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涉及的相关检测项目

根据《YY 0329-2002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该标准中涉及的检测项目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检测项目:

  1. 白细胞去除率:通过测定使用去白细胞滤器前后的白细胞数变化来评价。
  2. 红细胞回收率:测试滤器在去除白细胞的同时对红细胞的保留效果。
  3. 流速性能:测量在特定条件下,滤器的液体通过速率。
  4. 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检测过滤器是否在结构上完好的测试。
  5. 无菌性和细菌内毒素测试:验证产品在使用时的无菌安全性。

检测方法:

具体的检测方法包括:

  1. 白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测试:一般是通过实验室的细胞计数仪进行测定。
  2. 流速性能:通过设定一定的流体压差来测量通过体积与时间的关系。
  3. 完整性测试:可采用压力或泡点测试方法来进行验证。
  4. 无菌性测试:通常采用培养基培养法进行测试,以观察有无细菌生长。
  5. 内毒素检测:使用鲎试剂法(LAL测试)检测细菌内毒素。

涉及产品:

该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这些滤器通常用于去除全血或成分血中的白细胞,以减少输血相关反应和并发症。

YY 0329-2002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的基本信息

标准名: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

标准号:YY 0329-2002

标准类别:医药行业标准(YY)

发布日期:2002-04-10

实施日期:2002-08-01

标准状态:现行

YY 0329-2002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的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的要求。该产品与输血器、采血—血液成分分离系统连接构成去白细胞输血器和血库、采血—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分离型输血器材。YY0329-2002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YY0329-2002

YY 0329-2002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的部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YY0329—2002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

Leukocyte removal filters for single use2002-04-10发布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2-08-01实施

YY0329—2002

引用标准

分类与命名

检验规则

附录A(标准的附录)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附录C(标准的附录)

附录D(标准的附录)

附录E(标准的附录)

附录F(标准的附录)

附录G(标准的附录)

附录H(标准的附录)

附录I(提示的附录)

附录J(提示的附录)

化学性能检验液制备

细菌内毒素试验浸提液制备方法。剩余白细胞数测定方法—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剩余白细胞数测定方法一

—荧光显微镜计数法(仲裁法)...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邻联甲苯胺法)红细胞、血小板回收率测定方法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试验溶血试验

去白细胞滤器应用示例

文献目录

YY0329—2002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是一种为临床输血、血库或血液中心制备去白细胞血液成分配套的器材,其主要功能为滤除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及库血中的凝聚物。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H是标准的附录,附录1和附录G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医用输液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南京双威实业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亚勇、由少华、张强、谢如锋。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

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

Leukocyte removal filters for single useYY0329-2002

本标准规定了一次性使用去白细胞滤器的要求。该产品与输血器、采血一血液成分分离系统连接构成去白细胞输血器和血库、采血一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分离型输血器材。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圾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8368—1998—次性使用输液器GB8369-1998—次性使用输血器

GB/T14233.11998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1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T14233.2一1993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试验方法GB/T16886.1—200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部分:评价与试验YY/T0313-1998医用商分子制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3分类与命名

去白细胞滤器按其滤除的血液成分分为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去白细胞滤器和血小板悬液去白细胞滤器。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适用于全血或红细胞悬液的去白细胞滤器标记为:RF。符合本标准要求的适用于血小板愚液的去白细胞滤器标记为:PF。注;附录1给出了去白细胸滤器的应用示例。4材料

用于制造去白细胞滤器的材料和外壳应满足第5章的要求。5要求

5.1物理性能

5.1.1外观

以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检验时,去白细胞滤器外壳应光洁,无明显机械杂质、异物,焊接面应均匀、无气泡。

5.1.2密合性

去白细驰滤器一端封口,另一端通入高于大气压50kPa的气体,没人20C~30C水中,持续2min,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04-10批准2002-08-01实施

