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化玻璃质量检测体系包含七项核心指标:抗冲击性能测试评估材料抵御动态载荷能力;碎片状态分析验证破碎后颗粒形态是否符合安全规范;表面应力测定确认钢化工艺形成的压应力层深度;弯曲强度测试量化材料抗变形能力;耐热冲击性能检验温度骤变下的结构稳定性;外观质量检查涵盖划痕、气泡等表观缺陷;尺寸偏差测量验证加工精度。
特殊应用场景需增加附加测试:建筑幕墙用玻璃需进行风压变形试验;防火玻璃需补充耐火完整性测试;中空玻璃组件需开展密封性能与露点检测。所有测试数据均需对照GB 15763.2-2005《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2部分:钢化玻璃》的强制要求进行合规性判定。
本检测体系适用于厚度3-19mm的平面钢化玻璃及曲面钢化玻璃制品。具体涵盖建筑门窗用透明/镀膜玻璃、幕墙单元板块、家具家电用防护玻璃、车辆船舶用安全玻璃四大应用领域。按生产工艺区分包括化学钢化玻璃与物理钢化玻璃两类。
特殊类型产品检测需参照专项标准:夹层钢化玻璃执行GB 15763.3-2009;彩釉钢化玻璃参照JC/T 1006-2018;防火钢化玻璃依据GB 15763.1-2009进行附加测试。工程验收检测需包含批次抽样与安装后现场抽检双重验证。
抗冲击性能测试采用1040g钢球自由落体冲击法:试样水平放置于木质框架,冲击高度按厚度分级设定(3-4mm厚对应1.5m落差),每个批次测试6块试样且全部通过为合格。
碎片状态分析执行破坏性试验:使用尖锤击碎300×300mm试样后,统计50mm×50mm区域内颗粒数量与单颗最大重量。合格标准要求3mm厚玻璃颗粒数≥40粒且最大碎片重量≤3.5g。
表面应力测量采用光弹扫描法:使用波长632.8nm的氦氖激光源照射试样表面,通过应力双折射效应计算压应力层深度。建筑级钢化玻璃表面应力值应≥90MPa。
弯曲强度测试执行三点弯曲法:跨距设定为试样厚度的20倍,加载速率控制在2mm/min直至断裂。记录最大载荷并计算弯曲强度值(≥120MPa为合格)。
1. 数显表面应力仪:配备CCD成像系统与光谱分析模块,测量精度±5MPa,符合ISO 11455-2015校准规范
2. 落球冲击试验机:含电磁释放装置与高速摄像系统(帧率≥1000fps),可记录冲击瞬间的裂纹扩展过程
3. 万能材料试验机:载荷范围0-50kN,配备三点弯曲夹具与数字应变计(精度等级0.5级)
4. 热震试验箱:温控范围-40℃至300℃,支持自动循环冷热冲击(转换时间≤15秒)
5.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Mie散射原理测定碎片粒径分布(测量范围0.1-3500μm)
6. 影像测量系统:配备LED同轴光源与20倍光学变焦镜头(像素分辨率≤1μm)
所有仪器均需通过CNAS认可的计量机构年度校准,实验环境温度控制在23±2℃、相对湿度50±5%RH。原始数据采集需遵循GLP规范并保留可追溯的电子记录。
确认测试对象及项目:根据要求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安排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
制定与确认实验方案: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与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细节,确定测试费用并支付;
执行与监控实验测试:严格按照实验方案执行测试,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出具报告:分析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给委托方。