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测试:以确保套筒材质符合标准的硬度要求。
尺寸检查:检测套筒的关键尺寸,包括内径、外径、总长度等。
扭矩测试:测试套筒承受扭矩的能力,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或损坏。
表面处理检查:检测套筒的表面镀层或涂层处理质量,以保证耐腐蚀性能及外观质量。
硬度测试通常使用硬度计,如洛氏硬度计或布氏硬度计进行检测。
尺寸检查一般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精密量具进行测量。
扭矩测试通过专门的扭矩扳手或扭矩测试仪进行检测,以评估套筒的最大承受能力。
表面处理检查可借助于目视检查、显微镜观察或特定的试剂检测腐蚀情况。
本标准主要涉及手动套筒扳手及套筒,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装配、维修和其他需要紧固或松开螺栓、螺母等紧固件的场合。
这些检测项目和方法主要是为了保证手动套筒扳手及套筒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标准名:手动套筒扳手 套筒
标准号:GB/T 3390.1-2004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发布日期:2004-03-15
实施日期:2004-09-01
标准状态:现行
本标准规定了手动套筒扳手套筒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装拆六角螺栓和螺母的手动套筒扳手的套筒。GB/T3390.1-2004手动套筒扳手套筒GB/T3390.1-2004
ICS25.14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3390.12004
代替GB/T3390.1—1989
手动套筒扳手
Hand operated socket wrenches-Socket(ISO 2725-1:1996,Assembly tools for screws and nuts—Square drivesockets--Part 1: Hand-operated sockets-Dimensions,MOD)2004-03-1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國
2004-09-01实施
GB/T3390.1—2004
本标推是在原国家标准GB/T3390.1一1989《手动套筒扳手套筒》的基础上修订的,是手动套筒扳手产品系列标准之一。其他同时发布的标准如下:GB/T3390.2—2004《手动套筒扳手传动方样和方孔》;-GB/T3390.3—2004《手动套筒扳手传动附件》;GB/T3390.4—2004《手动套筒扳手连接附件》;-GB/T3390.5—2004《手动套筒扳手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本标准修改采用ISO2725-1:1996《螺钉和螺母装配工具—方样传动套筒-—一第1部分:手动套筒——尺寸》(英文版)。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SO2725-1:1996时,本标准作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人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A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在附录B中则表示了与ISO2725-1:1996的技术性差异的章条编号对照以供查询。
本标推与1SO2725-1:1996的主要差异如下;将一些适用于国际标准的表述改为适用于我国标准的表述;在10mm、12.5mm、20mm和25mm系列套筒中增加相应的规格;套简工作部分的对边尺寸公差采用了GB/T4390规定的公差,该国家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691:1983;
—根据ISO2725-1:1996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的ISO1711-1:1996《螺钉和螺母装配工具—技术条件一一第1部分:手用扳手和套筒》的技术条件,增补了套筒的扭矩要求及其试验方法。本标准与原国家标准GB/T3390.1—198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取消b级强度等级,保留a、c二个强度等级(见3.3,表7);对部分内容作了调整。
本标准的附录 A和附录 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工具五金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上海市工具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上海星光里克工具有限公司、上海虹江机械厂、嘉兴市星球工具有限公司等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美德、王朋根、章裕舫、朱士良、吴祖训。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3390.1--1982.GB/T 3390.1—1989。1
手动套简扳手套筒
GB/F3390.1---2004
本标准规定了手动套筒扳手套筒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装拆六角螺栓和螺母的手动套简扳手的套筒。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30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GB/T230—1991,neqISO6508:1986)GB/T3390.2手动套筒扳手传动方样和方孔(GB/T3390.2--2004,ISO1174-1:1996,MOD)GB/T3390.5手动套筒扳手检验规则、包装与标志公制扳手开口和扳手孔的常用公差(GB/T4390~-1995,eqvISO691:1983)GB/T4390
GB/T 4955
GB/T 6462
1463:1982)
3产品分类