应无泄漏迹象。

注:密合性试验仅适用于滤器的焊接面检验。5.1.3连接牢固度

YY0329—2002

去白细胞滤器若与其他部件连接,各连接处应能承受15N的静态轴向拉力,持续15s,无断裂和脱落。

5.1.4微粒含量

按GB8368-1998附录F或其他等效方法测试时,去白细胞滤器200mL洗脱液中,15μm~25um的微粒数不应超过1.00个/mL,大于25um的微粒数不应超过0.50个/mL。5.1.5流量

去白细胞滤器连接到符合GB8369—1998要求的输血器(见图12)上,在1m静压头下,完全浸润后,在溶液温度23℃土2C下,30min内应能输送400g/L的葡萄糖水溶液不少于700mL。注;完全浸润是指滤器经加压启动后,流过滤器的溶液能成柱状液流。5.1.6保护套

去白细胞滤器各端的保护套应保持接头和滤器内表面无菌。5.2化学性能

按附录A制备的检验液应符合下列要求。5.2.1还原物质(易氧化物)

按GB/T14233.1-1998中5.2.2法检验时,检验液与空白液所消耗的高锰酸钾溶液[c(KMnO,)=0.002mol/1,]的体积之差应不超过2.0mL。5.2.2金属离子

按GB/T14233.1-1998中5.9.1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AAS)进行检验时,检验液中、铬、铜、铅、锡的总含量应不超过1μg/ml。销的含量应不超过0.1μg/mL。按GB/T14233.1—1998中5.6.1法检验时,检验液所星现的颜色应不超过质量浓度p(Pb2+)=1ug/mL的标准对照液。

5.2.3酸碱度

按GB/T14233.1-1998中5.4.1检验时,检验液与同批空白液作对照·pH值之差应不超过1.5。5.2.4蒸发残渣

按GB/T14233.1一1998中5.5检验时,50mL检验液中,不挥发物总重量不得超过2mg。5.2.5紫外吸光度

按GB/T14233.1-1998中5.7检验时,检验液在250nm~320nm范围内的吸光度应不大于0.3。

5.2.6环氧乙烷残留量

按附录A制备的检验液,立即注人顶空瓶或纳氏比色管中,然后按GB/T14233.1--1998中第9章或第10章检验时,每套去白细胞滤器环氧乙烷残留量应不大于1.0mg。5.3生物性能

5.3.1无菌

去白细胞滤器应经过一确认过的灭菌过程。注

1适宣的灭菌方法见附录」。

2GB/T14233.2规定了无菌试验方法,该方法不宜用于出厂检验。5.3.2细菌内毒素

按附录B的方法制备没提液,每套去白细胞滤器内注人的浸提介质不超过80mL,按GB/T14233.2中规定的方法试验,细菌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5EU/mL。2

5.4过滤性能

5.4.1剩余白细胞数

YY0329—2002

按附录C或附录D(仲裁法)规定测试时,RF型去白细胞滤器制备1单位全血或红细胞悬液的剩余白细胞数应小于2.5×10°;PF型去白细胞滤器制备1单位单采血小板悬液或10单位混合血小板悬液的剩余白细胞数应小于1.0×10%。5.4.2游离血红蛋白

按附录E或其他等效方法测试时.RF型去白细胞滤器制备1单位全血或红细胞悬恐液的游离血红蛋白应小于530mg/L。

5.4.3红细胞/血小板回收率

按附录F或其他等效方法测试时,RF型去白细胞滤器制备1单位全血或红细胞悬液.过滤后红细胞回收率应不小于85%;PF型去白细胞滤器制备1单位单采血小板悬液或10单位混合血小板悬液,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应不小于80%。5.4.4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按附录G或其他等效方法测试时,PF型去白细胞滤器制备1单位单采血小板悬液或10单位混合血小板悬液,过滤后血小板低渗休克相对变化率应小于10%。5.5生物相容性

