件

以上列举是根据金属冷冲压件常见的应用范围和标准内容总结的,具体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应根据实际需求和产品要求定制。

JB/T 4378.1-1999 金属冷冲压件 结构要素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金属冷冲压件 结构要素

标准号:JB/T 4378.1-1999

标准类别:机械行业标准(JB)

发布日期:1999-06-24

实施日期:2000-06-24

标准状态:现行

JB/T 4378.1-1999 金属冷冲压件 结构要素的简介

JB/T4378.1-1999本标准是对JB4378-87《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的修订。修订时对技术内容略有增删。本标准是JB/T4378《金属冷冲压件》系列标准的一部分。该系列标准包括以下两个部分:JB/T4378.1-1999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JB/T4378.2-1999金属冷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冷冲裁、弯曲、拉深和翻孔件的结构要素及常用工艺限制数据。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结构的冷冲压件。本标准不适用于特殊结构的冷冲压件和精密冲裁件。本标准于年月日首次发布。JB/T4378.1-1999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JB/T4378.1-1999

JB/T 4378.1-1999 金属冷冲压件 结构要素的部分内容

JB/T4378.1-1999

本标准是对JB4378—87《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的修订。本标准与JB437887相比,主要技术内容补充修改的部分有:1)本标准3.3.1.3\常用材料最小弯曲半径\采用JB/T5109—1991《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中的表1。

2)原标准4.1“高度与直径之比”在本标准内取消。3)本标准3.5翻孔件的结构要素”增加了工艺参数,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JB4378-—87。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西安仪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性仪、杨晓凤。128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

Structural main factors for sheet metal stamping partsJB/T4378.11999

代替 JB 4378--87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冷冲裁、弯曲、拉深和翻孔件的结构要素及常用工艺限制数据。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结构的冷冲压件。不适用于特殊结构的冷冲压件和精密冲裁件。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JB/T5109—-1991金属板料压弯工艺设计规范3金属冷冲压件结构要素

3.1一般原则

3.1.1冲压件设计应合理,形状要尽量简单,规则和对称,以节省原材料,减少制造工序,提高模具寿命,降低工件成本。

3.1.2形状复杂的冲压件可考虑分成数个简单的冲压件再用连接方法制成。3.1.3以下给出的结构尺寸限制是根据工件质量和经济效益确定的。3.2冲裁件的结构要素

3.2.1圆角半径

采用模具一次冲制完成的冲裁件,其外形和内孔应避免尖锐的清角,宜有适当的圆角。…般圆角半径R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0.5倍,即R≥0.5t(见图1)。图1

3.2.2冲孔尺寸

优先选用圆形。冲孔的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力学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自由凸模冲孔的直径d或边宽α按表1的规定。

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06-24批准2000-01~01实施

钢(α≥690 MPa)

钢(oh≥490~690MPa)

钢(oh490) MPa

黄铜、铜

铝、锌

胶纸板、胶布板

3.2.3凸出凹人尺寸

JB/T 4378.1-—1999

冲裁件上应避免窄长的悬臂和凸槽(图2)。一般凸出利凹人部分的宽度B应大于或等于板厚:的1.5倍,即B二1.5t。对高碳钢、合金钢等较硬材料允许值应增加30%~50%.对黄铜,铝等软材料应减少20%~~25%

3.2.4孔边距和孔间距

孔边距A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1.5倍,即A≥1.5(图3),Amin≥0.8mm;孔间距B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1.5倍,即B≥1.5t(图3),Baa≥0.8mm如采用分工序冲孔或采用跳步模冲制,其值可适当减小。图2

3.2.5端头圆弧尺寸

用条料冲制端头带圆孤的工件,其圆孤半径R应大于条料宽度B(含正偏差)的1/2(图4),邸R>B/2

正确的

3.3弯曲件的结构要素

错误的

弯曲件在弯曲变形区截简会产生变化,鸾曲半径与板厚之比愈小,截面形状变化就愈大弯曲件的弯曲线最好垂直于轧制方向。弯曲毛坏的光亮带最好作为弯出件的外沿,以减少外层的拉裂。

JB/T 4378. 1—1999

弯曲成形时会产生回弹现象,弯曲半径与板厚之比愈大,弹就愈大。3.3.1弯曲半径

3.3.1.1弯曲半径的标注:弯曲件的弯曲半径r标注在内半径上3.3.1.2建议选取以下弯曲半径:0.1,0.2;0.3;0.5;1.0;1.5,2.0;2.5;3.0;4.0,5.0;6.0;8.010.0,12.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3.0.80.0;100.0mmc3.3.1.3弯曲件的弯曲半径应选择适当,不宜过大或过小。最小弯曲半径只有在结构上有必要时才选用。

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按JB/T5109-·1991中的表1选用。3.3.2弯曲件直边高度

为了保证工件的弯曲质量,在弯曲有角时,弯曲件直边高度h应大于弯曲半径加上板厚t的2倍(图5),即h>r+2t。

3.3.3弯曲件孔边距

弯曲件上孔的边缘离弯曲变形区应有一定距离,以免孔的形状因弯曲而变形。最小孔边距r+2t,(图 6)

3.3.4弯曲件的弯曲线不应位于尺寸突变的位置,离突变处的距离1应大于弯曲半径,邸1>r(图7);或切槽或冲工艺孔,将变形区与不变形区分开(图8)。图7

3.3.5艺切

肖角弯曲件或厚度小圆角弯曲件,为防止弯曲区宽度变化,推荐预先冲制切口(图9)。弯曲前的毛坏

3.4拉深件的结构要素

弯曲线

拉深件的形状力求简单、对称。JB/T 4378.1—-1999

拉深件各处受的力不同,使拉深后厚度发生变化,一般底部厚度不变。底部与壁间圆角处变薄,山部和凸缘处变厚。

拉深件侧壁应允许有工艺斜度,但必须保证一端在公差范围内。多次拉深的零件,其内外壁上或凸缘表面,允许有拉深过程中产生的印痕。在无凸缘拉深时,端部允许形成凸耳。3.4.1拉深件底部圆角半径

底部圆角半径r,应选择适当,一般为板厚t的3~5倍。如结构需要,最小圆角半径rrin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见图10)。

3.4.2拉深件凸缘圆角半径

凸缘圆角半径r2应选择适当,一般为板厚的5~8倍。如结构需要,最小凸缘圆角半径rzmin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2倍(见图10)。3.4.3矩形拉深件的壁部圆角半径矩形件拉深时,四角部变形程度大,角的底部容易出现裂纹。所以圆角半径应选择适当,不宜太小。一般壁部圆角半径r应大于或等于板厚的6倍,如结构需要,最小圆角半径r3min应大于或等于板厚t的3倍(见图11)。

便于次拉深成形,要求圆角半径r:大于工件高度h的15%。D

3.5翻孔件的结构要素

螺纹孔的翻边只适用于M6以下(包括M6)的螺孔。螺纹预翻孔的高度h=(2~~2.5)t。螺纹预翻孔的外径d,=d+1.3t(见图12)。图12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