3.1型式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GB/T4955--1997,idtISO2177:198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GB/T6462—1986,eqvISO套筒的形状如图1~图3所示,根据套简的长度分为普通型(A型)和加长型(B型)。并按其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分为六角孔和十二角孔,其中六角孔用L表示,十二角孔不予表示。图
套筒外径d, 图2套筒外径d,=d2 GB/T 3390.1-2004 3.2系列 图3套商外径d,>d2 套筒按其传动方孔的对边尺寸分为6.3mm、10mm,12.5mm、20mm和25mm五个系列。3.3等级 套简按其强度分为a、c二个等级。3.4基本尺寸 套筒的基本尺寸按表1~表5规定。表16.3系列套筒的基本尺寸 A型(音通型) 单位为毫米 B型(加长型) 表 210 系列套简的基本尺寸 12.5系列套筒的基本尺寸 GB/T3390.1-—2004 单位为毫米 A型(普通型) A型(普通型) B型(加长型) 单位为毫米 B型(加长型) GB/T 3390.1—2004 表 420系列套简的基本尺寸 25 系列套筒的基本尺寸 A型(普通型) 单位为毫米 B型(长型) 单位为毫米 (普通型) 3.5对边尺寸公差 套筒的工作部分对边尺寸的公差按GB/T4390的规定。3.6标记示例 GB/T 3390.1—2004 产品的标记由产品名称、对边尺寸、系列、型式代号、孔形代号、强度等级代号和标准编号组成。例1:对边尺寸s为19mm的12.5系列A型a级强度六角套筒应标记为:套筒19×12.5ALaGB/T3390.1 例2:对边尺寸s为17mm的10系列B型c级强度十二角套筒简应标记为:套筒17×10BcGB/T3390.1 4技术要求 4.1表面质量 套筒应壁厚均匀,内外表面不应有裂纹、毛刺、斑疤等影响使用的缺陷。六角孔和十二角孔表面粗糙度的R。值应不大于25μm,且各角应清晰。4.2传动方孔 套筒的传动方孔应按GB/T3390.2的规定。4.3硬度 套筒的硬度按表6的规定。 装6硬度 对边尺寸 s/mm 4.4扭矩 套简应能承受表7规定的试验扭矩。4.5表面处理 硬度(HRC)) 套筒表面应进行电镀或其他表面处理。电镀层厚度应不低于8um,其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应有气孔、漏镀、烧焦和起皮等缺陷。5 GB/T3390.1—2004 对边尺寸 6.3系列 10系列 表7试验扭矩 试验扭矩M/N·m 12.5系列 试验扭矩值已限定,方样强度低于同等材料制成的套筒的强度b 20系列 25系列 2236° 表中采用的数值比实际计算值大,因为20 mm方样的套筒其强度低于12.5mm方样的套简是不合理的试验方法 5.1表面质量检验 套筒的表面质量采用目测检验,表面粗糙度采用标准样板对照检验。2尺寸检验 套筒的尺寸采用专用量规和通用量具检验。6 5.3硬度试验 套简的硬度试验按GB/T230的规定,在套简工作部分的外表面上进行。5.4扭矩试验 GB/T3390.1—2004 5.4.1扭矩试验采用的六角试棒如图4所示,其尺寸按表8的规定。六角试棒的硬度应不低于 55HRC。 图4六角试棒 表8六角试棒的尺寸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基本尺寸 单位为毫米 驱动套简的方形试棒其对边尺寸应等于相应的套筒方孔的最大尺寸,公差为h8。方形试棒的硬度应不低于55HRC。 5.4.3扭矩试验如图5所示,先将套筒套人六角试棒,然后将方形试棒插入套筒的方孔中,二根试棒的7 GB/T3390.1--2004 轴线应与套筒的轴线同轴。试验时,对方形试棒平稳缓慢地施加表2规定的扭矩,在扭矩达到额定值时,保持30s,卸载后套简工作部分的对边尺寸和方孔的对边尺寸不得超出公差范围。采用试棒旋转的扭矩试验机,其扭矩精度为士2.5%。方试棒 六角试棒 5扭矩试验 5电镀层厚度试验 经电镀处理的套筒,其电镀层厚度按GB/T4955的规定进行测定。对该方法无法测定的电镀层则按GB/T6462的规定测定。 6检验规则 产品的检验规则按GB/T3390.5的规定。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 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与贮存按GB/T3390.5的规定。8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IS0 2725-1:199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A.1给出了本标与ISO2725-1:199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A.1本标准与ISO2725-1:1996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标准的章条编号 3.4(表2~表5) 4.4(表7) 5.4.1(表8) 技术性差异 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增加引用了GB/T230、GB/T3390.5、GB/T 4955、GB/T 6462. 在表2~表5中增加了以下规格。 表2:s-6mm;表3:s-8,9mm, 表4:5=19mm表5:s=27,30,32,34,36,41,65,70,75,80 mm. 增加了试验扭矩C级系列和表2~表5增添的规格的扭矩。 增加了>65 mm的六角试棒的尺寸。附录B (资料性附录) 以适合我国国情。 GB/T3390.1--2004 以适合我国现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规格。以适合我国产品现状和生产及使用规格。以适合我国现有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规格。本标准与IS02725-1:1996技术性差异的章条编号对照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2725-1:1996技术性差异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表 B.1本标准与 ISO 2725-1:1996 技术性差异的章条编号对照本标推章条编号 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 表2~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