与血液或血液成分接触的部件,应不释放出任何对人体有不良作用的物质。应按照CB/T16886.1对下列项目进行评价:

a)热原;

b)溶血(溶血率应小于5%)

c)急性全身毒性:

d)细胞萍性(应不大于2级);e)皮内刺激;

f)皮肤致敏。

GB/T14233.2给出了有关生物试验方法。附录H给出了济血试验方法。6检验规则

6.1型式检验

6.1.1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过滤材料来源或配方改变时:b)工艺或结构有重大改变有可能影响去白细胞滤器的性能时;c)连续生产中每年不少于一次;d)停产整顿后恢复生产时;

e)合同规定或管理部门要求时。6.1.2型式检验时,生物相容性评价应按GB/T16886.1一2001规定进行。物理性能随机检验5套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性能随机检验3套。6.1.3所有型式检验项目均合格,则通过型式检验。型式检验未通过时,不得进行批量生产。6.2出厂检验(推荐)

6.2.1出厂检验按GB/T2828规定进行抽样。6.2.2以过滤材料同一后处理量组成生产批。6.2.3出厂检验的物理要求的项目、不合格分类、检查水平(IL)和合格质量水平(AQL按表1规定。3

YY03292002

表1去白细胞滤器出厂检验检查水平、合格质量水平表项目

密合性

连接牢固度

微粒含量

保护套

不合格分类

6.2.4每一生产批还应检验还原物质(5.2.1)、酸碱度(5.2.3)、紫外吸光度(5.2.5)和细菌内毒素(5.3.2)。

6.2.5同一灭菌过程的产品组成灭菌批,每一灭菌批应采用确认过的方法监测灭荫效果(5.3.1).用环氧乙烷灭菌的产品,灭菌后环氧乙烷残留量控制在低于规定值(5.2.6)后方可出厂。7标志

7.1单包装上应至少标有下列信息:a)文字说明内装物:

b)使用YY/T0313中给出的图形符号,标明去白细胞滤器无菌;c)无热原:

d)使用YY/T0313中给出的一次性使用图形符号或同等说明;e)批号,以“批”字打头;

f)失效年月(必须能清晰识别);g)第3章规定的产品标记;

h)制造商和/或经销商名称、地址。7.2中包装上应至少标有下列信息:a)文字说明内装物;

b)去自细胞滤器数量:

c)使用YY/T0313中给出的图形符号,标明去白细胞滤器无菌;d)批号,以“批”字打头;

e)失效年月;

f)第3章规定的产品标记;

g)制造商和/或经销商名称、地址。7.3外包装上的信息应符合YY/T0313。8包装

8.1去白细胞滤器应单件包装,以使其在贮存期内保持无菌。8.2每套去白细胞滤器为一单包装,单包装应在打开后便留下打开过的痕迹。8.3单包装内不应有肉眼可见异物。4

YY0329—2002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化学性能检验液制备

取三套灭苗后的样品与一个500mL的玻璃烧瓶连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烧瓶内加人350ml水,并保持在37C士1C,通过一蠕动泵作用于一段尽可能短的医用硅橡胶泵管上,使水以1L/h的流量循环2h,收集全部液体并冷却,即得检验液。取同体积水置于玻璃瓶中,不装样品同法制备空白对照液。附录B

(标准的附录)

细菌内毒素试验浸提液制备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以图B1所示方式连接无热原器具1(或无菌、无热原空袋)、去白细胞滤器3和漫提介质接受容器2(或无菌、无热原空袋),开启止流夹4,每套去白细胞滤器内腔注人不超过80mL的无热原水,反复灌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C士1C恒温箱中保温2h。没提液贮存应不超过2h。1一没提介质灌注袋:2一没提介质接受袋:3一去白细胞滤器:4一止流史图B1细菌内毒素试验浸提液制备示意图5

C1原理

YY0329—2002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剩余白细胞数测定方法——普通光学显微镜计数法该方法通过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测定经过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血液成分中的剩余白细胞数来评价滤器的白细胞滤除或吸附效果。

C2试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光学显微镜、50μL容样量计数板、结晶紫染液[0.1g/L的结晶紫溶解于体积分数为1%乙酸溶液,即Turksolution]、溶血剂、可调微量移液器(100μl.~1000μL、20μL~100μL)、微量移液头(精确到体积40μL)、塑料试管、直径9cm培养Ⅲ、滤纸。C3步骤

C3.1血液样品制备

对RF型,用血库保存1d~7d内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1单位(200mL血液十抗凝剂);对PF型,用血库保存1d~5d内的新鲜血小板悬液1单位(10单位全血分离制备的混合血小板或单采血小板)。通过一管路与去白细胞滤器连接,在1m净压差下使血液流过去白细胞滤器,流出的血液收集到一洁净的称量容器内即得血液样品,测定过滤后血液样品的体积。注:单位血液的公称量200mL不包括血液抗凝剂的含量。C3.2剩余自细胞计数

将C3.1过滤后的血液样品混匀。取100μL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其红细胞比容[Hct应小于60%)加人含40μL溶血剂的塑料试管中,反复吹打几次,直至微量移液头上不再附有红细胞。然后加360L结晶紫染液于上述混合液中混勺,最终体积为500μL。

取100μL血小板加入含400l结晶紫染液的塑料试管中,反复吹打几次,直至微量移液头上不再附有血小板,最终体积为500μL。平行操作3管。在计数板上加盖玻片,将样品注满计数室(不可溢出);然后将计数板置于附湿滤纸的培养Ⅲ内加盖,静置20min后,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对白细胞计数。C4结果的表示

剩余白细胞数:

一3管样品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个,式中:n--

一过滤后血液成分的体积,mL;V-

V.—-供计数血液样品的体积,10μL;10—换算系数,1mL=10μL。

1宜使用无滑石粉手套,以免将滑石粉颗粒误认为白细胞nv

2实验室确认结晶紫染色结果,可用未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作对照。3由于在冷藏过程中白细胞形态变异,可能影响计数精确度。6

YY0329—2002

4计数方法精确性的论证可使用已知白细胞浓度的红细胞悬液(用几乎不含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通过2套滤器申联过滤)将样品系列稀释,用该方法计数,将计数值与期望值比较。5该方法在白细胞浓度低于1个白细胞/μL.时,其精确度尚不清楚。附录D

(标准的附录)

剩余白细胞数测定方法

D1原理

荧光显微镜计数法(仲裁法)

该方法通过用荧光显微镜测定经过白细胞滤器过滤后的血液成分中的剩余白细胞数来评价滤器的白细胞滤除或吸附效果。

D2试验仪器、试剂与材料

D2.1荧光显微镜:蓝色激发光,波长为405nm~490nm。D2.250μL容样量计数板:计数室体积为50μL,计上、下两个计数室内的白细胞总数。D2.3荧光试剂(P1):浪化丙啶(PI)5mg、柠檬酸钠100mg和TritonX-10030μL。加100mL蒸馅水溶解,经0.22um孔径的微孔滤膜过滤制得PI荧光试剂。储存于4℃C,暗处。D3步骤

D3.1血液样品制备

同C3.1。

D3.2剩余白细胞计数

取100uL过滤后混匀的血液样品与PI荧光试剂以1:9或适当比例稀释,静置20min。用50μl容样量计数板,在荧光显微镜405nm~490nm波长下,对发出枯红色荧光的白细胞计数。平行操作3管。D4结果的表示

剩余白细胞数

式中:n—3管样品白细胞计数平均值,个;V—过滤后血液成分的体积,mL;Va——供计数血液样品的体积,5μL,10换算系数.1mL=10°μL

E1原理

YY0329--2002

附录E

(标准的附录)

游离血红蛋白测定(邻联甲苯胺法)血红蛋白是一种色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458。经邻联甲苯胺氧化后显色,它的显色反应分两期:第一期氧化产物呈蓝色,反应在pH=4.6左右进行,吸收峰在630nm。第二期氧化产物呈黄色,反应在pH=1.5,吸收峰在435nm。

该方法是将血液通过滤器,收集经滤器过滤的血液成分,并离心取上层血浆,对其中的血红蛋白测定来评价滤器对红细胞的损伤。E2试验仪器、试剂

E2.1仪器

恒温水浴、分光光度计、离心机。E2.2试剂

邻联甲苯胺溶液(称取邻联甲苯胺0.25g,溶于冰乙酸90mL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该溶液在冰箱可保存8周~12周,保存期中颜色会逐渐变暗,如颜色太深时.应重新配制)、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新鲜配制)、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血红蛋白(Hb)应用标准浴液(p(Hb)一0.1mg/L.J。

E3操作步骤

E3.1样品制备

取经RF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10mL,在1190g1200g离心力下离心20min,吸出上层血浆或上清液;取20μL血浆或上清液置于塑料试管中,分别加人邻联甲苯胺溶液1mL、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1mL,混合后静置10min,再加人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10mL混合。平行操作3管。

E3.2空白液、标准液制备

取一塑料试管分别加人邻联甲苯胺溶液1mL、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1mL,混合后静置10min,再加人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10mL混合,制备成空白液。另取3支塑料试管分别加人血红蛋白应用标准溶液Cp(Hb)=0.1mg/LJ20μL、邻联甲荣胺溶液1mL、体积分数为1%的过氧化氢溶液1mL,混合后静置10min,再加人体积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10mL混合,制备成标准液。

E3.3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用分光光度计在435nm波长处,以空白液作参比,分别测定标准液、样品的吸光度。E4结果计算

式中:As样品吸光平均值;

AR——标准液吸光度平均值;

100一血红蛋白应用标准溶液血红蛋白含量,mg/mLCH

血浆或血液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mg/mL。(E1)

F1原理

YY0329-2002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红细胞、血小板回收率测定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测定全血或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悬液经滤器过滤前、过滤后血液成分中红细胞数、血小板数变化来评价滤器对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吸附量。F2试验仪器、器具

库尔特血细胞计数仪、直角离心机,红细胞比容管(Wintrobe氏管)、毛细吸管。注:毛细吸管的细长部分必须超过11cm,管端可到红细胞比容管的底部(亦可用1mL注射器及长穿刺针代替)。F3血液样品与测定步骤

F3.1血细胞浓度测定

对RF型,用血库保存1d~7d内的全血1单位(200mL血液+抗凝剂)对PF型,用1d~5d新鲜血小板悬液1单位(10单位全血分离制备的混合血小板或1单位单采血小板)。取2mL血液样品在库尔特血球计数仪上测定红细胞浓度或血小板浓度;然后将该全血或血小板悬液通过一管路与去白细胞滤器连接,在1m静压差下使全血或血小板悬液流过去白细胞滤器。取过滤后并混匀的血液样品2 mL,在库尔特血球计数仪上测定红细胞浓度或血小板浓度。过滤前血液样品红细胞浓度R=过滤前血液样品红细胞浓度计数仪读数值×10*μL-1过滤后血液样品红细胞浓度R=过滤后血液样品红细胞浓度计数仪读数值×10°L-1过滤前血液样品血小板浓度P-过滤前血液样品血小板浓度计数仪读数值×10°μL-!过滤后血液样品血小板浓度P=过滤后血液样品血小板浓度计数仪读数值×10°μL-1F3.2红细胞比容测定

用毛细吸管吸取过滤前、后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1mL,插人W氏管底部,然后将血液慢注人至100mm刻度处,注意防止气泡产生。在直角离心机以2264g的相对离心力离心30min,读取红细胞下沉毫米数,再离心10min,至红细胞不会下降为止。读取红细胞所占的毫米数(以紫黑色红细胞层表面为准)即为100mL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旁升数。F3.3血液体积计算

血液体积一(含血袋的血液重量一空血袋重最)×血液密度注:ACD抗凝的全血或红细胸景液宽度=1.040/mL:CPD抗凝的全血或红细胞起液密度一1.053g/mLt血小板密度=1.030g/mL.

F4红细胞、血小板回收率计算

F4.1红细胞回收率计算方法1

红细胞回收率(%):

式中:R过滤前血液样品红细胞浓度;R~过滤后血液样品红细胞浓度;V过滤前血液样品体积,mL;

Vh—过滤后血液样品体积,mL。F4.2红细胞回收率计算方法2

现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